分享

热带气旋的大家庭

 茶香飘万里 2010-09-15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台风‘莫拉菲’”、“热带风暴‘苏迪罗’”等词汇,为什么对于同一气象现象会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呢?

  其实,无论是台风、热带风暴,还是热带低压,都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所谓热带气旋指的是产生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的强烈天气系统,它像河流中的涡旋一样,一边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在向前推进。

  国际上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其中,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小于8级的叫热带低压。

  有时候我们在新闻中也会听到飓风,它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也属热带气旋的一种,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称为“飓风”,而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则称为“台风”。

气象学中的“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简介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8~9级风的风力,即烈风程度的风力。每年热带气旋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成因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产生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
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
赤道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
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热带风暴继续增强就形成台风。

热带风暴的命名

  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中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
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2008年在中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热带风暴-海洋杀手

  热带风暴是发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巨大空气旋涡,它急速旋转像个陀螺,中国称它为“台风”,美洲人叫它“飓风”,澳洲称它“威力威力”,气象学上则称它为“热带气旋”或“热带风暴”。热带风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至70亿美元,它所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风所造成的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
   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属于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每年盛夏和初秋,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道受台风的侵袭。其中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近20次,相当于美国的4倍,俄罗斯的30倍。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因为那里温度高、湿度大,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凝结成雨,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再次加热了洋面的空气;洋面又蒸发出大量水汽,上升到高空。这样往返循环,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气压很低,大量空气向低压区汇集的气旋中心。
   台风直径从几百千米上千千米,高度一般在9千米以上。台风最大风速一般为每秒40至60米以上,个别强台风可达每秒110米。一次台风过程,
降雨量可达200至300毫米,有时高达1000毫米。因此台风经过之处常常出现狂风暴雨,并引起洪涝灾害.发生在1975年的第3号台风,使中国东部10多个省出现暴雨洪水。河南省受灾最严重,暴雨中心恰好位于两座水库上游,导致水库坝,高达10多米的水舌像巨龙一样倾泻,大量农田、村舍被淹,京广铁路被冲毁百余公里,造成很大的人畜伤亡。
   近年来,中国在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方面已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沿海岸边和岛屿已建成280个验潮站,成为世界上监泅站网分布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多次成功地发布了强风暴潮警报,对防灾抗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