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麦地岩画,中国最古老文字?(组图)

 护法使者 2010-09-15

工作人员在对大麦地岩画进行摄影 

  近日,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在宁夏卫宁北山的大麦地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遗存,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图画符号,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专家对大麦地岩画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这些符号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几千年的文字,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专家考证,出版了大型丛书《大麦地岩画》。岩画出现的符号有可能是文字或文字的前身书写形式的提法,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甲骨文作为比较成熟的古文字,在它之前还有哪些汉文字的发展阶段,也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大麦地的岩画中是否就隐藏着这些值得深究和发掘的秘密,记者近日赴宁夏进行调查采访,访问了多位古文字及岩画专家。 
   
  发现过程 
  深入大麦地,发现新符号 
   
  深入大麦地岩画区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卫宁北山腹地,附近有著名贺兰山岩画,是个岩画密集区域。作为宁夏与内蒙古界山的卫宁北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低缓山地,与贺兰山相对成犄角,黄河由此转折而伴贺兰山北行。这里群山环绕中间山岗遍布,沟壑纵横,人迹罕至。 

  1988年,一位地质工作者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首先发现了大麦地岩画,并报告给了宁夏博物馆。现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李祥石得知这个情况后,带着干粮,在方圆几十里地方寻找,终于在“1989年4月进入了大麦地”,李祥石说当时找到后“非常惊喜,这里简直就是个文化宝库,以后就年年去大麦地,与大麦地结了缘”。 

  早在1969年,李祥石就发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贺兰山岩画,他说那时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贺兰县,在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口村发现了岩画。 

  很多岩画都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前的图画时代的记载。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谢玉杰撰文说到,就像世界各地婴儿出生时的啼哭大致相同一样,人类早期活动规律有这一定的相似性,大麦地岩画与目前国内发现的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等其他北方岩画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明显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大麦地岩画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都很突出。李祥石介绍,大麦地面积15平方公里,岩画有3000多组,展现个体形象845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遗存图像到200多组,超出了世界公认的判定岩画“主要分布区”限定标准的20倍,“在密集地段,几乎每块石头上都有岩画,而且不少岩画还是画在其他岩画上,有叠压打破关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束锡红说,大麦地集中了这么多的岩画,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大麦地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地带,从地质条件看,这里的山体低矮、山坡和缓,岩面自然平整洁净,是岩画创作的天然画板,而且这里遍地是原生铁矿石,十分坚硬,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作为天然的良好的画笔,再加上气候干燥,受到的雨水侵蚀少。这些地理条件都让大麦地岩画得以良好的保存。 

大麦地岩画拓片,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麦地岩画》第二册 

发现中国最早图形文字? 

  要确切断定这些岩画产生的年代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采取的是丽石黄衣的测年方法。丽石黄衣是种地衣植物,这种方法是上个世纪50年代奥地利学者发明的是,是用这种植物的生长年限对冰川沉积物进行测年,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地震、地质、气候、考古、岩画等方面的研究。他们根据丽石黄衣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距今1.3万到1万年,中期距今为1万年到4千年,晚期距今4000到1000年,最早的岩画在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之间。另外在大麦地还采集到有绳纹、划刻纹的红陶片、灰陶片,这都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大麦地已经有先民在此生活。 

  然而,受到现代社会工业造成的气候地理变化、自然风化及人为偷窃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野外岩画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及时保护多年后会损毁。大麦地的研究报告发表后引起业界专家的注意,并建议整理后出版发表。由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介入大麦地岩画的调查。该社敦煌西域编辑室主任府宪展介绍,在出版社总编到大麦地实地考察后,出版社决定联合西北第二民院出版有关大麦地岩画的大型丛书。 

  在2003年夏天,全国正处于“非典”旋涡中时,岩画研究中心的师生还有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冒着40多摄氏度的酷热,在没有一棵小树的荫蔽下,在大麦地安营扎寨,先后在5、6、10月三次进入大麦地,对大麦地岩画进行了摄影、拓片和考古线图(即按照1:1比例,用玻璃纸蒙在岩画上,然后用软性笔“依葫芦画瓢”一笔一笔描下来,然后再描到宣纸上,是最准确、可靠的资料)。12月对这些现场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并出版了一套共四大本的《大麦地岩画》丛书。其中第一本以主要是大麦地的835幅彩色照片、第二本是725幅拓片,第三四本是都是考古线图,共3172组。如此完整、几乎是网罗无遗的规模和形式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兴康社长说在国内岩画界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对岩画这种人类早期活动的记录与再现是一种难得的保护,是珍贵的第一手人文资料。“同时出了照片、拓本、考古线图,这就好像一个汉字同时列出它的甲骨文、小篆、楷书多种样式以资对比研究”,参与这套丛书编撰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说,这样做是希望这种初步的收集整理工作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好的资料。在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发现了大麦地岩画中存在大量的似文似图的符号,这些符号已经具有象形、表意的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由单个符号组成发复合式符号,这是否是某种古老文字的雏形? 
  岩画与刻画符号有可能是文字或文字前身书写形式的提法,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将大麦地岩画中的符号与文字起源等联系研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在以往的岩画中,仅发现了零星的似符号又似文字的形象,没有足够的研究资料,而在大麦地岩画中有1500多个这样的符号,且大麦地的岩画最早距今有1万年左右。专家提出,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图形文字。 

大麦地周围是一片荒漠,了无人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