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无苛取代 2010-09-15
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习惯,要特别注重第一次。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试想,如果绳索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缠好,即使你再缠上100道绳索,也只能越缠越歪。因此,要先打好基础,注重第一次或前几次良好行为出现后的鼓励和强化,以及不良行为出现的教育与矫正。这样,在每天缠上新的“绳索”的时候,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儿童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和教师的要格外留意指导,以免错误”。
  要注重孩子的第一次,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有例外。父母往往给孩子提出了某些要求以后,当孩子以哭闹来威胁父母,或者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就容易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例外。这样,刚刚开始培养的好习惯很容易丢掉。教育家陈鹤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位母亲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特别注重这一点。即使很小的事情,她也决不放松。这位母亲叙述说: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孩子遇到的第一次问题是最重要的。我还没生孩子的时候,有时看见一些孩子跟父母要东西,不给就又哭又闹,弄得大人、孩子都很尴尬。我知道的一个最过分的例子是,有一个孩子在路上看见卖扫帚的,就是那种手工扎的扫地的大扫帚。这个孩子非要买,而且要买8把!这家的大人居然就给买了。我真是不能理解。所以,在生孩子之前,我就和我先生说:咱们家的孩子可千万不能这样。孩子出生以后,在两岁半以前一直没有这个坏习惯,我就想这可能是因为她吃的、用的、玩的什么都不缺,所以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是,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出去,看见路边有卖椰子的,10元钱一个。他特别想要,但我觉得不值。我对她讲:一听椰汁才两元钱,而且也比这个好喝,椰子就别买了。但她不听,小贩也在一旁极力推销。我一看说她不听,就告诉她:那我走了。她站在那里不动。我就真的走了。走了好远,她还在卖椰子的地方站着。我也犹豫:要不就给她买了吧,不就10元钱吗?可又一想:不能惯孩子这个坏习惯,第一次如果依了她,以后就不好教育了。所以,我一直往前走,走得都快看不见了,孩子才追过来。就这一次,她就记住了。从这以后,孩子再也不为要东西而不听父母的话了。
  不仅如此,即使某些习惯已经养成了,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允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一旦有了例外,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也有可能丢掉,而不良习惯反而容易迅速形成。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讲起小女儿的习惯培养问题。他说:我的小女儿现在已有一岁零二个月了。她晚间睡后素来不再醒来吃奶的。这种好习惯是从小在医院里养成的,她的母亲就因此省了无数精力,她也能够安安稳稳的睡眠,这样相处已非一日。不料到一岁零三个月大的时候,她忽生起寒热病来了,饮食起居遂为之颠倒,有一晚间醒来要吃,她母亲以为她睡前没有吃饱,就喂她了;岂知一载来晚间睡后不吃奶的好习惯,竟因此破坏。那天晚上喂后,她就再入睡乡,但第二天晚上醒来又要吃了;不给她吃,她就大哭。她母亲固然不得安眠,别人也被她哭得难以熟睡了。第三夜又如此,如是者五六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破坏已成之习惯。
  因此,陈鹤琴先生告诫父母们:不但在习惯未养成之时,不应有例外,就是在习惯已养成之后,也不应发生与习惯相冲突的事情。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培养习惯时,要前后要求一致,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很好或者很糟,就对孩子有了例外。

 

                                  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我们倡导培养小学生的10个好习惯:
A、说了就要做;
B、耐心听别人讲话;
C、按规则行动;
D、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E、节约每一分钱;
F、天天锻炼身体;
G、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H、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I、做事有计划;
J、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举“耐心听别人讲话”为例,如果将其培养成技能化的习惯,可以视此为命令或铁的纪律,一旦违反将受重罚。可以相信,人是可能这样养成习惯的。如果按人格化的习惯培养的要求,则重在培养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可以比较一下,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念,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们还会发现,人格化习惯具有再生性和迁移性。譬如,你习惯了关心和尊重别人,你不但会主动问候,耐心听别人讲话,你还会注意从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别人家的桌子上妨碍别人等。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迁移价值的习惯。
1。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周士渊先生分析,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想,周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不过,我认为,培养习惯的第一月说“重要”是不够的,应当说是决定性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2。习惯养成六个步骤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养成的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二是适合年龄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四是善于客观地评估;五是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
 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注意:
一是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样;
三是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
四是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 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A、认识习惯的重要。  
B、与孩子及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  
C、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