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博物馆

 刘军社 2010-09-16

帝王奢华葬衣 民族艺术瑰宝
----金 缕 玉 衣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68年,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玉衣,出土时曾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极大轰动。

从考古资料来看,玉衣是从战国时期的缀玉面罩和缀玉衣服发展而来的,西汉中期以后大量涌现,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当时人们十分迷信,认为以玉殓葬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皇帝和贵族下葬都用“珠襦玉匣”,这种玉匣就是人们常说的金缕玉衣。西汉时玉衣的使用尚无特别严格的等级制度,东汉时玉衣制度基本确立,《后汉书 礼仪志》明确划分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3 个等级,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
  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刘胜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彼此分离;前片制成胸部平坦、腹部鼓起的形状,后片的下端作成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合称九窍塞,目的是防止人体的精气外泄。整套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窦绾的金缕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 克。刘胜的玉衣全部使用金丝编缀,窦绾玉衣的前胸和后背玉片比较大,而且是用丝带连结而成的,其它部分才用金丝编缀。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一个十分繁难的过程。工匠们首先把玉料加工成玉片,玉片需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其中绝大多数是长方形、方形,也有少数是三角形、梯形、多边形等。然后对玉片一一磨制、抛炮,再在玉片的每一角上穿上小孔,有的小孔孔径不过一毫米。编缀玉片的金线制作也极为精细,有的是用12条极细的金丝拧成一股金线,既柔软又有一定的强度。最后用金线穿缀玉片,按人体的形状制成玉衣。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按照当时工艺水平推算,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十多年的功夫。刘胜的玉衣就是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

皇室贵族妄图以金缕玉衣保持尸骨不朽、借玉衣转生来世,但当考古工作者打开一个个汉代墓室时,墓主人早已肉烂骨朽,只剩下包裹尸体的金缕玉衣了。而且由于金缕玉衣价格昂贵,经常招来盗墓贼,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被盗,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认为以玉衣殓葬是“愚俗所为也”,下令禁止,从此玉衣葬服制度便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