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列布展相关问题

 刘军社 2010-09-16
陈列布展相关问题刍议

吴健
  博物馆陈列布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按流程可细分为总体策划、内容设计、形式设计、施工制作、文物布展、验收开放等环节。该工作强调形式设计艺术性与施工制作的一体化,突出体现了专业化的要求。笔者前一段时间参与了萧山博物馆陈展项目的实施,在这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故特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陈列设计方案的重要性问题
  陈列设计方案分为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两块。内容设计决定了形式的设计,形式设计又作用于内容,二者辩证统一。内容设计包括地方文脉的个性化选题、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传播的信息要点、陈列方法建议、展陈文物解读等方面。而形式设计方案是陈展设计单位在内容设计基础上的施工深化(包括观众走线、展示空间架构、多媒体表现手段、文物展陈形式等),也是将内容文本具体到图纸并细化、量化的过程。设计者除了要熟悉、了解陈列工作的程序和陈展工作的特殊性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具有组织、综合、协调各有关学科的驾驭能力——换句话说,陈列内容的设计者必须是陈列个性化选题学科的专家,还得是个陈列专家。因为如果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考虑问题时难免存在片面性,会对陈展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施工方只有在深刻理解陈列内容,真正读懂设计单位方案意图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最恰当的工艺和创意,把陈列的艺术效果进行全面升华。所以,陈列设计方案质量的优劣,贯穿着整个陈展施工过程,关系着陈展品位的高低,是陈展工程的核心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陈列布展往往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
  二、陈列布展工程与装饰工程的区别性问题
  当前,国有博物馆的陈展工程一般由当地发改部门立项,地方财政进行项目资金的投资。但有关部门常常会把博物馆陈展项目纳入到建筑装饰工程范畴中。装饰工程隶属国家建设部管理,受建设专业管理机构已出台的各种行业标准的规范。而博物馆的陈列布展施工项目是以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进行综合艺术创作的过程,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很难套用其他行业的标准。可到目前为止,博物馆行业还没有总结、制订出符合本行业的设计规范、制作标准来,从业单位与人员也没有相关资质,只能借用装饰资质来获得陈列工程的招标资格,一些专业水平高又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被挡在门外,许多博物馆陈列重装饰、轻陈列,面目雷同。
  三、陈列语言定位和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陈列语言,就是博物馆陈展内容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与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的陈列,往往只满足于实物+说明牌的实物主导型陈列语言,展出的藏品年代久、专业性强、互动性、可看性差、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无法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当地政府展示、宣传地方文化的窗口,也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众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如果陈列展览无法吸引观众,自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谈到陈列语言的定位,就要将其上升到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交汇点的高度,始终牢记“博物馆为公共服务”的基本宗旨,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好好调查、研究观众到底喜欢些什么,用什么方式才能让观众满意;同时注意对图文展板生僻字的甄别和拼音的加注,尽量多设计些参与项目,增加历史场景复原,通过大量图片、文字、多媒体、导览系统,让观众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实用价值、制作过程等信息,真正把陈列语言的表达当做陈列内容设计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展览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与纽带。
  四、施工建设方的管理问题
  陈列项目的施工是陈列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在进场后,需按照原材料入场检验、工程阶段验收、资金拨付程序等既定程序进行施工。但陈列工程是以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进行综合艺术创作的过程,具有区别于其他工程的特殊性。在很难套用其他行业的标准,又没有本行业自己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中建设方管理、组织工作的到位与否,不仅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工期,还关系到能否有效减少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纠纷,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具体管理中,有关方面可以采取建立工程进度表等措施。进度表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责任人、执行标准规范、科学依据及完成情况。它的建立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衔接,也可以明确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此外,建设方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的周一工程例会也是有效措施之一。会议能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评议,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并就相关变更进行讨论,具有透明度高、针对性强等优点,符合博物馆工程建设的需要,是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手段。
  五、监理单位的专业性
  工程监理的职责是根据相关施工规范,依据设计图纸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督的重要举措,能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工期及质量,缓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矛盾,使施工过程处于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保证施工过程的透明度。如今各行各业在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予以采用。
  但目前我国既没有针对博物馆陈列工程的专门监理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监理人员和科学的监理标准,结果是有监理资质的人员对陈展诸多专业概念缺乏了解,不懂博物馆陈列的运作,对多媒体设备及艺术创作加工的质量把关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一些地方的监理单位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只能请有过类似经历的监理单位参与进来,大大增加了监理的成本———究竟能起到多少实际监督作用可想而知,这无疑是值得深思的。
  六、竣工验收的评估机制问题
  竣工验收是对陈展施工的全面评估,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前的重要工作。按照现行机制,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由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及相关领导参加的竣工验收会,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随后签署竣工验收报告。可这样的验收没有建立在博物馆全面质量评估体系上,既没有固定的程序和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博物馆质量评估专业人员参与,更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具体牵头主持,常常流于形式。相比之下,作为博物馆陈展配套工程的安防、消防工程却显得严谨的多:消防设备需当地消防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消防法规进行验收,安防工程更需所属省级文物行政主管单位和公安厅一起验收通过方可开馆,且要出具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书面验收报告,经过初验—整改—试运行—验收等过程,检查全面,要求严格。其实论投入资金和建设规模,陈列布展无疑要比安防、消防项目大得多,可由于没有针对性的评估机构和科学完善的评估标准,博物馆陈列的质量评估反而还不如配套工程,这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各地的博物馆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建博物馆300多家,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再加上改陈项目,陈列布展的工程数量十分惊人。相比之下,国内的专业陈展公司却屈指可数,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随着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博物馆重点之一的陈展工作,必须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纵深推进,才能使博物馆日益成为大众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外,也需要相关各方面的领导和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