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插__用于放置毛笔的文房用具之一。最早出现于何时,现以无从考证,它应是明中晚出现的笔筒的祖先,这点在藏界都得到了一至认同。在宋代的《槐阴消夏图》、《图》等绘画中,出现了笔插的形象。明文震亨《长物志》明确描述了笔插的形制:"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明时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到清代演化为单孔和双孔。由于笔筒的出现,不太乎合文人审美情趣的笔插,到清中以后,基本已经退出文房用具之列。
从传世的笔插来看,以瓷、玉、铜、木质为多,其它如竹、石、玛瑙、水晶等,较为罕见。收藏笔插应以明代至清中以前,画工和雕琢精美,格调高雅,材质上乘为首选。这些一般为达官贵人、名家名流把玩之物。 明.玉双管式笔插高21.9cm 大口径5.5-6cm 小口径4.5-4.7cm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 清.象牙雕竹节笔插
高13cm 底宽5.3cm
竹节外形,造型生动,做工精细,象牙用料考究,是当朝贵族文房中难得的一件精品。 ![]() 清.玛瑙树桩形笔插高10.1cm 宽7cm
笔插为暗褐色玛瑙质,树桩形,器中空,可做笔插。器身外凸雕松枝、竹枝、梅枝及灵芝。 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松被视作“百木之长”,其凌霜不凋,冬夏长青,被人们视作长青之树,赋予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竹亭亭玉立,婆娑有致,清秀素洁。古人认为:竹似贤,竹性直,竹心空,竹贞节。将竹喻为品行高洁的贤人君子。梅在冬春之交开花,有报春花之称,其“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向为人们所称颂。松、竹、梅的纹饰常被作为寓意健康长寿或高风亮节的吉祥图案。 ![]() 清.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高10.4cm 长15.8cm 宽5cm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 清雍正.天青釉三孔笔插高7.5cm 底径7.6cm 口径4.3cm
形制优美沉稳,天青釉面,肥润似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应为雍正朝官用文房用具佳品。 ![]() 清.翡翠雕树干形笔插
![]() 清.糖玉巧作梅花树干形笔插
![]() 清.铜竹根笔插
![]() 明正德.青花花卉鼓形笔插
![]() 清乾隆.掐丝珐琅莲纹笔插
![]() 明.子冈款茶晶梅花笔插高11.4 口径4.2cm 底径3.8cm
笔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