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

 金龙水产 2010-09-19
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
时间:2009-11-27  来源:江门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一、黄颡鱼种苗标粗培育 
  据我们调查,养殖户从外地购进规格较大(3-5公分以上)的黄颡鱼种苗进行养殖,由于经过长途运输和地域环境差异,会影响养殖的成活率,而且养殖成本较高。为了提高黄颡鱼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中心站经试养,总结一套黄颡鱼种苗标粗培育技术: 
  1、池塘条件:用于鱼苗培育的池塘应有利于鱼苗活动、生长、饲养管理和捕捉操作。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面积3-5亩,水深保持1-1.5米,塘底平坦,淤泥少。池塘向阳,光照充足。池塘水质浑浊度不能过大,PH值7-8,溶解氧达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要保持30-40公分。
  2、池塘清整、消毒:彻底清除池塘周边杂草和池塘野杂鱼,避免残食以提高鱼花成活率;对淤泥厚积的老化池塘最好将淤泥抽走或进行暴晒后的翻推,处理淤泥可大大降低细菌的孳生,暴晒后的翻推,不但减少病害发生,而且利于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用漂白粉(每亩1包)或生石灰(每亩150-200斤)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注意包括池塘基面等的消毒。
  3、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使池塘进水0.8-1米。然后用发酵有机肥每亩200-300斤进行饵料生物(轮虫、枝角类等)培育;也可使用植物蛋白肥等进行培养水质,培育鱼苗适口的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即可吃到充足食物,这种方式特别适宜于黄颡鱼在5公分以前的培育。一般情况7天左右饵料生物会培养起来,但池塘经过暴晒翻推后,5天就可培养出轮虫、“水枝”(淡水池塘的一种很好枝角类)等浮游生物。池塘水色以黄绿色、茶色为好,每天注意观察水色以确定是否追肥;同时每天要用120目筛绢小抄网和小烧杯早晚检查1次,主要是观察饵料生物的种类、密度,当“水枝”密度达到每毫升2-3个时,开始指导放苗。
  4、放苗前准备:一般提前5-7天用茶麸(10-15斤/亩)或生石灰(50-100斤/亩)对池塘水进行消毒,然后再用硫酸铜(0.8斤/亩)消毒一次。第二天用足量特效调水解毒剂进行解毒,隔一两天可购进黄颡鱼“水花”投放池塘。
  5、鱼苗放养:鱼苗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体质是否强壮。体质好的鱼苗表现为体色鲜艳,体形肥壮均匀,个体大小整齐,放在白盆中可见游泳活泼。(鉴别见附表): 
                                黄颡鱼表鱼苗体质鉴别法 

鉴别方法 
优质 
劣质 
看体色 
体表光滑,无附着物或病变特征, 
体侧有3块斑纹明显可见 
体色暗淡,体表无光泽 
看游泳 
将盛鱼苗的盆(桶)水搅动, 
鱼苗在旋涡边缘逆水游动, 
在培育池中集群游动 
将盛鱼苗的盆(桶)水搅动,鱼苗会卷入旋涡, 
在培育池中不集群 
抽样检查 
在白瓷盘中吹动水面,鱼苗能顶风逆水游动,在干瓷盘中会剧烈挣扎 
鱼苗顺水运动,无力挣扎,头尾仅能摆动 

  好的鱼苗决定养殖成活率和成功率,是很关键一环。放苗前1小时泼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提高鱼苗进塘后抗应激能力和提高鱼苗免疫能力。黄颡鱼鱼苗放塘规格一般为0.9-1cm,投放密度一般为每亩20-25万尾。
  6、投喂:前期池塘有“水枝”等枝角类活饵料适合黄颡鱼鱼苗摄食,这是黄颡鱼鱼苗标粗培育成活率高的关键。每天要观察活饵料生长情况,随着活饵料的逐渐减少,开始用黄颡鱼开口粉料拌冰鲜鱼浆投喂,同时拌维生素C做成团状,然后捏成小块尽量均匀投到池塘去,并用罾网检查摄食情况。投喂量为5-7﹪左右,每天按早、中、晚3餐投喂,早晚投喂量要多些,而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黄颡鱼的吃食情况和水温来确定,一般以鱼苗能够在1小时内吃完为准。10天后视情况少拌或不拌冰鲜。当鱼苗长到平均规格3-4cm时,要开始拌膨化料投喂,且逐渐驯化摄食膨化料。
投喂中必须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按照鱼苗的摄食规律设定投喂时间和投喂次数,根据黄颡鱼有集群摄食的特点进行定点投喂,并保证饵料的质量和数量。
黄颡鱼鱼苗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与投喂有关,标粗培育期间投喂饵料的质量和次数会影响鱼苗的生长速度。
  7、操作要点:为了提高成活率,放养鱼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黄颡鱼鱼苗达到平游和主动摄食才能够下塘。下塘过早,鱼苗活动能力弱,摄食能力差,容易死亡。
(2)下塘的鱼苗规格要整齐,利于生长速度一致,大小差别不大。
(3)鱼苗下塘时间应选在池塘浮游生物数量较多的时候。当然这与季节天气有关,比较难掌握。
(4)鱼苗下塘前要试水。试水目的是确定池塘水中药物是否失效,以保障放苗安全。
(5)下塘时操作要小心,放苗时鱼苗沿池边缓慢倒出,不要搅浑池塘水。 
二、黄颡鱼成鱼高产健康养殖技术 
  黄颡鱼水花标粗培育到一定规格(3-5CM)分塘,进行成鱼养殖,自行标粗种苗的池塘种苗分规格后成鱼养殖种苗大小较整齐,放养后即可投喂膨化配合饲料,养殖效果较好。 
  1、养殖基本条件:淡水水源丰富,最好无污染;池塘底质平整,无或少淤泥,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增氧设施充足;池塘养殖水体水质不得带有异色、异臭和异味,水质质量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2、池塘消毒:池塘进水1.5米,每亩用生石灰50斤或茶麸30斤或漂白粉20斤,进行消毒,5-7天后再用硫酸铜0.8斤/亩消毒,待试水确定药物失效后指导放苗。
  3、投苗规格、密度:黄颡鱼的放养密度与池塘条件和管理技术等有关,要根据情况适当掌握。黄颡鱼健康养殖选择鱼苗规格一般为3-5cm,投放密度一般每亩1.5-2万尾。
  4、品种搭配:黄颡鱼健康养殖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其中混养方式有多种,有只混养鲫鱼(规格为5-7cm,亩放300-500尾)和鳙鱼(规格为0.5-1斤/尾,亩放15-20尾);有混养太阳鱼(规格为4-6cm,亩放2000-2500尾);有混养太阳鱼、鲫鱼和鳙鱼,只是放养密度相对低一些。
  5、养殖管理:
  (1)水质: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水必须保持爽活。一般在大潮水期进行大排大换水,即每月进行2次大换水;后期由于鱼的产量越来越高,要加强底层水的更换。平时小潮水期要进行添水或小换水,平均每月添换水8-10次。
  (2)底质:随着鱼的生长和摄食的增多,池塘底质环境将越来越恶化,导致病菌的孳生。要定期撒放解毒丹等底质改良剂和三氯异氰脲酸片等底质消毒剂进行底质处理,一般前期20-30天一次底质改良剂,后期10-15天一次。同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进行培菌以达到底质分解作用。
  (3)投喂:根据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投喂、充足投喂为主,尽量按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注意在开始时黄颡鱼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一般投喂黄颡鱼专用的膨化配合饲料,蛋白质39%-42%,每天分早晚两餐投喂,日投喂量前期为5-6﹪,后期为3-4﹪。当然要根据每天投喂观察和天气等进行调整。每餐投喂时先一次投喂7-8成,然后添加。饲料粒径大小根据鱼的规格进行安排。
根据黄颡鱼晚上也摄食和摄食时间较短,且容易受惊吓,我们考虑采用少吃多餐办法来提高其生长速度。如果晚上多投喂一餐利于黄颡鱼的生长,我们还观察统计其生长相对较整齐。
  (4)增氧:前期中午不用开增氧机,晚上可以开一台小功率增氧机,中期中午保证一台增氧机开2-3小时,晚上至少开1-2台增氧机,后期要更加多开增氧机,以保证高产养殖的成功。还要视天气和水质情况进行调节。
  (5)巡塘观察:主要是观察水质变化、鱼吃食情况和病害发生等内容。在巡塘观察过程中,要及时捞起塘中的污物及死鱼等,同时做好养殖日记,以便总结和指导。
  6、病害防治:
  据介绍黄颡鱼的主病害有出血性水肿病、水霉病、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近年流行头穿孔、“爆头病”。在高产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黄颡鱼成鱼高产养殖以车轮病、头穿孔、“爆头病”严重,特别是肠道败血症(“爆头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季节变换低温时期(9-10月)。经我们调查,该病是目前影响黄颡鱼养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比较难彻底控制的一种病害。我们经过研究、交流和分析,基本摸索一套防治黄颡鱼“爆头病”的方法,一般要在换季(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时降低水位,增加溶解氧,改良底质(投放解毒丹或三氯异氰脲酸片),每两个星期按3天为一个疗程拌康迪、多维和肠护宝等药饵投喂。其它季节其它病害预防可15天左右泼1次全疫杀或特水肠鳃灵、鱼得乐(中药)、鱼得康(中药)等药物,20天拌大蒜素、维生素C、生盐等药饵投喂。
  黄颡鱼在标粗培育过程中会发车轮病、出血性水肿病经常会造成大鱼苗发病死亡,因此种苗培育期病害防治也十分重要,我们的预防工作主要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投喂药饵。水体消毒使用高效低毒的中成药、季安盐、三氯异氰脲酸、戊二醛等,通常每10天进行交叉用药水体消毒。喂食的药物有大蒜素、维生素C跟成鱼养殖防病的方法相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