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赠内诗看李白的爱情生活-久扬与文-搜狐博客

 滴水藏海999 2010-09-20

从赠内诗看李白的爱情生活

 

 

                               

 

关于唐代诗人的爱情、婚姻生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杜甫对于妻子的挚爱,李商隐对于爱情的忠贞,元镇对于亡妇的眷恋,而对于李白在这方面的情况,则大多不甚了了。的确,由于资料的匮乏,我们很难清晰勾画出李白爱情、婚姻生活的完整轨迹。所幸的是,李白留下了10多首赠内诗,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大致窥见李白情感世界的这一方天地。

 

 

    李白的婚配、家庭情况,在现存记载里,当以李白友人魏夥《李翰林集序》里的一段话为最详尽: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日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日颇黎。终娶于宋。”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李白娶于许的许氏夫人和娶于宋的宗氏夫人应该算是他的正式妻子。至于刘姓女子和“鲁一妇人”,很可能是他的侍妾一类。李白的赠内诗,就是写给许氏夫人和宗氏夫人的。

 

 

李白与许氏夫人结合于今湖北安陆,时在开元十五年(727 ),那年李白27岁。这一情况,可在他于开元十八年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看得很清楚: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天宝十二载,李白在宣城作《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中说自己“酒隐安陆,磋跄十年”,可见李白与许氏夫人结婚后安家于安陆达10年之久。许氏夫人的祖父(也许是曾祖父)“许相公”,即许圃师。他在高宗显庆二年(657)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白对能娶到故宰相家的孙女,颇感荣幸。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在唐代,婚配很重门第,时尚如此,李白未能免俗。诚如陈寅格所说:“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之高下。此二事,一日婚,二曰宦。凡婚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①

 

 

    李白结婚后,继续出游四方,谋求政治出路,其妻许氏夫人则居于安陆家中。开元十九年前后,他旅居长安、洛阳、南阳等地,写了《寄远十二首》,,其中主要是赠内诗,也有数首是自代内赠诗(关于这类诗,下文将有论及)。在寄内诗里,李白抒发了对于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妻子会深深地思念自己.如“其一”云;

 

 

三鸟别王母,衍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三鸟,即三青鸟,在《山海经》里,该鸟主为西王母取食,后借指使者或传递书信的人。首两句言许氏夫人托人捎来书信。大约信中颇多忧愁苦思之言、所以第三、四两句便表达对妻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无可奈何之意。以下四句,李白揣想妻子时常会在窗下抚弄云和

 

 

(乐器名,如筝而稍小),借此表达自己对于丈夫坚贞不二的爱情。最后四句,是说自己思念妻子一如妻子思念自己,恰似两水泻入一井,难判多寡,难分彼此。时李白在长安,地属秦;许氏夫人在安陆,地属楚,故有“秦心”、“楚恨”之语。泻水山泉之喻,非常新奇、妥切,形象地表现出李白对于妻子的真挚感情和平等态度。

 

 

“其三”是李白与妻子分别“三春”后作: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未颜调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诗人作家书,本不打算多写,孰料一旦走笔,便如涌地之泉。于此足见李白对于妻子的深厚感情。由于离家日久,诗人自觉衰老许多,他向妻子诉说“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这既可视为在向妻子叹苦,但又何尝不是在企盼得到妻子的慰藉呢。结尾四句用暗喻法,希

 

 

望妻子善自珍摄,等待自己的归去。全诗感情真纯,思致跌宕,有殷勤的忆念,有由衷的嗟叹,还有美好的祝愿,确实写出了李白对于妻子的眷眷深情。

 

 

在这组诗的其他几首里,还有一些抒写相思之情的佳句,如: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其五),“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其六),“相思千方里,一书直千金(其十),“恩情婉妾忽为别,使人莫错(亦作‘错漠’,犹索漠,寂寞之意)乱愁心(其十二)。阅读这些洋溢着诗人真情实感的清词丽句,我们很难不为之感动。

 

 

当然,李白的赠内诗于夫妇感情之抒发,并不都是火山喷爆大江腾涌式的,‘也有写得活泼轻松、妙趣横逸的,如《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此诗作年,据安旗主编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版),系于开元二十五年。而许氏夫人之逝世,郭沫若认为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③安旗等亦认为,李白开元二十八年离开安陆移家东鲁时,许氏夫人当已去世。④这样看来,此诗该是李白赠许氏夫人的.全诗纯为口语,通俗明快,似是李白与妻对面谈说时的调侃之语。惟“太常妻”一词,典出《后汉书·周泽传》:()为太常,清絮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病斋宫。其妻哀泽多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汉官仪》此下云:

 

 

“一日不斋醉如泥。”读此诗,固然可以知道李白嗜酒如命的个性,却也能看出他与妻子亲密融洽的关系。

 

 

李白与宗氏夫人结合的时间,史无明载。郭沫若说是在天宝三年,李白44岁时。’④安旗等据李白于天宝九载作《题品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中“拙妻好乘鸳”句,认为其时已婚于宗氏夫人,但两人结合的具体年代仍未言明。行树人则明确地说,李白“五十岁那年,他又一次结婚。”;论者对此事的推断,都因缺乏确证而难定一尊。但安旗等的意见应该说是审慎的,虽然模糊些,但有时模糊反而比明确更科学些。

 

 

宗氏夫人与许氏夫人一样,也是宰相之后。其祖父宗楚客是武则天从姐之子,在武则天和中宗时曾三次拜相。李隆基起兵诛杀图谋纂位的韦后、安乐公主时,把依附韦后的宗楚客也杀了。尽管如此,李白对于这门亲事,也是满意的,因为宗氏夫人毕竟出身于“三作相”

 

 

的名门望族.李白与宗氏夫人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东)结合后,继续漫游各地。天宝十四载,李白在宣州秋浦,收到宗氏夫人托人带来的书信,询问其归期。李白于是作五古《秋浦寄内】》诗,一方面回答说准备去浔阳(今江西九江),一方面也流露出“虽不同辛苦,枪离

 

 

各自居”的孤独之感和思念之情。同年秋夭,李白又作五古《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诗。诗人看到“胡燕(燕之一种)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大受感动,高度赞扬胡燕“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的不慕荣华毅然归乡的义举,又联想到自己飘泊他乡、欲归无计的窘困处境,感慨万分,禁不住吟道: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这四句诗,充分展示了李白对于妻子无限思恋的满腔深情。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自范阳挥戈南下。时李白恰好自宣城北往宋州梁园探视妻子,闻警遂携宗氏夫人仓皇南奔,先后经当涂、宣城、越中,至庐山屏风叠隐居时,已在至德元载(756)秋。岁暮,永王李磷率军沿长江东下,慕白之名,遣使说其入幕。李白下山时作《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翡单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侍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第一首中的“王命三征”,说明李磷曾三次遣使聘白入幕。白本年作《与贾少公书》云: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以行,前观进退。”这说明“王命三征”是确有其事.按照李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素志,他是不至于要等到永王使者三顾茅庐才出山的.其中恐怕别有原委。据第二首首两句分析,很可能是宗氏夫人并不赞同他下山,数次劝拦.第二首的后两句反用战国苏秦落魄还乡时“妻不下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

 

 

国策·秦策》)的典故,尤能见出宗氏夫人淡泊功名富贵的平常人之心。第三首想象自己出门远行后妻子空闺独宿彻夜难眠的情形,亦反映了李白对妻子的怜爱心情。总的看,这三首赠内诗比较明显地表露出李白应聘下山时的踌躇满志,颇有点慷慨出门的味道,所以只是描

 

 

画妻子的不忍分别之态和悬想其别后的相思之情,而一点没有抒写自己依恋不舍的柔情。这表明,李白尽管深爱他的妻子,却始终没有跳出“男外女内”这一封建家庭伦常生活的基本模式。过去没有机会出仕,尚且要漫游各地觅求之,何况现在幸运之神已经把机会拱手送上

 

 

门来呢。

 

 

李白满怀建功立业之豪情别妻下山,投入永王营幕。殊不知李磷与肃宗李亨有着争权夺利的尖锐矛盾。肃宗恐李磷扩张势力,令其归蜀,磷不从,肃宗便设谋镇压.至德二载二月,李磷部下叛离,磷本人被杀。李白匆促奔亡,逃至彭泽自首,以附逆罪被捕系得阳狱中。他回首这数十日的入幕经历,犹如恶梦一场,不禁悲从中来,呼天而啼。在狱中,李白作《万愤词投魏郎中》,其中有句云:

 

 

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夭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宗氏夫人得知李白消息后,焦急万分,乃到处奔走求援。李白闻之,作《在寻阳非所寄内》诗: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崎呕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恶叹,哀声那可闻?

 

 

诗人怀着万分感激和不胜愧疚的心情,描写了宗氏夫人为营救他颠簸山路、乞求权贵的情景。东汉的蔡琰(字文姬),为了营救丈夫董祀,在曹操府第“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后汉书·列女传》)曹操亦为之感动,遂赦免了董祀之罪。诗人把妻子比作蔡琰,可以想见宗氏为营救他吃了多少苦头,也可以推知宗氏对李白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

 

 

本年岁暮,李白被判长流夜郎。次年春,自寻阳首途,宗氏及其弟宗景为之送行。白因作五古《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用东晋王羲之和东汉梁鸿孟光夫妇事,对宗氏夫人忠于爱情、患难与共的品格予以高度评价,同时还暗含了自责之意。长流途中,李白溯江西

 

 

上,踽踽独行,不胜落寞,又见北雁春归,感慨良深,作《南流夜郎寄内》诗: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像章书。

 

 

《古诗十九首》里的最后一首描写闺妇思念远出的丈夫,开首两句是:“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炜。”李白称妻子居所为“明月楼”,或本于此。明月之楼,洁静高雅,清畅优美,令人心驰神往。李白如此称呼妻子之居所,隐约传出了他对宗氏的敬重和爱慕。豫章,郡名,

 

 

即洪州,今江西南昌。其时宗氏已移寓于此。次句日“音信疏”,结句却说“不得书”,似乎前后抵悟。其实并非如此。古代交通落后,通信困难,故“音信疏”或是事实,而“不得书”则是诗人对于妻子书信稀疏的怨怪之词罢了。不难想象,李白在艰辛、悲苦的长途跋涉

 

 

过程中,是多么渴望得到妻子的慰藉啊。

 

 

乾元二年(759)春,李白行至夔州奉节(今四川奉节)时,忽传来皇帝的赦免令.原来因天大旱,肃宗为求得上苍佑护,下令降死罪,流以下原之。白因获赦,欢作喜跃如出笼之鸟,立即调转船头乘流而下。他在东返后,大约到豫章与宗氏夫人团聚了一段时间。上元二年(761 )春,宗氏欲往庐山学道,61岁的李白为此作《送内寻庐山夕道士李腾空二首》.

 

 

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⑦

 

 

此说尚可商榷。但这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却是事实。诗曰: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春云母雄,风扫石楠花。

 

 

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笃著玉鞭。

 

 

李腾空,玄宗朝奸相李林甫之女。清人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引《庐山志》曰:“蔡寻真,侍郎蔡某女也。李腾空,宰相李林甫女也。幼并超异,生富贵而不染,遂为女冠,同入庐山。蔡居屏风叠之南,李居屏风叠之北,学三洞法,以丹药、符莞救人疾苦。”由此看来,李腾空之父虽然可恶,她本人倒并无劣迹,甚至还干了些好事。宗氏夫人欲随李腾空学道,这正与自少就尊崇道教、且正式办理过入道手续的李白一拍即合,所以李白极表赞同,在诗里非但没有流露出一点留恋、劝阻之语,反而故羡有加,想象他在庐山超凡脱俗的潇洒生活,甚至还对妻子说:倘若你觉得在庐山幽居很有滋味,愿意久住下去,可别忘了邀我上山,这样夫妇就可以一道“弄紫霞”、访神仙了。显然这两首赠内诗的感情基调与过去所作的深情绵邀之作迥不相作,其原因,就在于对道教信奉者来说,学道能够成仙,成了仙就能长生不老,无忧无虑,永远享受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快乐生活。既是这样,还有必要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呢?

 

 

与赠内诗相关联的是,李白还写了一些自代内赠诗,即自己代替妻子写赠给自己的诗。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久别离》)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寄远十二首·其四》)宝刀裁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自代内赠》)李白写作自代内赠诗的心理基础,当是出于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否则,他不会绞尽脑汁去拟想妻子在家的种种生活情况和心理活动。这就是所谓“相思之情在此,而诗从对面飞来”的笔法吧。因此可以说,自代内赠诗和赠内诗,是从李白心田里开出的一枝并蒂莲。

 

 

在今存的1400多首杜甫诗里,竟找不出一首题为“赠内”、“寄内”的诗: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里,赠内诗仅有梁代诗人徐排的一首;《全唐诗》里,排列在李臼之前的所有诗人,仅有崔融和苏;Ifrl各作过一首“寄内”诗。把李白的赠内诗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就不难看出李白可贵的民主意识和进步的妇女观了。乔象锤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李白诗歌中的妇女群像”.⑧他指出,李白写了大约130多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他的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李白诗中的女主人公,除了自己的妻子外,还有商人妇、征人妻、劳动妇女、宫廷女子、女冠、女勇士,以及历史上的妇女人物如西施、卓文君、王昭君、罗敷等。在这些诗里,李白刻画其美丽容貌,表现其善良人性,歌颂其高洁情操,怜悯其不幸遭遇。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李白具有蔑视封建伦理观念的叛逆者个性。乔先生说:“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卑微的,只有伟大的心灵;才会把注意力倾注到她们身上,为她们唱出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悲歌和赞歌。”⑨此说良是。元代诗人方回称李白“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慷。”(《杂书》诗)的确,通过李白的赠内诗,足可从一个侧面见出他坦率的个性,进步的思想观念,真纯淳厚的夫妇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