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性情中人”?(转)

 说服心情 2010-09-20
        最近有人在问我,何谓性情中人。一时之间,竟然给问的哑口无言。并非自己对这个词组含义不清楚,而是自己感觉,真的不是一句话得以解释清楚的。如同人人都知道爱情,但当你真的问他什么是爱情一样,也会给突然问打住。长时间的看一样东西,竟会进入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具体到一个字上,若长时间的看,就会不认识它,虽然心里强烈的似曾相识;而到一个词上,那就是记不得它的本来意思和今日引申而派生出的外延,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刚才查了辞海,性情旧指本性。《庄子。缮性》:“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后来多指性格。中人,意为列入中间一等的人《汉书.古今人表》“可以为善,可以不为善,是谓中人。” 字典最省事,它把性情解释为性格,实在是一个很有性格的解释。就字面而言,似乎有点牵强,合二为一的看,无非就是性格居中的人。如果那此来解释,我则认为大错了。

很早的时候,记得我在原来的科室,一次吃饭的饭局中,有一次江苏的客户朋友说我是性情中人。当时,正是电视上热播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一时间,金庸书中的武侠形象充斥荧屏,获得数以千万计的读者的喜爱。随之,首次在人们的谈话中出现了“性情中人”的说法。如果你在金庸的小说里,随便搜搜“性情中人”这个词,还真就找出了几个来。当时我对这个词的看法和对君子一词差不多,实在是起而敬之。在席上被其他人这样称呼,我一时连呼不妥,我还没有这个身份啊。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性情中人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不过有一点倒是知道的,很多论坛的sex版的中文名都被幽默的站务翻译成“性情中人”。

前几天看了某前卫女作家的博客,她对性情中人如此写道:前段时间很流行将比传统豁达,比前卫保守的人,或者用来评价那些正邪难分个性却很张扬的人称为性情中人。所谓性情中人,就是他、她在追求性与情两方面都比较执著,懂爱也懂性,珍惜爱与珍视性。

呜呼,如此对性情中人进行解释,岂不是说性情中人都是以情色为重?情色自是性情一部分,绝非是性情的全部。说真的,我还真不敢苟同呢。。

“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日暮雪,双影向谁去?” 熟读金庸小说的人,想必对元好问的这首词爱不释手。在金大侠的笔下,情之一物,给武林中人带来了无尽的欢愉,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悲伤。杨过、樱姑、林朝英、李莫愁,莫不为情所困、因情而狂,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与情字相伴而来的,还有一个性字。众所周知,情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那床第之私的性字。武林人士大多身强体健,元气充沛,除非特意克制,于此一道都非庸手。然而由于礼教的束缚,侠士们对于性事都羞于启齿,所以性压抑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有时还要大于感情饥渴的折磨。更难以忍受的是,这两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造成了情感与肉体的双重炼狱。武侠小说里评论某侠时经常说,他是“性情中人”,这个称呼很好地概括了侠客们痛苦的精神世界。由此,我想大概才是“性情中人”的现代解释。

金庸对于人性的诠释,是从设计各种各样的感情纠葛、恩怨情仇,刻画形形色色的难辨正邪的江湖人物开始的。情爱侠义之中能见人性之美丽,亦正亦邪间方知人性之复杂与适时之可怕。其中最美不过爱之痴,最动人不过江湖中人的性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金庸的小说写打打杀杀,写各种各样的生死关头,他不是为了说明谁的生存本领高,而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在生死爱恨的问题上,人与人的反应是如何不同的。小说中的矛盾很是残酷尖锐,只有这样,整日为生存奔波忙碌慢慢磨平了棱角的我们,才能得知自己生活的平庸,照见自己性格的猥俗,在心中树立起自己的英雄。我们少有机会,或者是少有勇气对这种根本意义上的抉择和评判。   

金庸笔下的主要人物,很明显的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人格标准。金大侠的笔下的人物,其实是先秦儒家的性情论的集中反映。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家性情论,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整体架构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先秦儒家的笔下,人的性情从来都是与宇宙的阴阳大化、天道流行交织在一起的。

“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礼记·礼运》)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传》)

“凡礼,始乎托,成乎文,终乎乐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太一也。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荀子·礼论》)

至此,我们可以明了,古人是如何理解性情了,如何把我们自己自身的感情与天地玄黄相关联。在当前激烈变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是多么在种种矛盾和困惑中寻找自己的理想主义的身影。现实生活中,远比金庸小说中的江湖要险恶的多,面对种种挑战,面对种种诱惑,我们无法回避,无法抗争,我们都是“身在江湖,人不由己”,有的时候我想,我喜欢金庸小说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江湖人的性情,一是江湖人的平易。这也就是自己也有所谓性情中人的情结吧。

东晋名人谢安是千年前就被世人所肯定的性情中人。这个淝水之战的运筹之人,从隐居开始就喜好歌舞、酒宴。别看他当时自称隐士,其实家里歌伎终日吟唱、奏乐。后来谢安出山时还带着家里歌伎,丝毫不顾旁人议论,就是指点淝水之战时依旧营帐里轻歌曼舞不绝。如此“好色之徒”,竟是唐朝人最崇拜的人。可见,性情中人魅力不可抵挡。

其实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可以发现,所谓性情中人,人人皆可为之。并非要把金大侠笔下的人物优点都集中于自己一身。平时总觉得做人是一件极其复杂又自然的事,然而,真的要做性情中人,也并非难事。现实中,要做性情中人,首先要有个“善”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待欲望。就是人们的土话所说;“心术要正”。人本身无所谓善恶的,所有问题均来于一个欲字。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不是错误 ,关键是人如何对待它,如何去实现它。要做性情中人,要敢作敢为,不去刻意追求什么名利双收,也不必在意别人如何议论自己的是非曲直,看准的事情只管去做。做就做它个轰轰烈烈,爱就爱它个缠缠绵绵。也不枉为来这世界走了一遭。工作起来的时候有板有眼,但该装孙子的时候还得装孙子。三五个朋友,吹起牛来,可以吹他个天混地暗,逢到知己朋友,可以长歌当哭,也可以喝起酒来,不在意那菜肴如何精美,只在于情趣相投,来它个“三碗不过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写文章可以神思飞扬,文如裂锦,也可以是白话如稚,实话实说。“躲进茅屋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虽身处市井,却“道通天地”;虽家居陋巷,而“思入风云”。一卷在握或一物在手,便可神游千古兴亡,目极百年悲笑。

“无论我有百般对,或者千般错,全心去承受结果。面对世界一切,哪怕会如何,全心保存真的我。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笑着回答,讲一声,我系我”。这是黄霑生前所做《问我》的歌词。黄霑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性情中人。这首歌曲正是黄霑一生真实或比较接近真实的写照。他敢歌敢哭,敢作敢为,既写了让张明敏成名大陆《我的中国心》,也拍了一系列三级片。据黄霑自道,他“从来不在电视上讲粗口,只是有一次在电台里讲了,但都剪了”。这里,除了他本人就是一个“勇敢的中国男人”以及香港的特殊环境之外,根本上,仍旧是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

常言道:天命不可违。做性情中人,做真的人。固守你与生俱来的性情,安守正常的生活。感谢生命里拥有的一切,包括那些快乐、幸福和成就;也包括失意、贫苦和疾病。人力可以争取的,就尽力去得到,人力不可得,就顺乎于自然。不刻意追求,不用心去雕饰,不违背本意去做作。该怎样就怎样,忘记形骸、功利,抛却费心竭志的苦恼,还一个性情本色,走一回逍遥人生,也不枉为来世上走了一遭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