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玩的心理学

 茶香飘万里 2010-09-20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恋爱可以引发很多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比如,相恋的男女,当遇到外界的阻力时,反而会促成他们的姻缘。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门当户对、没有任何阻力、受到周围人祝福的爱情才会发展得比较顺利。实际上,越是受到外界的阻力,比如双方父母的强烈反

对,越能加深恋人之间的感情。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就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很多为了躲避家人的反对而私奔的情侣,在别人眼中他们演绎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样成就的婚姻很多最终都走向了离婚。受外界阻力而激发升温的爱情,往往经受不住悲伤的考验。两个人一旦遇到悲伤的挫折,爱情就容易产生裂痕。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我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使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大家都喜欢坐靠边的座椅

  和在电梯中一样,在拥挤的地铁中,人也会采取类似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坐座椅的位置。当很多人涌入一节空车厢之后,长座椅的两端先被人坐满,而座椅的中央后被人坐满。在地铁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靠边的座椅空着,就会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坐下(尤其是中年大婶)。

  这种行为也是由人的私人空间意识引起的。靠边的座椅,只有一侧与别人接触,因而大多数人都喜欢坐在这里。万一不小心睡着了,还可以减少倒在别人身上的几率,用手机发短信时也不用担心别人偷看了。总之,周围的人越少,我们就越自在。

  不过,也不是所有靠边的地方都会让人感到舒服自在,比如公共厕所中靠近入口一端的小便池或马桶就经常受到“冷遇”。快餐店、咖啡馆等高靠背座椅靠近外侧的一端也不太受欢迎。这是因为高靠背座椅本身就可以确保一定的私人空间,而靠外侧的一端反而容易将人暴露。此外,对于长座椅来说,如果两边都没人,有时我们也会选择坐在中间的位置。人的行为真是有趣而多变。

  顺便介绍一下,人的私人空间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假设一个人前方的私人空间为1米,如果对方是亲近的人,私人空间也许会缩小到0.5米,但如果是不喜欢的人,也许会扩大到2.5米。而对于憎恶的人,则会敬而远之。

排队的心理

  人有一种喜欢排队的心理。有些人为了买到演唱会门票或者自己喜欢的商品,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演唱会(或商品)值得我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果真是这样吗?

  当然,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是必须的。除此之外,长长的队伍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当我们看到很多人排起长队购买某一种商品时,心中就会想:“有这么多人买,一定是种非常好的商品。”而且,与其他人做一样的事情时,人会产生一种安心感。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同调行为”。此外,排很长时间的队买到商品,能给人一种成就感,或者说获得一种满足感。

  当然,对于排队这种行为,也存在个人差异。更有趣的是,还存在地域性差异。据说,日本关东人就比关西人更容易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来。关东人有一种强迫性观念,他们认为如果不加入大家的购买队伍,自己也许会错过一件好商品。反过来说,通过排长队买来的商品,可以更加放心。

  近年来,杂志和电视上出现了很多直邮购物的广告,而且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人会觉得对商品的质量、设计等进行判断非常麻烦,所以干脆不去自己作出判断,而是选择大家都购买的商品。人们认为一种商品如果有很多人购买,其质量和设计等肯定非常好。比如,大家都愿意购买名牌商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名牌商品的品质有保证,而且它的价格较贵,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理,购买的人排起一条长队,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排队也成了“名牌”商品的一部分,只是大家为此消费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人眼睛的暗顺应与明顺应

  夜里,当我们把电灯关掉后,眼前一片漆黑,暂时什么也看不到。然而,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又能看见屋内的事物了。刚进入电影院时,也是如此。这是眼睛适应黑暗环境的一种现象,叫做“暗顺应”。反之,当我们从黑暗的环境进入明亮的环境时,一开始也会觉得耀眼、看不清东西。我们还会不自觉地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但渐渐地就能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叫做“明顺应”。所谓顺应,就是改变自己的感觉机能以应对外部的刺激,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人类的明顺应比较快,而暗顺应花的时间相对长一点。这是由视网膜内一种叫做视紫质的色素体的功能所决定的。此外,老年人的暗顺应要花更长的时间,而且老年人对光的感度也比较弱。因此,老年人的房间照明最好不要一下子完全变暗,而且夜里,房间里也不要完全一片黑暗。

  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考虑到了人眼的明顺应和暗顺应,比如公路中的隧道。当进入隧道时,光线突然变暗,而出隧道时,又一下子明亮起来。因此隧道内的照明要经过特殊的设计。一般隧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照明要多一些,目的就是使驾驶员能更好地适应光线的改变。这样一来,驾驶员的眼睛就会分阶段接收到不同强度的照明,从而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暗顺应和明顺应,不会出现突然看不见东西的现象。

  如果隧道里没有照明,车辆刚进入隧道时,驾驶员眼前就会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很容易发生事故。以前,隧道的设计者就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因而那时的隧道大多没有照明,当时的汽车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前会闭上一只眼睛,进行自我调节,以尽快适应黑暗的环境。

人对婴幼儿时期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记忆?

  您对自己孩提时代的记忆最早能追溯到几岁?大部分人都是从四五岁左右开始有记忆的,也有人能记起三岁时发生的事情。那么,之前的记忆跑到哪里去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记忆力差造成的。其实不然,人类婴儿的记忆力都是非常强的,很多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从婴儿到幼儿的这段时期,我们没用几年的时间,就记住了一门语言,有这种记忆力还不够强大吗?此外,我们生存的很多技能,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学会的。

  我们一般认为,虽然婴幼儿也具有长期记忆的能力,但在那个年龄阶段,长期记忆系统基本上还不能很好地运行。研究人员发现,有个别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能用语言描述出记忆中以前的事情,但孩子们所谓的记忆,大多是片段或者并不准确。当人长到四岁左右,认知机能才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能够审视内在的自我。这时,孩子开始能够理解记忆了,并开始使用诸如“记住”、“忘记”等与记忆有关的词语。在这个时期,人的长期记忆系统才逐渐健全起来。因此,我们成年之后,再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时,一般只能想起三四岁之后的事情。

  对于人来说,“记忆”非常重要。实际上,“忘记”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们无法忘记以前的痛苦经历,总是背着伤痛过日子,时间长了,痛苦的经历多了,心就再也无法承受了……在我们的记忆系统,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那就是会选择那些不好的记忆主动去忘记。

与“生理性”讨厌的人相处的方法

  在公司中,如果没有众多同事的支持,我们很难把工作做好。然而,公司的同事中不可能全都很好相处,总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比如“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总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等。对于这些人,我们讨厌他们都有明确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讨厌他们哪一点,但就是“从生理上”无法接受他们。

  所谓的“生理性讨厌”,到底是讨厌对方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讨厌到了极点,都懒得去想。于是,为了图方便,就用“生理性讨厌”大体概括了。或者也许是反感对方的外貌,但又不好直接说,只能用“生理性讨厌”婉转地表达。

  对于前一种“生理性讨厌”,即懒得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从心理学来看,很多情况下,我们讨厌对方其实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毛病。也就是说,我们讨厌自身的某些毛病,而对方恰巧也有同样的毛病,于是我们便会讨厌他。看到那个人,就会让我们想到自身的毛病,于是,我们索性放弃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干脆用“生理性讨厌”来暧昧地概括。这其实也是自我防卫的一种——不追究讨厌对方的理由,也就不用去想自己身上的毛病。现实生活中,性格相似的父子或母女经常吵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我们“生理性讨厌”一个人,对他的讨厌程度就会以加速度上升。想一想,如果不得不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劝您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讨厌对方哪些地方。对方身上的毛病也许正是您自己身上的毛病,他也许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性格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了解对方之后,除了讨厌的地方,也许还能发现你们身上有其他共同之处,拉近彼此的距离,说不定你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不管怎样,我们首先必须进行自我暗示,敞开心扉寻找自身的问题,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才能与别人建立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