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们已经绘制了箱式
原型.现在在此基础上进行胸腰
原型的绘制.
如图3所示,为了讲解清楚起见,在原型的腰围线下面又绘制了一条与腰围线一样的线,现在我们在这条线上进行腰省量的设计.(读者在设计腰省量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原型的腰围线上设计就可以了)
腰省量的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往下延长前胸围宽线直到腰围线,与腰围线的交点为B,此线就是左右重心线.[左右重心线是指在女人体自然垂直站立状态时,从头部耳朵的耳屏垂直向下的垂线.这条垂线是女人体前面和后面的分界线.]
第二步:从点B沿腰围线往右量取前腰围=(W/4-1.5)+1=15.5确定点D,那么点D和点C之间距离就是前片的收腰量DC=前胸围宽-前腰围=18.5-15.5=3.
第三步:从胸高点垂直往下绘制胸下线,在腰围线上以胸下线为中心左右平均绘制前腰省量=3.
第四步:从点A沿腰围线往右量取后腰围=(W/4+1.5)+3=20.5确定点E,那么点E和点B之间距离就是后片的收腰量EB=胸腔围-前胸围宽-后腰围=47-18.5-20.5=8.
第五步:后片总的收腰量EB是8,现在还需要把这部分的量进行划分,以便放在后重心线和左右重心线之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先从点B沿腰围线往右量取2确定一点F,这个2就是侧缝省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都是固定的一个数值.在第一代米式原型中侧缝省是1.5,现在的2比1.5大出的量0.5是由于把背中省0.5借用到侧缝省造成的结果,其实原理还是一样的,具体原理在后面章节中详细介绍.然后把EF之间的腰省量再划分为三等分.其中的一等分属于背下省的省量,另外的二等分属于后腋下省的省量.
第六步:把刚才的BF之间的省量2,放在侧缝处成为侧缝省.
第七步:如图所示,从背宽线往右量取1确定后腋下省辅助线,把EF的三分之二放在后腋下省处,大小为4.后腋下省在胸围线上的空隙量为1.其他如图绘制即可.
第八步:从背高点垂直往下绘制背下线,在腰围线上以背下线为中心左右平均绘制背下省=2.这个2是EF的三分之一的量.
经过上面的绘制,收腰米式原型绘制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