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太极拳的修练工程

 七十七师师长 2010-09-21

傅大庆同志几次盛情邀请我来北京传拳,我一再表示实在不敢当。因为北京这个地方有许多前辈和师兄弟在这里教拳,我怎么能来这里滥竽充数后来傅大庆同志又提出就在我们解放军报社大院内部传授,概不对外。盛情难却,感谢大家的信任,我还是来了。也好,这套拳我是文革动乱期间从北京学走的,今天又到北京传授,也叫完壁归赵吧。但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朋友。许多外地学员也闻讯赶来。
     
经过11天紧张的教学活动,主要向大家讲授了陈照奎先师所传授的陈氏家传大架、老架、低架太极拳第一路(83)的动作分解、技击含义及其基本原理。最后,大家给我又出了一个题目,让我再讲讲从长远来看,怎样深入修炼这套拳?怎样把它练好练精?为此,今天我再把个人30年来练习、传授这套拳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供同道们参考并希望予以批评指正。
     
陈氏太极拳历史比较悠久,内涵比较丰富,确实是理精法峦,博大精深,尤其是陈照奎先师传授的这两套拳,一路83式和二路71(又名炮锤)大家公认是当今太极拳中的正宗精品。我们练的这套拳是武术,但它又不仅仅是武术,也是健身术,但它又不仅仅是健身术;我说它是一种完整的人格修炼术,它不仅锻炼人的体格,而且在人的性格、品质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修炼。所以它是一种文化,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它是人体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我们这些热爱陈式太极拳的同道们,要想练好这套拳,就要下功夫,同时也为周围人们的健康,说大了,也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修炼太极拳,有些人说,分作五层功夫、几层功夫等等。可以作参考。但是,它不像学习文化课那样一学期换一种课本,比如,学了大代数就不必再去学小代数。太极拳修炼的阶段、层次,可分又不可分。根据我个人30多年来学拳、练拳、钻拳、悟拳和传拳的体会,必须从六个方面下功夫,但这六个方面不一定分作几层,而是必须互相交替,反复修炼的六个内涵,即:一日规矩,必须懂得拳架的种种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二曰明理;三日知法;四日懂劲;五曰功力;六曰神韵。
  要练好拳,这六个力面必须都得到应有的修炼,要反复修炼。把这六个方面机械地分成儿层、几段并不科学。比如规矩,我学拳已经那么多年了,现在还要翻来覆去地看老师的拳谱,看学拳笔记,每教一次拳还要看拳谱。严格把握每一个拳式每一个动作的规矩。    规矩和其他几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当然,某一时期的训练可以侧重某一方面。只有这六个方面的修炼目标都达到了,才可以说完整地掌握了一套太极拳。所以,我称之谓六合一修炼工程。这样的提法不一定准确,只不过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钻研、修炼的目标和思路。
    
一、规
     
规矩主要是模仿外形,使自己有一个比较规矩而地道的外形。比如拳架子,只有外形练得规规矩矩、地地道道,才能顺利地、不断地充实它的内涵,才能保持传统拳艺的固有风貌,才能为自己日后深入持久的修炼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比如房子没有盖好,框架结构没有搞好,就说不上内部装饰和家俱布置。豆腐渣工程说不定哪一天就塌了,还讲什么充实内涵。
     
拳架子是代表这套拳的独特风格风貌的一个外在表现。它的拳式、动作,都是前辈几百年来从哲理、兵法以及实践中用心血提炼出来的。所以不可忽视拳架子。有些人开始不大认真练拳,练了多少年还是稀里糊涂,甚至随意改变拳式,谈不上规矩,这种情况很多。我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练得很早,学得很快,但过了几年再见面一看,拳打得已不像样子了,就是因为开始没有打好基础。
     
陈式太极拳特别讲究拳架子的规矩。陈照奎老师常讲:“(这套拳)内涵很丰富,动作的分解很细腻。它的手形、手法、步形、步法以及身法、眼法、缠丝法,都有比较细腻的要求。当然还有每一个动作出手落脚的方位、角度,都要准确地到位。他常讲要做到三个到位:动作到位、劲力到位、眼神到位,或者说意气力三个到位。还有,练太极拳的一些基本要领也必须体现在每个拳式、每个动作之中,比如:虚领顶劲、上身中正、开合相寓、虚实互换、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轻沉兼备、丹田带动、刚柔相济以及臀部的左右翻沉、倒换重心的档走下弧等等.基本要领都要体现在每个式子、每个动作之中。在学拳过程中,要老老实实按照传统拳谐练习,不可随意改变传统套路中的大小动作,不要自作聪明,不要把某些套路中不合理的动作揉进来,以保持传统拳的固有风格,保持其原汁原味。所以,我奉劝大家要老老实实继承传统拳的种种规矩,外形不能乱变,动作不能乱改,它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充实,不断提高。有人建议(也是好意),为了普及传统套路,要我编一个容易接受的套路,我说我到死也不于这件事,我就是老老实实按老师怎么传的就怎么练。套路不变,但对它的内函的理解、挖掘、认识,逐渐加深、逐渐提高,这是修炼传统拳的正确方向。要练传统套路.对传统套路的外形不要轻易改变,传统传统,它就是因优秀而传。有人讲:传统者,母亲也。脐带虽断,血缘必连,人文一理。所以,我们对好的传统必须尊重它、爱护它,继承它、弘扬它。对于陈照奎先师所传的这套拳,经过我这几十年的实践、研究和体悟,我感到这套传统套路既合理、又科学。所以,我们对拳谱、拳架子一定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要轻易改变。有的人为了在比赛时争高分,任意改变传统拳式,这是走邪路。
     
当然,任何功夫都要博采众家之忙,不要固守门户之见。常讲的学习起来一大片,钻研起来一条线。既要保持其独特风格,又要吸取众家之长。开始学拳入门时候,一定要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把这套拳的套路学好,掌握好,先学规矩,先打基础,先模仿外形,然后再在逐步充实提高的过程中来吸取他人的长处,充实我们的内涵。吸取他门他派的经验时,一定自己先把自门的规矩修炼好,只有做到精通本门,方可触类旁通,有了基础知识,才有比较和鉴别的能力。规矩不是一蹴而就的,初学拳者常常顾此失征,因为这套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处处相配合、相谐调,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都做到,只有反复实践,反复悟,反复修正,往往今天着重记住手,明天着重记住脚,后天着重记住胸腰,丹田带动等等.一步一步地加深,一步一步地达到规矩。在开始练拳时,在实践中一定要先反复地把规矩搞得更完整一点。不断超越自我。
    
把基础打好以后,再参看其他的拳,各家各式太极拳我都看,甚至连李小龙的拳、泰国拳我也看,也研究。一方面从中验证我们这套拳的科学性、优越性,一方面充实我们的拳,对我们的拳理、拳架没有矛盾的好东西,就可以吸取它。比如杨式或吴式太极拳讲究放松,讲得好,讲得透,我们就可以吸取它;武式太极拳讲功力训练,有的拳就不讲功力训练,就应该鉴别它,吸取哪个,扬弃什么,发扬什么,吸取要有鉴别。如果自己规矩没有练好,基础没有打好,就不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一定先好好知己,先弄清楚我们拳的规矩、外形、拳理、要领,才有进行比较、鉴别的资本,才能知彼。如果不知己,自身基础没有打好,就不知道哪个对.哪个不对,弄得见什么就吸取什么,追求新鲜花样,结果什么都有,什么也不是,失去了自身的规矩,失去了自身的风格,那就是万文德师兄讲的那种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可怜人物。
    
因此,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方面,要打好基础,先把传统套路搞清楚、搞规矩。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充实它,博采众家之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先师陈照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家传的拳谱(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这套资料很珍贵,大家要反复学习它。陈老师讲:修炼这套拳的过程,就是不断矫正动作的过程。所以,充实、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纠正动作追求规矩的过程。为此我们首先要从规矩上下功夫,把拳谱搞得清清楚楚,把动作搞得规规矩矩。先有一个上乘的造型。
二、明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文化讲思维,思维是理性认识。太极拳有它的拳理,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即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规律性的一系列理论。太极拳的拳理依据是多方面的。大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时,它又经得住现代科学实验的检验。因此,要立志钻研大极拳,深人掌握其理论,必须学习一点中国的古典哲学(易学),太极阴阳学说、传统医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兵学、传统美学等等;同时,也要学习一点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力学等等人体科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首要的是先弄懂中国的传统哲学——即易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此拳名曰太极拳,练拳人首先要明白太极原理。太极,是阴阳合抱体,动则分阴阳,包含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两种力量,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消长,对立又统一。阴阳合则为太极;太极分则为阴阳。一句话,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把阴阳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就能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
    
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多样而复杂的,阴阳思维方式的内涵是丰富的。诸如:阴阳对称(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阴阳相应(即阴阳谐调、梢节和报节、中节和上下节,节节贯串,左右、前后、手脚、进退,相互照应,相互呼应,体现周身一家);阴阳互根(阴阳互为其根,虚是实的根,实是虚的根,刚是柔的根,柔是刚的根等);阴阳互包、阴阳互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等);阴阳有序(折叠有序、无往不复、往复有折叠、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开先合、欲合先开、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等);阴阳转化,阴阳变化的渐变性、莫测性,以及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波浪式,非圆即弧,或走旷形、形,没有直来直去)。大极拳以阴阳哲理为纲,研究拳中的并合、刚柔、轻沉、虚实、快慢、方圆、化打、蓄发等等各种关系。将这些传统哲理充分运用于拳,运用于健身、防身,运用于做人处事,使我们练的拳处处都符合太极阴阳哲理。有的外国朋友讲:中国的太极拳是哲理拳从中可以学习东方的人生哲学通过学习太极拳领恬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等等,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练拳的人要懂点太极哲理。
    
太极拳是武术,虽然今天它的健身价值在不断升级,但传统太极拳的真谛,仍然表现在它的护身价值上,即其技击性。太极拳的技击原理,是与中国的传统军事学一脉相承的,许多拳论,皆源于《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典籍。太极拳拳式的形成多源于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拳经)。我们拳中就有29个式子来自戚继光的(拳经)(32):我们拳的技击法与孙子兵法的很多思想论点是一致的。(孙子兵法》讲:后之发,先之至。太极拳则强调: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孙子》有云: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太极拳则处处讲圆,以螺旋式的动作而据优势。所以,我们还要懂点兵学。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理论),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辨证施治中的整体观;二是阴阳平衡论;三是经络学说。这三个特征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极其一致。陈式太极拳处处讲整体劲、讲阴阳谐调、讲顺逆缠丝。陈鑫讲:太极拳,缠法也。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独特拳理拳法。它要求拳式动作不论大小、快慢、开合都要走螺旋式的运动,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的健身作用。在技击上则是一种特殊的螺旋式的进攻和引化的战术。所以.我们还要懂点中医理论。
    
总之.如果大家不仅仅满足于会打拳,锻炼锻炼身体,而且有兴趣把它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它,追求它的最高境界,那么,我建议大家学点古典哲学、医学、军事学、美学、人体力学等,从多方面、从理论上加深对此拳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苏辙),才是治学的正路。
 
三、知
 
知法就是知道太极拳每个式子、每个动作的用法,即其技击含义。拳法即兵法。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中国的武术讲求四千字:一胆;二力;三智;四法(即用法、搏击技巧)
  为了把握太极拳固有的武术本质、武术风格,必须弄清每个拳式、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打拳无人似有人”(《拳论》),要假设敌所处的方位、进击的角度以及进攻的手段;我应敌所采取的手法、腿法、身法等化打结合的技法,都要弄清楚。同时,还可以借鉴各种兵书、武技,以及实践中的经验,明白一式多用的道理。并且经过刻苦实践推手、交手、单式训练、功力训练等途径,达到精通拳法,一招一式都明白它的用法。太极挚讲求用意,其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刻注意以意导形,以意导技
四、懂
 
懂劲,是练好太极拳最关键的一个课目,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实质性的一个内涵。也可以说弄懂太极劲是太极拳的灵魂。所以,常言拳法之妙,在于运劲。王宗岳《拳论》中也讲:一曰着熟,二曰懂劲,懂劲而后,方可阶级神明。要弄清太极拳运劲的诸特征,我认为必须弄懂以下几点:
  (
)要弄懂人体的力源
    (
拳论)劲起于脚。所以有经验的高明拳师总强调练拳先培根,强调根节的锻炼。我第一次去北京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打第一遍给老师看时,他只看我的脚。他说:脚底下乱动,报节不明,上边对也不对。后来,通过学习老师传的拳,学习人体力学,逐步弄懂了培根的重要性。因为人体的力都是成对的,只有脚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弹力(反作用力),才是人体的力源。所以打拳必须固根、落脚生根。行功中脚要五趾抓地,涌泉穴虚,而且脚不可以乱动。常言:拧钻子拔根,传授不真。陈老师比喻脚好像船的舵,关系行动的方向,决不许乱动。其中关键问题,在于不同拳式,不同动作中脚落的方位、角度,脚的开合(),以脚根为轴,还是以脚掌为轴,等等,必须严格把握,一点也不含糊,出脚落步都与整体运动完全一致。
  (
)劲力变化的枢纽在腰
    
常言始于腰肾之枢,达于四梢肌肤,又云打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运动腰部与健身关系极大。从生理上讲,腰部的脏腑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井转化为人体能量的关键部位。同时,腰又是劲力变化的枢纽。练拳时,要养成一种习惯,即不论大小动作,都以腰部带动(又曰丹田带动)。这方面,可参考拙作(丹田内转沦)
 
(三)耍弄懂太握拳运劲的轨迹
    
即弄清劲力运行的起点、路线、施力点、支撑点、着力点(落点)变化的规律和要领。《拳论》讲:力发之于足,行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说明劲力之源在脚,运劲的枢纽在腰(前丹田、后命门、中腰椎周围的腹肌、腰肌)。当然,劲点可以形之于手,也可发之于肩、肘、胯、膝、脚等部位。
    
总之,脚蹬地,地的反作用力(反弹力)运行至腰,松胯、折叠、旋转,通过脚背的配合,运送到上肢发力点上。通过髋关节和股骨,运送到下肢发力点上。
  (
)太极劲的特征
  什么叫太极劲”?这要由太极拳的战略战术所决定。太极拳家从不主动去进攻他人,而是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尽可能在我所守的疆域()之内消化来力,不出自己的方圆,顺势化掉来力或惜力发力,以其人之力还击其人之身。以使对方失重为主要目的。所以太极拳的起势以棚化为起点,而不是从击打出发。当然,遇到你死我活之死敌,则应避实击虚,击其要害,摔撺跌章,闪战腾挪,快速化打,均可因敌变化而示其神奇之功力。
    
基于上述原理原则,太极拳劲力应具备以下十个特征:
  1
.以放松为前提,周身松柔,才有利于调动全身力量于它强调运用松透棚圆的柔韧劲。
  2
.在放松的基础上,集中全身力量于一个力点的周身一家的整体劲。
  3
.从反面人手、声东击西的折叠劲。常言:不懂折叠枉徒劳。故事论有云:往复须有折叠。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折叠变化,造势借力。老子云: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章)例如指档锤动作二至三,上下折叠三次,前招后招,也是左右前变化三次,一波三折。
  4
.非圆即弧、非顺即逆、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化打结合、以化为上策的缠丝劲。以立身中正为前提的立体螺旋劲。没有直来直去的劲。横看如链条,纵看如钻头。比如白猿献果右拳右臂最后一动之中就是三个圆。
  5
.曲蓄有余、内气鼓蔼而发放出的松活弹抖的弹簧劲。
  6
.运劲节节贯串、连绵不断的蛹动劲。练拳要求静运无慌,沿路缠绵
  7
,轻沉兼备、对拉拔长、八面支撑的对称劲。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比如自鹤亮翅接斜行,左手与右手形成开劲的对称劲。从而有利于稳定重心,保持动态平衡。
  8
。虚实及时转化的虚灵劲,我们的拳,从预备势到收势,总是上身为轴.立身中正,虚领顶劲,而重心又总是偏于一只脚,虚实互换,轻沉兼备,从而傲到上部虚领顶颈,下部虚实倒换,把握动态平衡,如同不倒之翁。力争立于不败之地。杨澄甫曾讲: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
  9
。上下交错、左右绞绊的磨盘劲(又称剪刀劲、绞劲,也是一种摔法),手脚上下配合。许多武术拳种都有这种磨盘劲,太极拳用这种劲很多。如野马分鬃、旋风脚、双摆莲、十字摆脚等。
  10
.意领形随、潜力无穷的意念劲。意念是人体潜在的一种隐形的强大的力。在练拳时,每招每式每个动作运行过程中,都要用意念。意念中有假设的敌方、假设的反作用力(设想的阻力)。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用意念导引,使全身的意,气、力;精、气、神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凝聚起来,三元合一,从而集中周身精力于一点(劲点)
  ()太极拳发劲的一些机势
    
总的说来,太极拳发放对方的技巧,主要就是化打结合、化打合一,就是在缠丝劲中化解对方来力,化中有打(),有化有打,以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处于背势、失势为目的。太极拳发劲,首要是个得机得势的问题。要想及时侦察摸清敌人来力动向,首先强调一个听劲。太极拳所以要强调轻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在与敌人接触时,首先考虑的是化。而化劲之中又常常包含着发放,即所谓化打合一,化打结合。在什么情况下发劲,请注意把握以下一些发放对方的时机和形势:
  1
.打空。运用所谓太极八法,使对方来力落空,当对方来力被引进落空之后,迅速发放之。
  2
.打直、打僵。顺其僵劲走向而发放。在螺旋劲中体现横破直、直破横,以顺势惜力发放之。
  3
.打瘪。当对方上肢失去棚劲,瘪到贴近躯干时,我劲速发至中心线(躯干,俗称:大本营”)使其失重。
  4
.打拱。发现对方拱肩时,迅速顺其拱劲发放之。
  5
.打架()。只要对方肘有上浮、上架时立即反拿其肘关节发放之。
  6
.打怔。太极皋中有许多虚拢诈诱之劲。诸如惊上取下、惊下取上、上中下三盘井取之势(如金刚捣碓、前后招、二起脚、右擦脚等等),当对方一旦发慎、发呆、发慌、发怔之时,迅速发放之。
  7
.合而后发。当对方不论上肢、下肢被我合住(别住、绞住),劲背之时,发放之。总之,我手臂在敌手臂外侧时合而发之,在其内侧时,则借而发之。
  8
.下塌外碾。以意领劲,将我力沉()到对方之根节,当对方有反射力时,立即再向前上搓、向外疆而发之。
  9
.先诱而后发。兵不厌诈,即先给后要,先要后给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等,诱打结合的折叠发放法。
  10
.上下绞截发放法(俗称小鬼推磨”)。等等。
  此外,还耍从人体力学中研究使对方失去平衡的诸种手段。如利用球切线原理,将来力滑掉;利用杠杆原理,使对方失去平衡;利用力偶原理,顺其来力将对方在螺旋中发出;以及利用摩擦力、弹抖力等等力学原理,运用于化打发放之中。
  不论哪种发放手法,都要着眼于根节。培我之根,毁敌之根固我之根,摇敌之根。平时练拳架、练发劲,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脚根的稳固性,方位、角度、重心变换以及转动时的轴心(以脚跟为轴、还是以脚掌为轴),都要清清楚楚,以维护自己的动态平衡与稳固。一旦与人交手,要注意对方脚根,千方百计破坏他的根节,千方百计力求自己的重心稳定。平时打挚,就要时刻注意培根、正报、固根的锻炼,从而达到根深蒂固,应敌自如。
五、功
    
太极拳的规矩有了,拳理明白了,技击法也弄清了,劲力的变化也懂了,那么,如何增长自身的功力、实力呢,
  功力,是太极拳的本。一切武术的功夫高低,主要是看它的功力深浅。当然,太极拳的功力既包含外功,也包含内劲。太极拳强调意气力、精气神的三结合。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太极拳首要处在培元固本,实质上是着眼于培植和增强人体的整体素质。不懂劲力、没有功力的太极拳,只能称为空架子,或者只能起到一定健身作用。陈老师常讲:力量占七分,技巧占三分。功力,包括力量和技巧。因此,如要求全面继承和弘扬太极拳的功夫,必须在提高功力上下功夫。有人惊叹什么太极拳的功夫是不是失传了!”其实功夫无所谓失传不失传,关键是传统的拳理、拳法、拳谱只要没有失传,功夫是靠人们自己修炼的。
    
如何增强太极拳的功力,陈照奎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重视拳架的锻炼。陈老师特别强调打低架。所谓拳走低势,裆走下弧。他说拳架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因为拳架内涵最丰富,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代替的。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椎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子中则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也难以得到锻炼。所以,先师强调尽可能每天多打几遭拳。
  (
)单式训练。实质上是散手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就必须进行单式训练。单式训练,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你认为最实用、最善于施用的招法,单独反复练习。这样很苦、很累,但提高功力很快。
 
(三)练推手。双方切磋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的功夫。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容量(化解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所谓矢不能穿鲁缡。人们常讲,学推手要从吃亏人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做到能容、能吞,来多少要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放(如上节所述)。陈照奎老师传的十种推手练习法,都是很有效的训练方法。
  (
)器械训练。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的补充。器械不一定贪多,但至少要掌握自己喜爱的一两种。
     ()各种辅助功力训练。包括:百把桩、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太极轮、缠丝杠以及砂袋、举重等方面的多种训练方式,自己可以选练。但在锻炼童念力、丹田力、内外呼吸结合等方面,百把气功桩还是很有效的。在调动腰劲方面,抖太极大杆,有独特的效果。太极尺则在活腰、活腕、松胯、锻炼下盘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
  (
)内功修炼。
 
以上讲的几点侧重于外功修炼。当然,拳架子的锻炼,既有外功又有内功。内功修炼主要是意气力的结合,其内涵侧重于意念力、呼吸力和丹田力三个方面的修炼,即所谓元神、元精、元气三元合一的修炼功夫。
  1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要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到好像前面有各种阻力,或叫做有敌情观念。如意念力达对方脚跟,然后往前上发,把对方脚跟掀起来、推出去。意念是这样,效果是不是这样,在于各人的修炼功夫深浅如何。
  2
.在打太极拳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并且重视毛窍呼吸和丹田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内呼吸功能与外呼吸功能之间互相配合的谐调关系,大致是这样的:呼时,丹田、命门膨胀有鼓苗之感,横膈上升,胸肺收缩;吸时,丹田、命门放松,会阴穴上提,横膈下沉,胸肺膨胀。
  3
.丹田力实质是腰力,丹田位于肚脐下小腹部位,它的旋转滚动,它的左右、上下、前后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起动点在海底穴)。丹田运动(骨盆运动)对人体的调整有特殊功效。
 
意念力、丹田力、呼吸力三个方面的修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述各种外功、内功功力锻炼之中,万万不可轻视。(这三个方面均已有专题文章发表,可参考拙着《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徽》中的《论用窟》、《丹田内转沦》、《周天开合论》等几篇论文。)
六、神
 
神韵,就是打拳者应有的神采气度和风格韵味。讲书法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太极拳也是如此,有些人拳打得挺熟练,动作也投有多大错误,就是没有气势,没有太极味,总的讲是没神韵。这一点涉及到人的气质的修炼。所谓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就在于此。它不仅锻炼你的身体,还锻炼你的情操,锻炼你的精神。不仅增强你的体格,而且锻炼你的人格。很多人通过练太极拳,性格有所变化,就是因为太极拳这一特殊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意志、道德、情操。表现在拳上就是神韵。
 
神韵,实质上就是通过练太极拳,增强气质的修炼、精神的修炼、武德的修炼、人格的修炼。体格的锻炼是有形的,人格的修炼是隐形的。拳是人格的表现,人格的再现。陈老师常讲:什么人打什么拳。神韵的修炼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讲气势。在练拳的态度和势之中,注意气势。首先,要求练拳时身正势圆。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要形成身法中正,内气鼓荡,从而达到:外形饱满,松透堋圆,筋柔骨正。所有动作都要做到非圆即弧,纵看立体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严谨而潇洒。
  (
)讲神情。神态自然,从容不迫,情绪安逸。表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的外露。如打掌时怒目、皱眉、张口、紧闭口、吐舌、紧张、慌张、呆相、低头都是不自然的心态。打拳时抛弃恶性兴奋,换来良性兴奋,尽量做到情绪好时打拳,打拳又换来好情绪,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讲节奏。节奏,就是打拳的韵律。音乐有韵律、舞蹈有韵律,打拳也有韵律。有快有慢,快慢相间,一般是蓄劲慢,发劲快;有蓄有发,蓄发相连;有开有合,开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进,引进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行功如波涛滚滚,以显示太极劲力的旋律。这样打拳既有节奏又不累,即所谓有氧代谢.拳毕,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气喘。
 
(四)讲眼神。眼神是精气神的窗口。我们这套拳,要求眼睛以视敌人为主,兼顾左右。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头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头随身动,眼光四射,或以正视,或以余光扫视,兼顾左右。眼光既要机警,又不怒视,以显示神态之自然从容和大方庄重。
  ()讲韵味。什么韵味,即太扳味,即太板阴阳哲理体现出来的韵味。既反映在拳上,又反映在神态上。通过拳的哲理来悟人生的哲理,练拳、练体、练人格。打拳联想到做人的道理,联想到为人处事;为人处事又要联想拳中的哲理。通过练拳,表达你的心态;通过练掌,又影响你的心态,这样一个辩证关系。打拳要求立身中正,那么做人就要一身正气;打拳要刚柔相济,那么做人处事就能屈能伸,既有开拓精神,又有严谨作风;打拳讲的开合相寓,能吞能吐,那么做人处事就能能能化;打拳有顺缠有逆缠,那么做人处事也有顾境逆境,在逆境中求顺境,顺逆都能适应;打拳讲轻沉兼备,从容不迫,能容能化,做人处事也要能做到沉着应事,能宽容,能忍让,能从容不迫;打拳讲谐调,那么做人处事也要讲和谐,以和为贵,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打拳强调凝重而舒展,做人也应该沉着稳重而萧洒。所以,打拳既是练体质又是练气质。
 
总之,在行拳、悟拳过程中,要使太极拳的哲理与人生哲理互为影响,交相辉映。打拳时的神态、情绪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格内在的心态。一句话,太极拳生活化,生活里有太极哲理。所以,我们的皋有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在为人处世以及练拳、传拳之中,也要显示出自身人格的魅力,武德的高尚。所以我常说:饱含人生哲理的太极拳,不仅会给你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它会助你修炼一个高尚的人格。
     
打拳,把拳理、哲理、心理、生理联系起来,体魄得到锻炼,精神也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形神兼练、方圆兼备、体用兼备、德艺兼备、文武兼备,从而使自己步入天人合一的无碍妙境,这也就是王宗岳讲的阶级神明的上乘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