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桂成:新加生化汤

 昵称3229476 2010-09-21
新加生化汤
产后诸病的验方之一。
【方名】 天日大生,地曰大化,此生化汤之所由命也。因此,生化汤者,生在前,化在后。此方不仅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作用,实际上还有协助后天脾胃生化之源的功能,新加者,根据临床情况有所加减而已。
【组成】 炒当归10克,川芎6克,桃仁9克,炮姜5克,炙甘草5克,荆芥6克,益母草15克,山楂10克。
【服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用】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适应证】 产后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夹有血块,腹中疼痛,舌质淡紫,脉细而涩,属于瘀滞者。
【方解】 本方是在生化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方中用当归、川芎为主药,两药相合有活血化瘀,调理子宫冲任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桃仁 佐之以活血化瘀,且有佐当归润肠通便的功能;炮姜温中,产后多虚寒,俗有“产后一块冰”之说,所以产宜温补;甘草和中而调脾胃。本方不仅有活血化瘀,排除 瘀露而祛实邪的作用,更有祛瘀生新的作用,祛除瘀浊达到新生。我们认为炮姜、甘草确有生新的作用,既能去瘀生新,又能扶正生新,故我们认为本方的确具有活 血化瘀,扶正生新的双相作用。
【临床运用】 本病除适用于血瘀性的恶露不绝,或者血瘀性的恶露不下外,尚可应用于产后血瘀性的消化不良以及功能性痛经等病证。
1.血瘀性消化不良病证 产后或则恶露不绝,或则恶露不下,小腹胀痛,纳食甚差,脘腹痞胀,大便或软,腹胀矢气,神疲乏力,脉象细弦或带涩,舌质偏紫或有紫斑,苔色黄白微腻。治当 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用新加生化汤治疗时,加入陈皮6克,炒谷芽12克,茯苓12克,广木香6~9克。
2.功能性痛经 经行腹痛剧烈,或则量少不畅,或则阵发性出血量多,色紫红,有较大血块,经行第一天腹痛剧烈,痛则欲便,大便稀溏,或时呕吐,小腹有冷感,脉象细弦,舌质淡紫,苔白腻。用本方治疗时,加入广木香6~9克,陈皮6克,延胡索10克,川续断12克。
【按语】 生化汤者,虽为《傅青主女科》所载,实际上在《景岳全书》已有记载,并说明系会稽钱氏家传方。从表面上看,是一张活血化瘀的方剂, 但实际上怀有扶正功能,在傅青主的《产后编》中,强调扶正,连一般的山楂、赤白芍之类,亦列为禁品,惟独生化汤一方,几乎列为产后各病的通用方,而且傅氏 之用,过多地考虑该方的扶正作用,这就不得不促使我们对该方进行深人的分析和应用临床的观察。发现该方确有扶助生化之源——脾胃后天运化的功能。过去我们 在分析脾胃运化时,只注重气分,所以在调理脾胃功能时,均从气分考虑,如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人参健脾汤、参苓白术散等,而生化汤从血分促进脾胃升 降,当归、桃仁之降,即润肠通便,助胃气以降,川芎、荆芥之升,即疏肝入心,助脾以升,复加炮姜、甘草从血分温脾,开创了血分升降,调复脾胃功能的法门。 我们曾遇到一产后恶露,血瘀内阻,以致脾胃不得运化,纳差神疲,体虚不复的病例,历经多方治疗,均从脾胃气分论治,未获其功,月余后,依然纳呆神疲,腹 胀,大便易软,恶露点滴未净,舌质紫,夏桂成用生化汤加谷芽10克、木香6克。前后服药半月,胃纳大开,身体恢复。本方中的桃仁、炮姜为重要药物,亦当详 为分析之。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作用,能治闭经,症瘕,热病,蓄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病证。成无己曰: “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躁谵语 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用药心悟》中认为:“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可见桃仁一药不仅破血行 瘀,去血中之热,而且还有润肠通便,生长新血之用耳。
炮姜:为干姜之炮制者,味辛,性温,入脾、胃、肺之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等证。《本草崇原》:“〈神农本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入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 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矣,姜味本辛,炮过辛稍减,主治产后干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 存,谓之姜炭,其味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仅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本草经疏》曰:“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 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 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可见炮姜之功用。
益母草:味辛、苦,性凉,归肝、肾、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净,亦可用于水肿、乳 痈等疾。《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妇人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 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而晕,或沥浆难生,蹊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又 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疔肿痈疽,以功能行血解毒也。眼目科以之治血贯瞳人,及头风眼痛,以功能行血而祛风也。”《辨药指南》认为:“入肝清热疏散,专治胎 前产后诸证,故名益母。凡胎前气易滞,故恶阻而胎不安。产后而易滞,故血晕而腹痛,以此活血行气而不推荡,使血气流以除凝滞,大有益于阴分,故曰有补阴之 功。”所以产后尤为多用。
【加减】 若产后恶露不净,出血量较多者,应加入五灵脂10克,蒲黄炭(包煎)6克,茜草炭10克;若小腹疼痛剧烈,心烦胸闷者,应加入钩藤15克,延胡索10克, 合欢皮9克;若赤白杂下,脓浊有臭气者,应加入败酱草15克,白花蛇舌草12克,薏苡仁15~30克,蒲公英10克;大便溏泄,次数较多,脘腹胀痛者,加 入广木香6~9克,砂仁(后下)5克,六曲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