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产业链分析(2010-09-20 22:55:52)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建设包括了燃料供给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辅 业集团、发电企业核输配电企业等几个环节:一是上游环节,包括核燃料、原材 料生产;二是中游环节,包括核反应堆、核电核心设备(不含核反应堆)制造及 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三是下游环节,主要包括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 核燃料(主要是指铀矿)属于战略资源,且分布不均,所以核燃料主要由 几个公司垄断,利润率高。中游的核电设备制造,由于垄断程度高,技术壁垒高, 在产业链条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定价能力强,同时,在其他辅助设备领域,由于 核电产品属于高端产品,毛利率也普遍较高。下游的核电企业由于政策倾向和巨 大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也很强。
(一)上游产业——核燃料呈现寡头垄断
上游产业是指核燃料和原材料生产。核燃料主要是指铀矿,原材料是指耐 高温、耐腐蚀、耐磨的各种材料。铀矿资源分布不均,其分布情况如图2 所示。 世界铀矿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和南非,中国铀矿探明储量 居世界第10 位之后。原材料包括锆的化合物及其合金、核级钠、核石墨,由于 技术门槛较高,生产这些原材料的公司较少。 1、核燃料 铀矿主产区的铀矿都被几家大型矿产公司垄断,这些公司控制着铀矿的开 采、提炼、出口,掌握着定价权。中国的铀矿储量不丰富,核燃料进口依赖性较 强。国内的核电公司正努力对外兼并或与外国铀矿公司合作,获得稳定的核燃料 来源。如中广核铀业发展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铀矿出口商能源金属公司(Energy Metals)70%的股份,中核海外铀业控股有限公司间接获得加拿大Western Prospector 公司的控股权。

2、原材料——技术门槛高,我国从事核电企业数量较少 原材料包括锆的化合物及其合金、核级钠、核石墨。其中氧化锆具有惊人的 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在核反应堆中被广泛用做 涂层材料;锆合金在300~400℃的高温高压水和蒸汽中有良好的耐蚀性能、适 中的力学性能、较低的原子热中子吸收截面(锆为0.18 靶恩),对核燃料有良好
的相容性,多用作水冷核反应堆的堆芯结构材料(燃料包壳、压力管、支架和孔 道管);核级钠具有高于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适应反应堆的 特殊条件,是快中子反应堆的必需冷却剂;核石墨是高温气冷堆的慢化、反射和 结构材料。 目前我国从事核电原材料的企业较少,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几家企业都在 沪深两市上市。如生产锆制品的升华拜克(600226)、东方锆业(002167);生产 核级钠的兰太实业(600328);生产核石墨的方大炭素(600516)和中钢吉炭 (000928)。 (二)中游产业分析——核心技术由美欧掌握 中游产业主要是指核反应堆制造、核电核心设备制造(不含核反应堆)及核 电辅助设备制造。 1、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一个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从而实现核能—热能转换 的装置,是核电厂的心脏,核裂变链式反应在其中进行。核反应堆目前处于第三 代技术和第四代技术过渡阶段,但无论哪个阶段,核反应堆技术主要由美国(西 屋AP1000 系列核反应堆20)、法国(阿海珐公司EPR系列核反应堆21)、俄罗斯 (VVER1000 系列核反应堆)等国掌握,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也 逐渐掌握相关技术,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系列和CPR1000 核反应堆 22。 2、核电核心设备(不含核反应堆)制造 核电的核心设备包括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等。一般来说,核岛设备约占 设备投资的45%,常规岛设备占比为30%,另外辅助设备占比约为25%。因此, 根据2009~2020 年设备投资约为4000 亿元计算,预计在此期间,核岛设备市场 容量约为1800 亿元,常规岛设备市场容量约为1200 亿元,而其他辅助设备市场 容量约为1000 亿元。我国生产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的企业大多也都在深沪和 香港上市如东方电气(600875)、上海电气(601727)、哈尔滨电气(HK1133)。
3、核电辅助设备制造 核电辅助设备包括核岛堆内构件、压力容器、核岛起重设备、核岛循环冷 却装置、核级阀门、空冷设备、核电厂变压器、其他设备及材料等。此环节是国 内企业进入核电壁垒最低的环节,因此我国核电辅助设备的国产化较高,大多数 具有实力的企业在沪深上市,如生产核岛堆内构件的海陆重工(002255);生产 核岛起重设备的上海机电(600835)、太原重工(600169);生产核岛循环冷却装 置的的盾安环境(002011);生产核级阀门的中核科技(000777);生产空冷设备 的企业有哈空调(600202)和上风高科(000967);生产核电厂变压器的特变电 工(600089)和天威保变(600550)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