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分析暴光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手头的测光工具-单反相机和镜头讨论-蜂鸟摄影论...

 柳灞牧笛 2010-09-23
不争吵,简单分析暴光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手头的测光工具
1

测光是为暴光服务的,暴光是为照片服务的,因此测光是为照片服务的。

暴光在一个范围里都是合理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点。(这点如果需要讨论可以再深入研究下)。
在普通概念里,合理暴光就是白色还是白的,黑的还是黑的。这就算合理了。

再深入细化这个概念,引出暴光准确,我们拍摄物体反映的是物体的特性以及我们对这个物体的感觉。比如白色花瓣本身有纹理,如果拍出来没有了,虽然白色还是白色,但是如果按照严格要求,我们并没有表现出这个物体的特性。所以也算不上成功。

===================分割线=========================

我们的眼睛是很神奇的,它既可以看到白色的细节又可以看到黑色的细节。而我们的相机却做不到,用传统胶片来说明,我们的传统胶片大概可以记录7EV也就是说7级光圈范围里的东西。我们的印刷可以记录5EV。

所以在摄影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取舍”,我们无法把在同一光线下直射阳光的雪球和阴影里的煤球同时表现出来。要么雪球,要么煤球。因此在测光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取舍。

测光把世界看成18%灰色,因此当你把相机点测一白色物体的时候,它会把白色看成18%灰,拍出来就偏暗,当你把相机点测对准某一深色物体的时候,相机会认为它是18%灰,因此会偏亮。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朋友说测光不准,其实测光是永远忠实的(坏掉的除外),只不过你叫它干的事情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当然不一样,你偏要怪它,它是真委屈。

那怎么知道准确测光的读数呢?既然相机把世界看成18%灰,我们就给它一个18%灰,测出来的数据就是准确的。是否我们这样暴光就OK了呢?其实还不是。

接下来我就简单的做个实验:
拍摄物体的3个杯子,1白,1黑,1绿(比18%灰略浅)
为了排除其他干扰我只用了一盏600W泛光灯,
在杯子的左边放置黑卡一块,避免左边的反射,在右边放置柔光纸一张,避免灯光出现耀斑和反差过大。
整个画面光比很小,完全是普通摄影。
下面是浅米白色板,背后是18%灰背景布,考虑到用了两年经常踩可能比18%略微有点偏差,而且离光源比较远根据光的传递,所以实际拍摄会比较暗。


这是测光以后拍摄的,图片上灰色比18%亮的绿色杯子(右基本准确还原了影调)而白色(中)则暴光稍微有点过度,亮部几乎没有任何过度。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点击浏览原图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还是这组数据把黑白两个杯子对调,我们发现黑色杯子由于底面反射的影响,暗部的过度还是有的,但是杯子口里是受反光影响很小的,但是又被光线直射,从这个区域看,黑的部分细节很少,稍微欠暴。
考虑到这个场景灯光单一,又用柔光纸减小了光比,因此实际在光比大的时候这个差距会更加明显。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点击浏览原图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这是在上面那组准确测光数据下,减了1EV的效果,也就是过暴光补偿了负一档,大家可以看到白色的杯子亮部有了自然的过度。如果仅从白色杯子看,要比上面那张“准确”暴光的片子来的更好。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简单分析暴光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手头的测光工具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0.5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在同样的暴光参数下,黑色的杯子严重的暴光不足除了高光区,基本都没有细节了。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简单分析暴光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手头的测光工具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0.5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在准确测光的基础上加1EV,黑色杯子的细节全部出来了,但是考虑到是釉质感的,而且底是白色,因此稍微有点太亮(我是为了加大区别)。但是从杯子口里看,这一部分排除了桌子的反射影响,这部分暴光就基本合理。因此我们也可以看成如果没有白色反射的话,它会比正确测光不补偿更好一点。(失败的测试没拿个黑卡垫着)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简单分析暴光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手头的测光工具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2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以上是根据宽容度和表现影调所做的暴光补偿,接下来是根据创作需要。
这个是正确测光后的叶子,暴光准确。细节丰富。但是我觉得感觉并不是我需要的。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点击浏览原图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0.4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在正确测光的基础上,我大胆的减了2.3级EV,得到了这样的影象,叶子粗糙的感觉更多了点肌理更丰富。
因此可以看到,在准确测光的基础上,正确的暴光补偿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创作的重要性,对暴光的理解并不是拿个灰卡测完照这个去暴光,这是机械的,而要在理解它的基础上,考虑到表现物体的影调,质感,以及你自己的创作需要。加以补偿。这才是暴光和测光的精髓。
k1视觉 上传了这张照片:
点击浏览原图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15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200
我们怎么利用自己手上的相机测光呢?虽然测光表更专业,18%灰板更准确,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带着,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去用一用。
因此我们就会提到“影调偏移”,所谓的影调偏移就是把非18%灰的部分,暴光成了18%灰。
假设我们用点测测亚洲人的皮肤,因为这个皮肤接近18%,因此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近似准确的暴光。
假设我们拍摄的物体点测它,而它实际的反射率高于18%(就是比灰卡亮),那我们就要在得到的数据上加暴光。
如果我们测的物体比18%暗,其实就是把这个物体暴光成了18%灰,那整个画面就比实际要亮了,所以我们要减暴光。

除了点测,我们相机还有多重测光,不同品牌叫法不一样样,但是原理都一样,有的叫分区测光,有的叫多重测光有的叫评价测光,总之一句话,其实就是把画面分割成若干块(具体多少块测光系统都不一样),然后把每块都测成18%灰,然后得到若干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出一个数据。这个综合的过程可能包括平均,也有更智能的,比如占多数的相近暴光,最后在平均的时候占主导,也可能在画面中间部位的占主导。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我们想要的部分占画面的多少比例来判断是否需要暴光补偿,和具体补偿多少。

当然数码时代我们有回放,有直方图等等手段,假设你没有测光表,身边没有灰卡,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经验,那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点回放按钮查看,如果太暗就加暴光,如果太亮就减暴光。

不过说到这里可能会被骂肤浅,不过我也要告诉大家,其实这是更主观直观简单快捷的手段。如果你对摄影的追求还没这么高,如果你并不想用灰卡,或者身边没有带,你可以尝试下这些方法。

和18%灰接近的物体还有干燥路面,一般的草坪等等,对合理的利用相机的测光系统和这些拍摄技巧可以让你的拍摄更顺心。
在拍摄实验照片的时候我为了突出差距,故意把暴光补偿都定在1EV,而实际上一般作1/2或者2/3就不错了。而把照片转成黑白是更直观的从光影,影调,暴光上来对比两者的变化。有颜色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其实会被色彩所欺骗。
暴光补偿是在测光的基础上,理解它告诉的的含义,根据实际拍摄需求而补偿。比如说测光表告诉你1/50S F8,但是你拍摄的物体是白色的杯子,光比又比较大,为了把这个杯子拍摄好,你就需要作负补偿。
当然实际使用中我们很少一部分人才会使用灰卡和测光表,大多数人是根据相机测光的,相机测光会把非18%灰的目标暴光成18%灰,或者把非18%灰的场景暴光成18%,在这个前提下就更加需要暴光补偿了。
我想这里使用A档P档的朋友绝对比使用M档的多。使用机内测光的比用独立测光的多。如何简单快速合理的测光暴光,如果能弄清楚,对大家是有帮助的。比每天都拿个灰卡和独立测光表,对大家的意义要大的多。
用什么档和需要不需要补偿是没有关系的,用M档在测光基础上如果不做调整,照样会有不对的时候。用A档的很多老摄影,做好暴光补偿,照片照样比很多用着M档的新手要准的多。这就是对暴光的理解。
其实我的水平非常一般,对摄影的理解有有限,我完全没有资格来来教大家东西,
我所做的只是交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你并非一定要同意,也不需要完全接受。
如果你还没有看完,请不要回了,这不是请客吃饭,没有必要这么客气。
如果你看完没懂,可以讨论,解释,即使我水平不够,还有其他在这里的高手。
如果你看完有反对意见,也可以拿出来讨论。
本身我早就打算写这个帖子,而且本来的准备更详细,写的更多,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没有发,自己就把整理的资料删了。看到现在很多朋友已经使用了独立测光表,而且认为这个东西准,我觉得作为善意,我有需要说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什么都按测光表来,不管效果好还是不好,测的对还是不对,都认为这个照片就是暴光最好的,这并不准确。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会错。

暴光补偿可以机械的理解为下面那个-2 -1 0 1 2
也可以理解为,当你测光完了以后根据你所要的效果和表达的对象人为的加减暴光。
也就是说当你使用M档的时候即使是0也并非不需要或者没有作暴光补偿。

如果你看我1楼和3楼的照片,都是M档。用EXIF看照片属性,两者都是暴光补偿±0,而一个是1S F11一个是0.5S F11,两者相差一级光圈。
如果光看任何一楼,我都可以说是没有暴光补偿的照片,而实际上1楼是18%灰测光后拍摄的,3楼是根据这个数据减了1EV拍摄的。
所以后者虽然在数据上显示的是±0,但是实际上已经作了-1EV补偿。

深入探讨,当我把灰板放置到镜头前读取暴光数据的时候,在1S F11上显示为0。
拿开灰板因为是点测,落在白色上,此时相机下面的数据条上是+的也就是说过暴。如果机械的从-2-101 2来看,此时算不算暴光补偿了呢?显然是算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按照灰卡测光,从摄影的理论上这个时候我是没有暴光补偿。所以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仅仅从数字上的-2-1012来理解暴光补偿,并不是完全合适。

正确的理解是在测光完之后,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方式测光是相机还是测光表,还是18%灰卡,是点测还是分区还是中央重点,还是平均,你在得到这个读数之后,对暴光做的在这个读数以外的修改才能算是暴光补偿。
 
呵呵这个看用途吧,和腿哥说的一样,只要你的暴光意图可以说的过去,比如为了强调某种感觉故意过暴或者欠暴,或者为了表现某个区阶而故意这么做,反正只要道理上说的通就可以。
如果道理上说不通,又感觉严重的影调偏移了(合理范围内是允许适当的)那就是错误了。

也许是使用习惯问题,也和拍摄的内容有关系。

和个人审美有关系,年轻的女孩子喜欢看稍微过暴点的照片,
严谨一些的摄影人喜欢稍微欠暴一点的片子,这样细节可以保留多一点,色彩可以看上去更浓郁一些,也便于后期处理。据说还有提高快门速度的好处(朋友说的有待思考)。

总之一句话,测光暴光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摄影意图,如果你的意图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合理。
如果使用M档测光,在标尺0EV位置,就拍摄,其结果和快门优先速度优先都没有区别。

相机测光,需要看你测的哪个区域的光。

假设你测的地方接近18%灰,那这个时候基本可以得到现场光正常的暴光,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创作的需要,可以适当的暴光补偿。

假设你测的地方非常白或者非常亮,比如你拍日落测天空,那暴光数据就会非常暗,基本只能拍出剪影。这个时候照片如果不是追求这个效果,就会暴光不足。
假设你测的部位在整个画面里很黑或者非常暗,那测出来的数据就会非常亮,这个时候就会暴光过度。
以上原则适合点测,具体数值根据被测物体和中灰的EV差的不同,自己掌握。
光比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黑和白永远无法同时在一张照片显示出细节。
所以我的话没有说满,只是说白色暴光准确的时候黑色“不一定准确”,而不是“一定不准确”。很多有专业素质的商业摄影作品都有很多方法把画面最亮(除耀斑)和最暗的部分控制在4-5EV内。
有时间我会再用那几个杯子做一个光比实验。简单的说说为什么光比小就可以容纳更多细节。如果大家有条件也可以自己拍着玩玩,其实很有意思的东西。也感谢大家的这种探讨精神,其实我也很久没有如此开心的做一点暴光实验了。

再有一点熊猫毛的黑和白其实从光比来说我认为应该在7EV之内。所以难度不算太大。而且我并不是一个反对后期的人,PS高手可以解决的暴光问题就更多了。
正确暴光是肯定要的,我从来没有说我们不要正确暴光,但是首先你也要对“黑”“白”有个概念,黑不是全部死黑,白也不是全部死白。
您可以看一下前面某个影友用非单反拍的白色兔子,就是对手背测光暴光的(近似18%)。
你可以看到其实白色毛发是有阴影和杂质的,况且熊猫还没这兔子白。所以您还真没必要担心超过相机宽容度,既然没超过宽容度,那你就根据正确的测光来拍啊。
我说的暴光补偿,不是所有的黑白都要补偿,而是“超过宽容度”“需要突出表现某一部分”“根据创作意图”
你提出的这个例子首先“不超过宽容度”,其次你的“创作意图”是把熊猫的黑白都拍清楚,也就是说你并非要突出某一部分,那道理就非常简单了啊,按照正确的测光暴光就可以了。

那接下来你可能问怎么测光,你可以用灰卡,我也没反对,
那接下来也可以用测光表测,我也不会觉得我有什么不方便。
但是友情提醒一下,你的灰卡需要放在大熊猫一样的光线下,不然测光数据就可能不准。

当然你也有可能看见熊猫的时候,手头没有灰卡或者不方便放,或者正好没带测光表或者你没有测光表,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怕暴光不准确,玷污了国宝就不拍,就太可惜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从我这个文章的某些地方找点小窍门,比如对手背点测光,或者直接测光暴光补偿等等,总之就看你怎么活学活用,死记白加黑减就偏离了我所说的理解暴光的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