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渔米之嚮 2010-09-23

1、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袭击。

①爆炸恐怖袭击。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爆炸等。

②枪击恐怖袭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2)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辆、船、飞机等。

3)破坏。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交通、通讯、供气供水设施等。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2、什么是爆炸恐怖?

爆炸恐怖是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利用各种类型的爆炸装置,以隐蔽或伪装的形式对人员或各类设施进行突然攻击,造成破坏并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怖活动。爆炸是当代国际恐怖分子最常用、最普遍与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3、爆炸物可能放置的公共场所的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或其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他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各种交通工具上;

7)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4、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有序撤离,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记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5、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

1)信:“宁可信其有”要比“不可信其无”好,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2)快:尽快从“现场”撤离;

3)细:细致观察周围发生的可疑人、事、物;

4)报;迅速报警,让警方了解情况;

5)记: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6、出现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时个人如何防护?

一是呼吸道防护。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纤维轻便口罩、防尘口罩等。在紧急情况下,用医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他纺织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二是皮肤防护。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不具备上述服装时可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将上衣塞入裤腰或外扎腰带,颈部以毛巾围严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对眼结膜进行了保护。

三是可能时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指导的协助下口服解毒药物,注射解毒针,而后自行到就近医院治疗。

四是尽快撤离现场。如情况特殊,无法及时撤离时,进入专业救援人员指定的集体防护措施,或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入较密闭的普通房舍。

7、在娱乐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就近隐蔽或者卧倒,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

2)寻找、观察安全出口;

3)不要用打火机点火照明,以免形成再次爆炸或燃烧;

4)服从工作人员和专门人员的指挥;

5)迅速有序撤离现场,避免出现踩踏等事件;

6)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7)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8、在商场与集贸市场发生爆炸怎么办?

1)保持镇静,迅速选择最近安全出口有序撤离现场;

2)注意避开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可能造成新的伤害;

3)注意避开脚下物品,一旦摔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

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

5)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6)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7)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9、遇到纵火恐怖袭击的“七忌”是什么?

1)忌惊慌失措。

不可惊慌失措,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所处的环境位置、起火点、起火原因和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

2)忌盲目呼喊。

现代建筑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可用湿毛巾捂鼻口,匍匐前进逃离,紧急时刻呼叫时也不能移开毛巾;

3)忌留恋财物。

不要为穿衣服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忌乱打开门窗。

如房间充满烟雾,必须时,可打开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防止长时间开窗致使外面大量浓烟涌入室内,能见度降低,高温和毒气充斥,无法藏身;

5)忌乘坐电梯。

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可能将你困在电梯,无法逃生;

6)忌胡乱奔跑。

随意奔跑,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

7)忌轻易跳楼。

在房间无法避难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此时可扒住阳台或窗台翻出窗外,等待救援。

10、公共汽车上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沉着冷静。当发动机着火后,应迅速开启车门,从车门下来,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

2)如果着火部位在中间,从两头车门有秩序地下车。在扑火时,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3)如果火焰虽小但封住了车门,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

4)如果车门线路被烧坏,开启不了,应砸开就近车窗翻身下车;

5)如果衣服着火,来得及脱下,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火踩灭;或者请他人协助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如果他人衣服着火时,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其他布物,将他人身上的火捂灭。

11、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    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12、遇到枪击时如何选择掩蔽物?

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

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

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

4)选择形状易于隐蔽身体的掩蔽物。掩蔽体形状规则,就容易躲避子弹,隐蔽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

13、遇到化学恐怖袭击怎么办?

1)不要惊慌,进一步判明情况。化学恐怖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的气味、异常的烟雾等现象;

2)尽快掩避,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侵袭和吸入;

3)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

4)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5)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6)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14、报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

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位置、嫌疑人数、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

15、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

1)止血: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①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②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③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

2)固定: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抢救。具体方法:

①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②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③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④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

3)烧伤急救:

①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②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

③不要刺破水泡;

④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⑤用干净、无粘性的布盖住伤口。

4)休克急救:

①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

②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CM左右;

③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

④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

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5)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您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

①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

②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CM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

③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6)腹部受伤的急救:

①止血。如果是闭合性伤口,应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

②保鲜。如果是开放性伤口,小肠外露时,应用水打湿上衣,包住小肠,不使其外露于空气中,避免细菌感染,失水干燥坏死。千万不要把沾染污物的内脏回填腹腔,这样会使内脏在腹腔内相互感染,产生粘连,加速内脏坏死;

③等待救援。受伤后尽量不移动,采取卧或平躺姿势等待救援。

7)心肺复苏: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判定此人神志丧失;

②人工呼吸。抬下颌角使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中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颌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18次。

③心脏按摩。一旦发现病人心脏停跳,立即在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3次,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16、如何避免雷击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雷电大气的放电现象。起源于带有电荷的云朵,它会对地面突出的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电线杆等物体放电,不仅能将高大建筑击毁,而且会将突出物附近的人、畜击毙或击伤,有时还可引起森林大火。

雷电虽危险,只要采取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1)高大楼房顶部要装避雷针,它的作用是把雷电安全导入大地。(2)在雷雨时,最好把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尽量不要使用电话、电脑。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应配有接地装置。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3)雷电时,在室内受到雷击伤害的可能性较室外小得多,因此,大雷雨降临时尽量不要外出。(4)雷雨大时,如在山野林中,可找干燥岩洞避雨。千万不能站到潮湿岩壁或大树下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如在田野中,手里的铁锹或金属把柄的伞不能高举,较好的办法是远离导电物体。室外作业者遇雷雨时,不要使用对讲机。(5)雷雨大时,走在大路上、田野中无处避雨时,要注意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距离越近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电线越远越好。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敏度异常高,即使在有电脑设施的建筑物上装上避雷针,但雷击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也会形成高电压冲击波,会击坏电子设备。这种雷被稀称为“感应雷击”或“二次雷击”。它不像直接雷击那样电闪雷鸣,而是悄然发生,但危险甚广。

所有应用电脑网络的用户都应树立防雷意识,确保住处资源不遭受雷击的破坏。为避免和减轻因雷电而造成的电脑硬件损失,首先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检测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每逢雷雨降临时,最好不使用电脑,并将插头拔下或切掉电源,或关掉线路中间开关。若是不能停止使用的,为了达到最佳的避雷效果,可使机器的接地线和建筑物的接地线保持独立,并使两者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无法使两者做到安全绝缘,也要通过技术处理,把两个接地系统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

17、地震逃生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  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18、学校之防震措施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的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19、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

1)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

2)规划有关紧急计划,并分别告知紧急情况时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3)地震时注意天花板上物品(如灯具)掉落下来;

4)地震时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

5)地震时公共场所中,应小心选择出口,避免人群推挤;

6)地震时切忌急着冲出门,请勿使用电梯。

20、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

1)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

2)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快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3)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4)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

21、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

1)站立于空旷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6)若在郊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