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NFOBASE2

 善本碑帖 2010-09-24

  一 汉三国晋南北朝


    “左司空”刻石  约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刻。刻石在兴平市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左司空”
三字刻于一不规则石材平面之侧,二行,“左”字在右居中,“司空”二字居左,上下刻。篆书,字
框边长22厘米。笔画浑润道劲,具有朴拙、粗豪的艺术风格。“左司空”为官名。

“平原乐陵宿伯 牙 霍巨孟”刻石 约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刻。刻石在兴平市茂陵博物馆(霍去 病墓)。此十字刻于一不大规则的长条形石材平面下端,前七字单行竖书,末三字左行横书,作“上” 形。隶书,字框高64厘米,下宽16.5厘米,字高阔约7厘米。笔法劲健雄放,浑厚朴拙,单纯自然, 无波磔。“平原乐陵”为郡县名,“宿伯 牙 霍巨孟”为二人姓名。 黄肠石刻字 东汉永建三年(128)刻。出土于洛阳,具体时间、地点不详,1940年入藏西安碑林。 共二石,其一长62厘米,宽36厘米,高77厘米,上刻“尹任石广三尺,宽尺五寸,长二尺七寸。第廿 六。永建三年四月省。”另一长48厘米,宽33厘米,高77厘米,上刻“费孙石广三尺,宽二尺,长二 尺七寸。第十。永建三年四月省。”此为黄肠石刻字。黄肠石为当时墓葬中围在椁外四周的石块。此 二石刻字显为同一人未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刻于石块上的。尺法不拘绳尺,生动有力,别具风格。这种 书体后人称之为草隶。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此二石同时入藏的还有东汉阳嘉元年(132)“许伯石” 及年代不明的“□丙石”。 苍颉庙碑 东汉延熹五年(162)刻,原立于白水县史官村苍颉庙,1975年入藏西安碑林。竖形、尖 首,有圆形穿。穿距顶60厘米,直径13厘米。碑高147厘米,宽79厘米。据载,碑阳、碑阴及碑两侧 均刻文字。因岁久时远,字多泐灭。碑阳存字较多,隶书,二十四行,行字数不明。苍颉相传是黄帝 的史官,汉字的创始人,此碑是为纪念苍颉而立的。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仙人唐公房碑 东汉(25—220)刻。原立城固县许家庙镇唐仙馆小学内。竖形,圆首,高202厘米、 宽67厘米、厚18厘米,碑首、身一体。碑额篆书“仙人唐公之碑”六字,碑阳隶书十七行,行三十一 字,记述唐公房在王莽居摄二年(7)成仙,汉中太守郭芝倡议捐钱为其参庙并立石纪念之事。碑阴隶书, 十五行,行九至十二字不等。刻捐钱者衔名。此碑造形独特,上有晕,下有穿,为研究碑刻发展演变 上程提供了重要资料。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周易》残石 东汉光和六年(183)刻,因寸是熹平四年倡仪刻的,故又称《熹平石经》,民国年 间出土于河南洛阳附近,后经于右任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建国后入藏西安碑林。石至不规则形状,高 约33厘米,宽62厘米,两面刻字,各刻《周易》一段。正面二十七行,共二百六十四字。刻《文言》 和《说卦》;背面二十一行。共一百九十一字,刻《家人》至《归妹》,两面共计四百五十字。均为 隶书,相传为汉代擎名书法家蔡邕书。是国内所存汉石经残石中字数最多的一块。此残石字数不多, 却保存了我国《周易》的最早文句,可供校正五经文字时参考。书法方挺严整,为汉隶的典范。现藏 西安碑林博物馆。
曹全碑 东汉中平二年(185)刻,明万历刃出土于郃阳县故城(今莘里村),后移存郃阳县孔庙。竖 方形,无额。高272厘米,宽95厘米。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文记述享氏家族世系、官职等, 其中并记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波及陕西地区,郃阳县民郭家等起而响应之事。此碑书法工 整精细,清秀俊美,笔墨和畅,是我国现存汉碑中素负盛名的碑石之一。碑阴的书法与碑阳不同,质 朴直率,草草不经,错综变化,妙趣横生,绝无刻意求工之气,在汉隶中别具一格。此碑初出土时完 好无损,若似新刻。明代地震时断为上下两截。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三体石经”残石 魏正始二年(241)刻,1957年6月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出土。为一不规则四 方形残石,残高38.3厘米,宽30厘米。两面刻。正面刻《尚书·梓材》篇,余文十行,共三十四字, 下部刻有“始二年”、“第十”、“七”等字;背面刻有《春秋》,余文十行,共五十字。两面均为 古、篆书、隶书三种书体。汉末魏初,古文经学盛行,《熹平石经》是今文经,魏正始年间又刻古文 经。每字三体,先古文,次篆书,再隶书,因此称为“三体石经”。此残石对研究我国文字与书体的 变化甚有价值。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夫人天水赵氏碑 西晋泰始四年(268)刻。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碑为尖首,身首一体,高仅27厘米, 宽10厘米,额部刻减底双兽,碑身两侧各刻一供养人。碑中部刻字二行,右行为“夫人天水赵氏”六 字,左行为“泰始四年七月三日造”九字。隶体。书法秀丽,为记墓刻石,被认为是石刻墓志的早期 形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菅氏夫人墓碑 西晋永平元年(291)刻。1930年出土于洛阳北门外后坑村,建国前为陕西历史博物 馆收藏。碑为圆首,上刻三条弧形晕线,边晕下端刻有简单的蟠螭纹。碑额隶书“晋待诏中郎将徐君 夫人营氏之墓碑”十五字,碑文隶书,碑阳、碑阴文字相连。碑阳十一行,行十六字,刻正文;碑阴 七行,行十字,刻颂辞,文气类似后来的石刻墓志。或以之为碑形墓志。盖当时朝廷严禁立碑,于是 有制作小型墓碑埋于墓中之事。此菅氏夫人墓碑及前“夫人天水赵氏碑”均属此例。此碑虽系汉隶, 但点画已不再恪守隶书严谨之风貌,而显现出已解体为魏碑真书之端倪。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张永昌墓碑 西晋(265—316)刻。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碑为尖首,身首一体,高仅27厘米,宽10 厘米,额部刻减底双蟠,碑身两侧各刻一供养人。碑中部刻字三行,首行九字,次行八字,末行三字。 文曰:“晋故谯郡功曹史镇南将军颖阴张君永昌之神柩”。 此碑与前“夫人天水赵氏碑”形制极似。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司马芳残碑 西晋(265--316)刻。1952年出土于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口。出土时仅存上半段,且中 裂为二。残高106厘米,宽98厘米。碑为圆首,身首一体。碑首缘边饰蟠螭纹,碑额篆书“汉故司隶 校尉京兆尹司马君之碑颂”。碑阳十六行,残存一百四十余字。从额题及首行“君讳芳,字文豫”, 推定此碑为司马懿之父司马芳碑。碑阴上部刻“故吏”十四人衔名,下刻碑文。此碑书法刚劲恣肆, 体兼篆隶和章草。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邓太尉碑 前秦建元三年(367)刻,原存陕西省蒲城县邓太尉祠,1972年存入西安碑林。此碑全名 “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 , 又名“修邓艾祠碑”。碑竖形,尖首,上有穿。身首一体,高 170厘米,宽64厘米,碑阳文字全部剥蚀,碑阴刻正文九行,行二十九字,后面衔名分三截,文字大 多漫漶不清,全文见《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碑文隶书中杂有楷书,是书法由隶向楷过渡时期的产 物。国内遗存符秦石刻极少。此为我国书法名碑之一。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广武将军碑 前秦建元四年(368)刻,原存白水县苍颉庙。清乾隆年间始出土。1972年存入西安碑 林。竖形、尖首,高174厘米,宽73厘米。碑阳刻碑文十七行,行字数不清,额刻“立□山石祠”五 字。碑阴及两侧部将姓名。书体均为隶书。因剥蚀严重,从碑文中只知将军名产,其姓已不可知。此 碑字型奇特,笔法多变,书体古朴稚拙,天趣浑成,深受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推崇,曾作《广武将军歌》 以赞之。世存前秦石刻极少,仅此碑与前《邓太尉碑》,故尤为人所珍视。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宕昌公晖福寺碑 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刻,原立于澄城县晖福寺。竖形,身首一体,首雕蟠螭盘 绕,额下凿穿,碑身下部两侧以弧形向内收缩,成束腰形,下为方形雕座,式样别致。高294厘米, 宽90厘米。方形碑额刻篆书“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九字,碑文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四字。碑文记 述监修官散骑常侍、安西将军、吏部内行尚书、宕昌公王庆时修建晖福寺的经过和寺景。宕昌公王庆 时是羌族人,因而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此碑字迹清晰,书法秀丽,形状别致,是汉碑向唐 碑变化的过渡式样,在北魏书法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康有为《艺舟双楫》评曰:“妙品上”,以其 “书法高简,为丰厚茂密之宗,隶楷之极则”。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温泉颂 北魏(386—532)刻。《魏书。元苌传》记:元苌北魏宣武帝时(500--515)为雍州剌史,此 碑当系这一时期所立。《金石萃编》则认为在孝庄帝时(528—529)立。碑高183厘米,宽100厘米,额刻 阳文篆书“魏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剌史松滋公河南元苌振兴温泉之颂”,故 此碑又称《松滋公元苌温泉颂》。碑文二十一行,行三十字,“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千 城万国之民,怀疾枕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水。”又说:“上无尺栋,下无环堵,乃翦山 开鄣,因林构宇”。说明泉水可以治病,温泉有房屋建筑自元苌始。此碑书法整练,古朴精劲,篆额 结构奇诡,亦属佳品。现存临潼县华清池温泉总源前西壁。
豆卢恩墓碑 北周天和元年(566)立。1919年由咸阳周陵出土。碑首、座均佚,碑身上部断缺。现 存碑高192厘米,上宽103厘米,下宽112厘米。碑文为庾信撰,隶书三十一行,行五十一字。碑文右 部字尚清晰,左部泐灭殆尽。文载《文苑英华》。无书人姓名,但书法整丽清俊,恐为当时名人所书。 于右任曾赋诗,称其可与广武碑并称。现存咸阳市博物馆。 西岳华山神庙碑 北周天和二年(567)刻,碑螭首龟座,高390厘米,宽150厘米。碑额篆书“西岳 华山神庙之碑”两行八个大字,碑文隶书二十行,行五十五字。万纽于奉敕撰文,赵文渊书。清人杨 守敬评曰:“北周赵文渊之《华岳庙碑》如古松怪石,绝不作柔美之态,亦命世创格,宜其名震一代。” 碑中宋人题名大小参差,满布行间,无甚足述。右侧刻唐乾元元年(758)十月颜真卿与监察御史王正昌 等人同谒金天王神祠的题记。碑阴刻华岳精享碑,唐开元间刘升隶书。左侧刻开元、大历间十数人的 题名。现藏华阴县西岳庙。 张僧妙法师碑 北周建德三年(574)刻,清宣统初年发现于陕西耀县文家堡崇庆寺遗址。竖形,螭 首,方座,圭形碑额,高205厘米,宽75厘米,厚25厘米。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界以为格, 计1038字,除十四字剥蚀外,余皆清晰可识。内述张僧妙法师的生平事迹。书法俊美劲健,为名碑之 一。现藏耀县药王山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