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候

 茶香飘万里 2010-09-24
气候

  地球的表面被一层无色透明的空气包裹着,这就是大气圈。大气圈是包围地球整个空气层的总称。按照大气物理性质的不同,自下而上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大气圈由氮、氢、氧等多种气体混合组成,位于岩石圈与水圈之上。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人类每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从地面到10~18千米高度处,大气对流旺盛,风、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称为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

  气候指一地或地区天气的平均和极端状态及其变化,常用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降水、风、天气现象等的平均值、极端值、气候指标及气候图表来表达。气候是由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下垫面特征、人类活动、宇宙和地球物理因子等决定的。中国古代以5日为1候、3候为1气,候和气的综合天气状况就是气候。气候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切。

 
气候与穿着

  人穿衣服鞋帽的原始目的是挡风遮体、保暖御寒。由于时空上的差异,衣服品种、工艺和穿着方式也呈现出鲜明的气候特色,其核心就是“因天制宜,看天着装”。

  冷与穿着

  世界上寒冷地区的居民,为了抵御寒冷,都喜欢和善于穿皮衣。衣料的来源大都是就地取材,以动物的皮毛为材料,缝制各种衣裤和袍子,而且反动物之道而行之,皮在外以挡风雪,毛在内以发挥疏松保暖的功效。爱斯基摩人的衣服用驯鹿皮或海豹皮制成。西伯利亚拉普人以驯鹿皮制衣。我国冬季最寒冷的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人主要用狍皮做原料制衣,黑龙江东部的赫哲族人以打渔狩猎为生,他们的皮衣主要是用鱼皮制成。

 


鄂伦春人的服饰

 

  热与穿着

  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着装以宽松肥大为特点。如马来西亚人喜欢穿“纱笼”、“巴汝”(上衣没有衣领,袖子十分宽大)。我国四川盆地的夏季也相当炎热,彝族男子的长裤就十分宽大。许多赤道和热带国家,男子也穿裙子,如太平洋岛国西萨摩亚和斐济,男人穿素裙已经成为一种民族习惯。中东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光照强烈,白色宽袍大袖外加头巾,成为他们的首选。


  风与穿着

   我国台湾的澎湖地区,大风日数很多。妇女都用两条毛巾挡脸,只留下眼睛一条逢。爱尔兰盛行偏西风,人们喜欢披羊毛斗篷。


  湿与穿着

   荷兰木鞋是“荷兰四宝”之一。与荷兰冬季潮湿有关。日本木屐纯粹是雨季用品。它的功能是防湿防滑。



木屐的半成品
气候与民居
  世界各地的民居形式和结构都是根据不同的气候而变化的。以中国为例,南方多雨,房屋多为尖顶或人字形的屋顶,以避免屋顶积水而漏水;东南沿海渔村的屋顶,还多用渔网罩顶,或取大石压顶,也有用粗大的方木钉在马口铁皮的屋顶上,以防止夏季台风掀掉屋顶;北方地区因降雨稀少,则多见平顶房。

  各地房墙也各具特色。在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以土墙泥顶居多;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多为砖墙瓦顶;在陕北地区,气候冬冷夏热,人们则利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开挖窑洞居住,因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恰好克服气候的不利影响;在新疆还可见到半卧式住房,房子一半在地下,那是为了抵抗热风沙的袭击。

  各地的气候不同,门窗制作也大有讲究。在潮湿炎热的地区,为了通风降温,门楼较为高大,房间多窗;北方冬天寒冷,房屋建得较密闭以保暖;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则因地制宜,居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冰屋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陕北的窑洞

北极因纽特人建造冰屋

广东的骑楼

蒙古包

 

季节形成与划分

  季节划分可概括为:天文季节、气候季节、物候季节、自然天气季节等。

  天文季节是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即以立春至立夏为春,立夏至立秋为夏,立秋至立冬为秋,立冬至立春为冬。春夏秋冬分别为91天、94天、92天、88天。中国民间习惯采用阴历,以一、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至十二月为冬。闰月的年份为例外,基本与前者相似。天文季节反映了一年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地面和海陆的影响,其热效应比太阳辐射效应落后一个月左右,所以常把阳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1、2月作为冬季。天文季节的日期固定,便于记忆,但不能反映地区特点及差异。

  气候季节是一种以候平均气温划分的季节,候平均气温<10℃的时期为冬季,>22℃时期为夏,10~22℃期间为春秋季,这种划分比较符合人们对四季的理解和冷暖感觉。

  物候季节是以一地自然物候并参考气温划分的季节。

  季节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为球形,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有纬向变化,更重要的是一年中黄道和赤道交角在正负23°~27°之间变化,相应地出现了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接收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这就是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地球围着太阳旋转,全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主要天气和气候现象

龙卷风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等,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雹、霰、露、霜等。在中国降水的主要形式为雨,其次为雪。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东南部多雨湿润,西北干旱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冬季少雨。在中国华南地区雨季为3~8月,西南地区为5~10月,长江中下游为4~9月,华北和东北地区为6~9月等。由于山地的阻挡,常常形成地形雨,一般在迎风坡降水增加,背风坡降水减少或无降水。在迎风坡增加的降水叫地形雨,而背风坡出现的相对周围地区和迎风坡的少雨或无雨地区,就叫雨影区。

  寒潮是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侵袭的大范围强降温并伴有大风的冷空气活动。寒潮是中国冬季重要的天气现象。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由于海陆的热特性差异而形成的以一日为周期,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一种局地性风系。在大湖的周围也可产生类似的“湖陆风”。在山区有山谷风,是白天自山谷吹向山坡、而夜间从山坡吹向山谷的风。

冰晶形态

北极光


地形雨

陆风和海风

不同类型雾的形成
 
 
 
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是大气候的形成因子;地形、下垫面特性等是局部的、中小尺度气候的形成因子。这些因子又是互相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近代的气候变化中,人类活动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类型
  将全球气候按气温、降水、气团等指标,划分成若干气候相对一致的区域,即气候类型。这个过程就是气候分类。进行气候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气候的分布规律。德国气候学家柯本于1900年提出了一种气候分类法。这种方法以气候与植物的联系为出发点,用温度和降水为指标,把世界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5类11型。5大类,称为气候带,分别为热带气候带、干燥气候带、冬温气候带、冬寒气候带、E极地气侯带,又根据雨量、雨季、最暖月气温等细分出11种气候型。柯本气候分类方法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

 


中国气候干湿带分布图
 
 
气候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遭遇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总量将会扩大。

  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极猛烈的一种热带气旋(低气压)。台风对中国东南沿海影响很大。每当台风过境,往往造成房倒屋塌,交通线被破坏,还引起许多次生灾害。

 


台风卫星影像图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

 


沙暴将临

 


  中国旱灾频繁,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共发生旱灾1056次。1978~1983年,全国连续6年大旱,累计受旱面积近20亿亩(13334万公顷),成灾9.32亿亩(6214万公顷);2006年,四川、重庆和江南东部等产粮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133万公顷)。

  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中国各地较大的洪涝灾害有1092次。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长江洪水仅次于1954年,为20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的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20世纪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20世纪第二位大洪水;闽江洪水为20世纪最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气候区划
  各地气候差别很大,按照一定的指标和分布规律将气候大致相同的地方合并到一起,这项工作就是气候区划。

  在气候区划中,围绕地球呈纬向带状分布的是气候带。它是由于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形成的。全球按纬向带可以相应地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

  根据各地气候特征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出类型,这是气候带下一级的分类单位。在同一气候型内,气候要素特点和变化大致相同。此外,由于地表下垫面的不同,气候型不会像气候带一样呈带状分布。如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和高原气候等,都是因各具特征,各为一种气候型。同一气候带内可以有不同的气候型;同一气候型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内。
 
中国气候区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