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迅速让人欣赏你?

 yqzy 2010-09-25

如何迅速让人欣赏你?

商海职场 2008-06-20 16:07:47 阅读426 评论1   字号: 订阅

      小李大四时候到一个报社实习新闻专业扎实又思维活跃,能言善辩且反应敏捷,发稿量也是报社同批实习生中最多的,但是最后决定留在报社工作的实习生名单里却没有他。小李很郁闷,多方打听原因,最后从一个老师口中婉转知道了评价:小李这个人能力很强,就是太不谦虚了。
原来,每每有报社老师遇到问题,小到计算机操作大到
新闻时事如何评论,反应敏捷的小李总是会说:我觉得应该这样做,我觉得应该这样说……可是每次小李说完,总会发现老师们的表情怪怪的,现在他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很少有人会欢迎建议,越需要它们的人,越抗拒。”一个心理学家说。

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建议,你的感觉是怎样?当别人说:“我觉得你应该……”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发现自己开始失去兴趣或者抗拒?同样的,你是否也觉察到当你给予别人建议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他们有没有转看别处、叹气、眼睛溜来溜去甚至开始和你争论?通常人们会真的考虑你的话,还是意见接受,行动照旧?


   能有效地分享知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技巧,可以使你发挥更大的人际影响力。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作用:
  1.给予别人全面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带有信息的建议。
  2. 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
  3. 使别人能更好的为自己思考。
  4. 使你提供的解决方法更贴近他们的需要。
  5.跳出你的个人思维,发现新的方法。

心理学家提供了四个技巧,使你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能够真的被听见,被欣赏,被使用。

 

一、撇开你“给与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满足心理


    你喜欢解决问题吗?为难题提供解决办法很能满足人的心理。困难得到解决外,还让我们觉得自己够聪明。似乎这证明了我们作为顾问和经理的价值。甚至使我们有点儿觉得比起接受建议的人高一等。
     同一件事情,施者得到乐趣,受者有时会受到刺激。给建议者过于热心,往往会轻易假设,比如究竟需要什么,什么措施已经被采取了等等。太早太快的建议其实怪侮辱人的,就算它们真的有用,人们也会有抗拒感。总的来说,当你的自尊心通过这来得到满足时(这其实不太容易发现),会有两个消极的影响。
1. 你给建议的方式会使接受者产生抵触
2.对实际情况,这些建议可能并不是最好、最完整的解决方法
    很多建议都是用来让说者感觉自己聪明和重要,而不是为问题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要改进你分享专业意见的能力,首要的基本步骤是抛开自己: 1.自己的办法和建议2.自己被重视和崇拜的需要;并且做一个谦恭的资源提供者,专注于接受者的真实需要。这时你会奇怪地发现,比起过急地提供意见,谦虚和开明更能证明你的价值。

 

二、先听,透彻地听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旦放下了给建议的需要,静心地倾听问题的全部原委就变得容易些了。我觉得建立这样一个原则很有用: 不到万不得已,不以提供意见为解决手段。你可能需要延伸你们的谈话,来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和缺陷。如此,这一段谈话会更有价值。因为在寻找最佳可行方法的同时,你也使寻求解决方法的人从中得益和感到荣幸。
如果,给热切向你学习的后辈一些意见已经是你的习惯,你可以考虑多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鼓励他们为自己思考,而不是依赖着你。你可能需要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以免他们猜疑为什么你再也不轻易地告诉他们答案。

三、问开放性问题,并把你的答案放在里面


要分享知识。我最喜欢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听者自己发现办法。我们知道,大家都更忠于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这些办法往往更能表达在这一问题中他们特别关心的是什么,局限在哪里和优先次序等等。
    下面列出一些能引出解决方法的问题,作为例子:
   “你已经做了些什么尝试?”
    “你已经想到可以做些什么?”
    “还有呢?”
    “你有没有想过关于X…(你的潜在建议所在的范围)?”
    请注意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它们可以引领谈话到很多方向。随着谈话进行,可能你会很快地发现脑中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不合适的!
    通常人们会接着解释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想法,你便能从中洞察他们究竟在什么地方停滞不前和能够接着做些什么。

四、善用词令
    适当的措辞可以使建议易被接受,当然转弯抹角地让别人猜你到底在说什么除外。不过请注意,如果你还未听完整个问题的精髓,即使用词再得体也没有用。一旦你全面地听完,便可以试着使用以下句子:
   “关于这个,你想我说一点我的想法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见过别人用这样的方法解决。”
    最好避开使用“你应该这么做”或者“你有没有试过(你的办法)”之类的说法,因为它们听起来好像要让人欠下人情一样。
这四个改善分享知识能力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心理咨询上,作为咨询者必须放下自我,运用倾听、问问题、有效的措辞来帮助别人更好地思考,最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