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津一中2011年高考数学备考计划

 明日之明 2010-09-25

919日,到济南参加了2011年高考数学备考会。会上,由专家就2010年高考的试题贴点进行了分析,对2011年的高考试题命题做了预测和展望,并提出了2011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下面我结合我们高三的备考工作,向各位老师和领导转达一下会议的精神。

2010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一、           遵循考试说明,遵循新课程标准,凸现“高考支持课程改革”、“支持和谐推进素质教育”的命题思路。

1、  降低考试难度,体现“两办”精神

2、  考察全面、基础,体现新课改理念

3、  体现文理科试题之间的差异,保持山东高考数学命题特点;

4、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在知识交汇点命题,以能力立意,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考察学生今后学习的潜能。

1、  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突出高中数学主干内容的考查;

2、  试题以能力立意,重在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3、  试题侧重高中数学通性通法的考查;

4、  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

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双基掌握不好。

(1)   概念不清。 搞清楚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从答卷来看,一些考生尤其是差生对基本数学概念掌握混乱。

(2)   公式记错。 一些考生对公式掌握混乱,记忆不清,如:三角公式记错,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乱写等;

(3)   知识理解不准确。 如整台分布的图形性质不理解,线面角的平面角确定不下来等。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小组拟采用组织学生进行概念辨析,小组讨论及题目测试巩固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而理解;对于第二种情况,讲课时要结合内容对学生的记忆情况进行检验,让学生分类制作记忆卡片,如: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公式,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公式和法则,导数公式和法则等,让学生经常翻看,采取让学生板书、默写的方式进行检验。下大气力,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完成基本的识记任务。不仅记住,还要用熟。运用是最好的巩固方式。针对第三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们立足“到边到沿不超纲”的原则,绝不轻视任何一个知识点,即使是“冷点”,也要求学生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轮复习的覆盖面一定要全,绝不能遗漏知识点。

2、  数学素养差

(1)   计算能力差。方法知道,运算出错,如概率题的解答中,分数计算出错误等。

(2)   表达能力差。 有许多考生在解答过程中,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表述不清楚,尤其在理22的解答中,各种错误都有,简直是五花八门。

(3)   推理能力差。数学推理证明需要思维严谨,步步有据。很多考生在这方面表现很差,突出表现在立体几何中,考生推理无据,乱证垂直,线面关系不清,逻辑混乱,牵强附会,证191)问时循环论证。

(4)   思维能力薄弱。如在立体几何题中,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不叙述理由,概率题中求什么问题的概率交代不清等。

提高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关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我们小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只有强化训练,才能收到效果。为此,我们准备在适合训练计算能力的内容部分,如: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导数等,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限时训练,板演等手段,加大训练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于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认为,首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规范,通过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教参上的例题及高考试题的答案,学习规范;然后是训练规范,教师每一节课至少要给学生板书一道典型题,让学生学习模仿;练习、作业及测试中注重规范,对于不规范的解答,要求学生重做,直到规范为止,测试中对不规范的试卷给予一定的分数体现。表达能力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思维不够清晰,这也需要训练,循序渐进才行。推理能力的训练,教材与此关系密切的是立体几何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注意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板演,给学生以示范作用,通过学生的板演,暴露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对“推理与证明”的复习,让学生明确几类错误的推理形式,在自己的证明过程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3、阅读能力差、审题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读题看题不仔细,不全面,粗心大意漏掉条件。

在解题时,很多同学只是匆匆扫一眼就凭经验去做,熟不知,题目经常是似是而非的,就会张冠李戴;漏看关键字句,往往会忽略条件,从而产生解题错误。这两种情形是审题错误的主要形式。杜绝错误的根本,在于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在平时,非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所以,在平时的复习和学习中,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而培养,注意审题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重视审题,给“审题”这一环节一定的时间,一道解答题,审题时间不少于30秒。

2011复习备考建议

一、准确定位 科学安排

1 准确定位,控制好难度。起点一定要低,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通法通则,题目综合性要适度,不要冲淡一轮复习的主题-----知识建构。

2 科学安排,详略得当完成复习进度。

二、研究标准  把握方向

 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比试卷掌握方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而也是备考的准绳,是每位教师和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为加强对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学习,我们高三数学组决定每周五增加一次集体备课,作为对《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时间,重点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对将要复习部分内容的要求,作为下一步备课的方向和目标。

三、如何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网络,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

1 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

1)对照《考试说明》,理清考点。《考试说明》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考查这些考点的常用题型有哪些?

2)对照《考试说明》,理清联系:为了理清联系,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表,在图表时,应注意各考点之间有哪些联系?哪些属于知识的交汇处。

3)对照《考试说明》,理清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对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灵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2 加强学生的解题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于构建知识结构,在学案设计上我们设计了“知识建构”环节:以表格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填写“本节课的学习概念和定理”、“典型题型”、“重要结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为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在讲课的时候,注意提炼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

四、注重实际应用探究,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设计框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五、使学生亲历解题总结反思,提升其数学能力和素养

1 亲历解题反思;

2 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

3 注意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4 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