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宿曜经》来到中国的一种“宿直”历

 真圆易行 2010-09-26

随《宿曜经》来到中国的一种“宿直”历

李 辉

 

  “宿直”是什么,似乎不那么好一下子说清楚,因为在现代人的历法制度中,根本就没有这种纪时制度的位置。但什么是“曜直”,则要容易解释得多,因为它在现代人的历法制度中地位的重要,几乎已经到了所有人都必须按照它的周期来安排生活节奏的地步。熟悉日文的人肯定知道,“曜直”,就是现在的“星期”,前者是它在中国的早期名称(或称“七曜”),后者是它在光绪年间启用的新名称。
  “星期”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其实距离今天很近。“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并“新历下附星期”在公元1912年,到现在还不足100年。但“曜直”进驻中国,则是很早先的事情。可以确定,唐时期“曜直”在中国就已经非常盛行,至少在民间是非常盛行。(追其端倪的话,东汉时期开始就有一些七曜数术的零星痕迹了) 。唐时的官方法律中有条文规定,“七曜历……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可见“七曜历”(关于七曜直日的历)在当时纪时制度中已相当有影响,不过因为没有官方的认可而只能处于较边缘的位置。
  《宿曜经》正是唐时期来到中国的,它的全称是《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由高僧不空译出、天文学者杨景风注释。其中说到,“夫七曜者,所谓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具体来说就是,周日太阳直,周一月亮(太阴)直,周二火星(荧惑)直,周三辰星(水星)直,周四岁星(木星)直,周五太白(金星)直,周五镇星(土星)直。现在的日语中,对星期几事实上也还是这么称呼的。
  再把话题转向“宿直”。与民国初期“星期”进入中国的形单影只不同,唐时期进入中国的“曜直”,经常是和“宿直”成双成对地出现的。在《宿曜经》中就是如此,这其实从它的名字“宿曜经”就可以看出来。“宿直”跟“曜直”直日方式粗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宿直”并不只是把“曜直”中的日月五星换作星宿然后直日而已。相比“曜直”的七曜直七日来说,“宿直”要更复杂—些。
  “宿直”所行用的时间周期就很复杂。它既不是阴阳历,也不是阴历、阳历,而是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历法周期:一个月30日,一年12个月360日。这种历法周期,我们称之为“理想周期”,很可能是古巴比伦一带产生的,不过在印度地区使用曾经非常广泛,所以称其为“印度”特色似乎也不为过。解释这种周期,要说到印度传统中一种独特的时间度量单位:“太阴日”。所谓一个“太阴日”,就是指月亮每一次比太阳多运行12度所用掉的时间。于是一个朔望月,也就是月亮比太阳超行360度所需的时间,就恒定是30个“太阴日”,一年的12个月,也就刚好恒定是360个“太阴日”。“理想周期”一个月30日,一年12个月360日就是这样子建立起来的。
  当然,因为月亮和太阳的运行都快慢不定,所以每一次的月亮比太阳多跑12度未必会用掉一样的时间,每一个“太阴日”的长度自然就未必会同长度。当然这也许这正是印度人在组合这种历法周期时的精神精髓所在:不求每一个“太阴日”的长度相同,但求每一个月的“日”数必须恒定。需说明的是,《宿曜经》中的“曜直”也是采用这种“理想周期”的,但它不用这种周期而采用别的周期如阳历显然也是可行的,“宿直”则不行。
  还需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宿直”纪时制度中,星宿的数目是27,比通常的28宿要少一个牛宿。《宿曜经》中解释说牛在印度的地位很高,所以牛宿不直日。不管什么原因,在“宿直”中,直宿只有27个。  


  所谓“宿直”,就是将27宿与上面所说的“理想周期”相搭配的一种纪时方式,具体如何搭配如上表所示。在这张历表中,二月为全年的第一个月,是因为印度当时的岁首跟中国的相差一个月,所以唐的二月其实正是那时印度的一月。 
  “理想周期”的每一年都恒定是360日,所以这张历表,无论放在哪一年,都可以直接拿出来使用。当然它的使用大概只是在星占界,比如现在在网络上颇流行的星占流派日本“宿曜道”,事实上就是从《宿曜经》发出的,有兴趣的读者,当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网站非常之多。除了星点,别的地方应该不太会使用。毕竟这种“太阴日”跟通常的“日”不一样。
  令人吃惊又兴奋的是,说明 “宿直”极其详细的《宿曜经》中没有完整的“宿直”历表,《道藏》的一部数术著作《金锁流珠引》的卷二十一《二十八宿旁通历仰视命星明暗扶衰度厄法》中竟然有。此历表名号称“二十八宿旁通历”,但实际其中只有27宿,内容完全是对《宿曜经》“宿直”历表的复制,如下图(只取了该历表的前半部分)。这倒颇类似于现如今改别人论文的标题然后署自己名字拿去发表的剽窃。当时佛道之间的交往,由此也许可见一斑。

 

 

20080517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