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天化学知识点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家有学子 2010-09-27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首先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里面我们把它分为四大部分,这样清楚并且条理性强!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化学用语)

二、 物质的分类

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四、 溶液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1.决定(北京市常考!)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等式

  (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为D

  

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答案为: (1)BDF (2)EF (3)CE

 

  例4.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

  (2)氢气____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

  (4)具有相同____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5)NaNa+属于同一种____

  (6)铁原子核内含有26个质子和30____

  (7)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为一个原子得失____的数目。

  (8)酸在水中电离时能产生相同的氢____

  (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的氢____

 

 答案为:(1)原子  (2)分子  (3)离子  (4)质子 (5)元素  (6)中子  (7)电子  (8)离子  (9)元素

5.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N    B.O2    C.Fe    D.2N

答案为:D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Al       B.N2      C.Cl      D.H

答案为:A

7.说明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2HCl____  2H____  Fe2+____  ____  2H2O____  2S2-____

两个氯化氢分子;两个氢原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铁元素显+2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两个硫离子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二)

物质的分类

【注意】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北京不做要求。只需要知道有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即可!

()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一种物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有固定的组成

有固定的性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

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由一种元素组成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盐

项目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H++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OH- 

=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中和反应

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答案为:B

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答案为:B

3.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金属、非金属

  C.纯净物、化合物          D.酸、碱

答案为:C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的性质

  

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可以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

  

()物质的变化 

  

  ()催化剂(能加快或者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催化作用

  

 

 [关键知识点拨]

  (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二、质量守恒定律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答案为: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为:B

3..下列说法: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答案为:C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

  ()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4.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项目 

溶解度(S) 

溶质的质量分数(a%)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 

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 

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饱和 

单位 

(g) 

是比值,单位为

计算公式 

×100g(饱和溶液

×100% 

联系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100%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A.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为:C

  

2.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解度变小      D.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为:A

3.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剂的性质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   D.温度

答案为:B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

 C.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为:C

5.如右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A溶液  B. BC溶液   C. C溶液  D.  AB溶液

 答案为:C

   

  

6.如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

  (2)当温度为t1℃时,____的溶解度最大;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

  (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t3℃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4)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________方法。

  

答案为: (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B  ABC  

          (3)A  B

(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