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喝下午茶喝出诺贝尔奖”得来的启示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蒋寿军(此文章发表于广东教育社主办的《师道》) 英国人的骄傲是他们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创立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在这个学校,有个不成文的制度和呼声:“来吧,来喝下午茶,不付费。”这个神来的创意到今天为止已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70年代末的一个秋日的下午,坐在剑桥校园那红褐色砖楼里悠然地品着下午茶的F.桑格教授一边听着同行和其他系的教授的高谈阔论,一边注视着窗外一栋建筑上快要落叶凋零的爬山虎。虽然爬山虎凋零了,明年春天它还会发芽的,可是核酸的结构会是什么样子的的呢?该不会像爬山虎那样沿着一个方向向前延伸吧?桑格想着他的研究,并向一起喝茶的教授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物理系一位教授向他建议,“何不用物理的方法来测核酸结构”。 这时化学系的教授也插了嘴“化学的普通方法也可以用,比如荧光染色”。生物系的一位白胡子教授听到了感兴趣的话题凑了过来。“是啊,革兰氏染色就很有效果。” 下午茶喝光,笼罩在桑格研究思路上面的雾霭渐渐淡化,想法越来越清楚,试验设计也出来了。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桑格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荣誉是桑格的,也是大家的,也是剑桥的。荣誉的获得来自剑桥的自由、宽松的研究环境。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主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闲情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的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属于自己思考的时空。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看来靠训练有素的课堂,靠那有板有眼的一问一答,靠书山题海是不够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虽然我们没有剑桥大学那有滋有味的下午茶,但是我们可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砸掉高高在上的讲台,到学生中去。还时间于学生,还自由于学生,还灵性于学生,还个性于学生。 把活动课还给学生吧,让他们在闲情暇致中自由地去交谈,敢说想说的话,敢做想做的事,想读爱读的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