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好的性格怎样培养

 昵称3565149 2010-09-28

什么是性格? 性格有没有好坏? 性格与人的学业和事业成就是否有关? 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这是学校的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每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特征 ,如有的温和有的粗暴,有的刚强有的懦弱,有的果断有的迟疑,有的开朗有的孤僻,有的宽厚有的自私……, 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人的个性特征。而性格则是个性的核心 ,是足以支配个性的那些最主要的特征的组合。

一般认为性格可分为四个层次:

世界观包括认识、观念、信念、理想;

现实态度:对己、对人、对事的态度;

心理特征:1、理智特征:认识过程、智力方面的稳固特征。

    2、情绪特征:态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

    3、意志特征:实现目标的坚定性、自控水平、应变能力。

行为方式:1、做什么。

   2、怎么做。

世界观是性格的最高层次 ,心理特征是性格的基础,而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是性格的外在表现。

    那么,好的性格具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呢?好的性格应具有坚定的、开朗的、欢愉的、有胆略的、宽容的、助人的、真诚的、有雄心的、独立的、友爱的、尊重别人的、有责任心的、自制的等方面的特征。

良好的性格跟人的学业和事业成就,跟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外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 就会有一双什么样的手,就会有一副能对付什么样事情的头脑。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要教育出学业上有成就的学生,仅仅灌输给他大量的书本知识、做大量的题目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坚定、自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要造就一个诗人,仅仅教给他音韵、格律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热爱生活、富于情感的性格和对现实的敏感性;要培育一位军事家,仅仅教给他军事知识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果断、机敏、坚定的性格。研究表明,对儿童进行自我概念和自负强度的测定,比智商测定对两年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更大。坚定而自信的孩子总是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即使作出努力也没什么用处,这种念头就会转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阻碍他在学业上乃至今后在事业上的进展。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 18 种个性 (人格)特征进行分离研究 , 发现有8 种特征和中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其中责任心对于学业的影响远超过智力因素的影响。依次相关的是兴趣、独立性、宽容性、成熟性和竞争性等个性特征。

实际上,学校中成绩最优秀最出色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思维速度最快、灵活性最高或智商最高的学生。笔者曾经分析过所在学校近十年中成绩最优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思维速度、智力状况、个人爱好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具有坚定而自信、冷静而自律的性格特征,善于自我安排而责任心极强。反之,有个别从小被认为是智力出众以高分考入学校的学生则由于智力以外的原因而变成落伍者,这样的例子几乎每一届都有。尽管具体原因各有不同, 但是他们都具有缺乏自制力,无责任心,情绪不稳定,缺乏耐心和恒心等不良性格特征,以至从不能自控发展到学业落伍甚至行为不端、自暴自弃。

    有性格缺陷的人,其情绪常不稳定,行为也时常出格,使他与周围环境不能协调,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甚大。因此,培养良好性格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性格是不是天生的呢?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各不相同,一般认为人的气质大致有四类

强而平衡的----多血质

强而不平衡的----胆汁质

弱而平衡的----粘液质

弱而不平衡的----忧郁质

气质不同,人的性格也会显示一定的差别。但是,先天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结交朋友不同,所接受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这些后天的因素对人的性格行为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幼儿阶段,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往往会造就外控型儿童和内控型儿童。外控型儿童常产生于无原则溺爱、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于严厉的家庭,这类儿童依赖、顺从于大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感,遇到事情总是等着别人去解决,一遇困难挫折就束手无策,灰心丧气。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不会主动同别人交往。这类儿童的个性通常是消极的、被动的、懦弱的、自私的。而采取民主和鼓励的态度不断对孩子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常用讨论的方式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的父母 ,往往能培养出内控型儿童。这类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遇到困难和问题通常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他们喜欢提出问题并探求答案,求知欲较强,乐于与人交往,在与小朋友玩耍中他们常是处于主角的地位。这类儿童的个性通常是积极的、主动的、坚强的和友善的。显而易见,内控型儿童比外控型儿童易于在学业、事业中获得超过同伴的成就。这种从儿童时代就开始显示的性格特征并非是与生俱有的,更多的来之于家庭教育环境。

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很漫长,通常要占人生的1/3,性格从开始发展、形成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年龄段 (7--18 )。这一时期(少年初始阶段到青年初始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带来的情绪大动荡,使中小学生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适应困难,从而成为性格发展的可能障碍和转机。同时, 社会化过程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则更明显,诸如师生类系、人际交往、集体接纳、学习障碍、考试焦虑和升学竞争等,使本来就不成熟的中小学生疑虑重重,举步艰难,一旦受挫就很可能长时间不能从自卑失落状态中摆脱出来,对性格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学阶段,孩子的性格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十分重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培养。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家长作风和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影响。以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对母亲的态度与子女性格的关系的研究为例,可以看出这一点:

母亲的态度                       儿童的性格

1支配一切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温和

2.照管过严                      幼稚,依赖性,神经质,被动,胆怯

3.保护                          缺乏社会性,爱思考,亲切,情绪安定

4.溺爱                          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

5.顺应过度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粗暴

6.忽视                       冷酷,攻击,情绪不安定,创造力强,善交往

7. 拒绝                      神经质,反社会,粗暴,企图引人注意,冷漠

8. 残酷                      执拗,冷酷,神经质,躲避,独立性

9. 民主                      独立性,爽直,协作,亲切,善于社会交往

10. 专制                     依赖,反抗,情绪不安定,自我中心、胆大

性格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学阶段又是形成性格特征的关键阶段,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为了培养孩子具有良好性格,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应掌握三个原则:

一是平等性原则----要平等地对待你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对子女的支配性态度、否定性态度、专制性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极有害的,许多孩子的反抗性、神经质和对人的冷漠等消极性格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失当而造成的。一位称职的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孩子采取鼓励、期待、公正和民主的态度,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养成他独立的、积极的性格。

    二是要求性原则----要鼓励和要求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管,培养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对人对己对社会的责任感,要经常教育孩子分辨是非,要求孩子去做好事,不做明知不对的事。家长对孩子的过分顺应、娇宠、漠不关心等无要求态度, 对孩子性格培养也是极其有害的,由此而造成孩子的依赖、任性、自私和冷漠的性格,使孩子既不能适应学习,更不能适应社会, 难以成才。

三是示范性原则----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之大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的,以性格培养性格,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所提出的是非标准,如果让孩子感到父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 那一切教育必将失败。

各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孩子的前期教育是否恰当已成事实,也不可逆转,但是应该看到,孩子的性格并没定型,培养良好的性格可以从现在做起。建议家长分析一下你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对已过去的十多年家庭教育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一个回顾 , 找一找孩子性格的优点、缺点与家庭教育方法之间的关,找出你的子女性格上的薄弱环节, 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只要我们用一种保护的、合理的、民主的、鼓励的和宽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用父母的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