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 清初“四画僧”

 东方居士 2010-09-29

                                         

                                                                                    中国艺术清初“四画僧”

 

     四 画 僧:石涛、朱耷、髡(kun)残、弘仁

    艺术主张:力主创造,反对摹古

 

图片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

 

    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

 

    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

 

    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淮阳洁秋图》      石涛

图片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

 

    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

 

    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

 

    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雪景山水图》      石涛

图片

 

 

    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

 

    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

 

    性喜漫游,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石涛

图片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

 

    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

 

    《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

 

《采菊图》      石涛

图片

 

 

    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

 

    “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水清音图》      石涛                                                    石涛花卉欣赏
图片   图片

 

 

    石涛对后世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赝品也经久不绝,

 

    但大多技艺低劣,属“皮匠刀”的笔法,很容易辨真伪。

 

《记雨歌帖》      石涛

图片

 

 

    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

 

    张大千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朱耷(八大山人)

图片

 

 

        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

 

    别号雪个、个山个、人屋、刃菴、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

 

    既是和尚又是道士,道号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明天启至清康熙间书画家。

 

《鲶鱼》      朱耷

图片 

 

 

    工行,擅山水、花卉、禽鸟、竹木。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朱耷山水绘画欣赏

图片 

 

 

    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仿倪山水      朱耷

图片 

 

 

    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

 

    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绘画欣赏 

图片

 

 

    代表作:《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

 

    《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

 

《椿鹿图》      朱耷

图片

 

 

    《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

 

    《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

 

    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

 

朱耷书法欣赏

图片

 

 

    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八大山人的书画有不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书画卷》之一      髡残

图片

 

 

        髡残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秃,自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上吊的日子)削发为僧的。

 

    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

 

《松岩楼阁图》      髡残

图片

 

 

    他画的《层岩叠壑图》轴,景致繁复,层层深入,使观者有可游可居之感。

 

    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画风凝重幽深。他留下的传世作品较少。髡残何时开始作画已难于稽考。

 

    今见髡残最早的作品为清顺治十四年所作《山水图》轴,绘画风格已经成熟。

 

《江上垂钓图》      髡残

图片

 

 

    此后两年无画迹,而在清顺治十七年传世作品突然增多,

 

    至清康熙六年形成了创作高峰期,今天所见髡残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时期内的创作。

 

    他是怎样与绘画结下缘份的?据其自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出此六法。”

 

《仙源图》      髡残

图片

 

 

    又云:“荆、关、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师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

 

    遂复沈吟,有染指之志。”可知他作画是出家后才开始的,并着意追踪巨然和尚。

 

    至于他创作热情突然高涨,则同程正揆的交往有着极密切关系。

 

《山水图》之一      弘仁

图片

 

 

        弘仁,俗名江舫,字鸥盟,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

 

    明朝灭亡后入武夷山为僧,经常云游名地,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

 

    因以画黄山为著,是安徽“新安画派”的重要人物。

 

《山水图》之二      弘仁

图片

 

 

    作品有《黄山天都图》,《内海松石图》,《疏泉洗砚图》等。

 

    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

 

    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创作的《秋山幽居图》扇,

 

    明崇祯十二年创作的《冈陵图》卷,署款均为“江韬”。

 

《山水图》之三      弘仁

图片

 

 

    《冈陵图》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各自独立成幅。

 

    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黄公望,秀逸可爱。

 

    其时,弘仁于5人中年龄最小,只有30岁,由于他画得过分认真,运笔略显拘谨文弱。

 

《疏泉洗研图卷》      弘仁 
图片

 

 

    弘仁《黄山图》册共60幅,画六十处风景点,

 

    将黄山的各处名胜尽收笔底,可以说他是黄山写生第一人。

 

    山水画之外,弘仁最爱画松树、梅花。

 

《雨条柳色图》      弘仁

图片

 

 

    所画松纠结盘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岩怪石,亦得意于黄山。

 

    他曾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

 

    《松梅图》卷和《墨梅图》轴为其画松与梅的代表作品。

 

《山水册》之一      弘仁

图片

 

 

    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画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

 

    松与梅冲寒傲雪,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

 

 

                                                                                                    图片 :网络      编辑:卜司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