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收集 |
在江苏省泰州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五一路与鼓楼路交汇路口,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显现出其古朴深厚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着过往行人和广大市民的关注。这座古建筑群就是被称作泰州学政试院的地方,是科举考试年代江苏省学政进行考试的考场。
扬郡试院是清代科举制度下扬州府属八县童生考秀才的试场。康熙至光绪年间,试院一直由省学政主持考试,所以又称为学政试院。 处于五一路的学政试院在明代曾经是凤抚军使衙门。明代中后期,倭寇一度猖獗,滋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泰州之地是抗倭要冲。景泰年间,朝廷在江淮一带设立抚军,驻防淮安,总领淮扬等几个府的军事;嘉靖三十年,倭寇警讯大作,朝廷在泰州设立凤抚军使院,专门统领针对倭寇的海防事务。倭寇基本平定后泰州的凤抚军使衙门撤并回淮安,房子就空了下来。 清康熙年间,凤抚军使衙门的房子已被用作学政试院,直到有清一代结束,一直沿用不变。这中间,泰州士人捐资维修试院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学政试院能够沿用到清末科举停止。据《泰州入学全案》等有关资料记载,从明万历四十年起,扬州府的学政考试就在泰州进行,到清末科举结束为止,扬州府的院试一共只有三次院试是在外地进行的。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学政试院曾经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很有气势,可能要超过在其西侧的州官衙门。大门前有照壁,东西辕门,东西吹鼓亭,围合成一个广场。从大门开始,依次沿中轴线排列六进建筑,大门五间、仪门五间、大堂五间、二堂(思补堂)五间、内正门五间、正房五间(原为楼房,毁于火灾,嘉庆年间改建为平房),此外还有东西楼、巡房、福神祠、幕舍、厨舍、其他辅助用房等等,仪门和大堂之间的院子两侧还有考棚。 现在保存的古建筑只有大门和思补堂(关于这一进是思补堂还是大堂,目前有争议)两进房屋。大门梁架保存有清代重修的彩绘图案,斗拱精巧,彩绘华丽,令人赞叹。思补堂是二堂,是官员会客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地方,东西有书房。建筑比之大堂更为高聳,远观二堂,体量宏阔,高屋建瓴,气势非凡。思补堂又名四教堂,“思补”“四教”二语均出自孔子的《论语》,“思补”是取“退思补过”之义,官员在大堂处理对外的公务,回到二堂,要考量自己的得失,思考有没有过失,寻找补救办法,才能提高从政水平,故取此名以自勉。“四教”是指人的“文、行、忠、信”四方面品质的教育,取名“四教堂”,对于学政官署来说,当然十分恰当。清代废科举后,学政试院曾改作学堂,民国后,曾设泰县教育会、劝学所,这也跟“四教”宗旨十分贴近。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隆年间学政曹秀先题写的“四教堂”蓝底金字匾,一直挂在二堂的二桁条上,后来为了防止漏雨损坏,才取下来保存在泰州博物馆。敌伪时期,试院曾被日军占据,作为南部襄吉的宪兵队驻地,试院大堂毁为操场;民国年间,国内曾设有两个查缉偷逃盐税的税警团,其中之一设在时称泰县的泰州,泰县税警团的总部就驻扎在试院内,民间叫为大营;民国纪元以后,试院借设为泰县教育会、劝学所。再把历史往前推进一些,从史料上可以看到:光绪三十年废科举后,院址曾办学堂,以及驻仪征邑人朱鸣球鸠赀重修等字样。
对照续纂《泰州志》上的试院图:头门前的广场两侧有东辕门、西辕门,辕门内有东吹鼓亭、西吹鼓亭,头门对面是大照壁,照壁前东西两侧各竖旗杆(木华表)一根。从头门穿天井入仪门,再过两侧考棚间的甬道,到达大堂。大堂后是卷棚,过卷棚甬道是思补堂,然后上房、下房,以及两侧东、西楼房和厢房。整个试院为清乾隆时大木作官式建筑。 历经几百年风雨,如今试院保存完好的主体建筑,仅有头门和思补堂了。 头门面阔五间,两进深,分心槽做法,前檐斗拱为斗口重昂,后檐重翘,正脊襻间拱,单步梁下一斗三升十字相交荷叶墩,双步梁下隔架科一斗六升,当心间梁枋上有清式彩绘。思补堂也是面阔五间,但进深四间,其前檐斗拱斗口重昂,后檐无拱。明间构架步柱抬梁造,分为各式三部分。堂金桁下悬有乾隆丙戌孟夏督学使者曹秀光书写的“四教堂”蓝地金字巨匾,脊檩枋下留有“大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三月吉旦知州衔知泰州事张兆鹿重修”题记。思补堂整体气派威严,脊檩高9.75米,普柏枋宽于栏额,枋上装斜式斗拱,枫拱上刻暗八仙图案,柱下垫复盆式石础,代表了清初以来泰州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 修缮复原后的学政试院将分6个展厅,通过实物与画面、场景相结合的方式,从科举文化、科举简史、学政院试、科举教育、泰州名人、科举奇闻六个方面介绍我国科举院试制度、科举程序、科举沿革、科举考试的录取率和社会意义等。 在沙黑《诗话板桥》中,有这样的文字:郑板桥拎着考试的书包走进设立在泰州的扬郡试院,走出来之后就成了康熙秀才。《海陵竹枝词》也有以扬郡试院为题的诗: 清代科举院考,三年举行一次,通常春季举行州考,由州官主持,夏季举行府考,由府官主持。秋季举行院考,由学政主持。扬郡试院在秋季开考。每逢开考,泰州人口骤增,市井繁荣,各地考生和送考人就有数千名。商人纷纷从南京、上海等地赶来,在“考棚街”(西辕门至大林桥)两侧摆摊设点,出售笔墨纸砚和各种印本书、古玩珍品,还有日用杂货、果品糕点等,日夜供应。附近的旅馆、饭店也是生意兴隆。 有关人士指出,考秀才的官式建筑现存较少。扬郡试院代表了泰州地区清初建筑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也是泰州曾是江淮地区重要文化中心之一的历史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