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中考10年文言文汇总

 昵称3150228 2010-09-30

河北近10年中考语文集萃    文言文阅读部分(张海波原创)

二、01阅读(58分)

01(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章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1分)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一)01文言文    3.周敦颐4.①蕃:多②鲜:少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②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7.(4分)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002年中考  文言文(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文言文(11分)

3.(1分)刘禹锡

4.(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错本题不得分)

5.(2分)①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1分。答出“品德高尚”的意思即可得分,只答“香气”不得分) ②调:调弄,这里指弹。 (1分。答出“弹”的意思即可得分,只答“调弄”不得分)

6.(2分)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②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7.(4分)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03文言文(12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请用曹刿的话回答)(2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③公将鼓之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文言文(12分)
3、(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3分)①参与②独自专有③击鼓(每题1分)
6、(2分)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②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7、(3分)本题是开放题,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

2004文言文(13分)

五 柳 先 生 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去: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可。(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

一、2004 文言文(13分)
3.(1分)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篇,没有错误即可)
4.(2分)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 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4分)①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的1分。意思对即可)

  2005  文言文(14分)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2005 文言文答案:
  4.郦道元 5.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6. ①(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逆流而上③快。7. 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8.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思对即可)
2006年文言文(18分) (非课改区)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忘,把酒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乐 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                                       。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3分)

    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答:                                                                    

                                                                         

2006年一、(18分)

4.(2分)  北宋(宋代)  范仲淹

5.(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分)  ①边②迫近③—起  ④面对

8.(2分)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9.(3分)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0.(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2006年河北省课改区
小石潭记(节选)    2006年河北省课改区文言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人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柳宗元
2.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6.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7文言文(1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妻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2007第二部分

5、(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醉翁亭记(节选)(13分) 2008年文言文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2008年) 一。6.(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8.琅琊(山)    酿泉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2009年文言文)    (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2009年)一、
7(1)却(可是,但是)(2)通 (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鸣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2010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010年)二、10.(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11.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