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蚯蚓的饲养 - 钓鱼技巧视频免费发布

 老年头 2010-10-01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无脊椎动物,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蚯蚓的大小不尽相同,体长从2 cm到3.6 m不等。全球约有1 800多种,我国记录的有229种。作为人工养殖的蚯蚓,只有少数几种,其中,适合商业养殖的就更少了。经常饲养的多为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蚯蚓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动物,该实验要求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动物,从而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能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使学生通过饲养蚯蚓,了解养殖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从而达到保护蚯蚓和环境的目的。

学校生物实验室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个实验做好?关键要提供给学生可养殖的蚯蚓种和养殖的一般方法。有些学校让学生自己到花园、田间或居民小区找蚯蚓养,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会造成另一种破坏。如果学校能组织部分学生先期饲养一些蚯蚓,既积累一些经验,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还可以避免滥采造成对蚯蚓的伤害。因此,饲养好蚯蚓是完成本实验的一个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了配合本实验的实施,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落实到实处,我们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实验,初步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校园蚯蚓饲养方法,现做一些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地的选定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理想的地点,最好是在树下,树阴是最凉快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蚯蚓爬出逃跑。

二、生长条件的控制

养殖床设在室外,当有过强的日照、热风、下雨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有自然树木的阴影是最好的,否则须加人工遮盖物。

在炎热的夏天,直射光每天照射不要超过2~3小时。这是因为:蚯蚓对光线敏感,当强光一照,它就不吃东西,钻入地面。所以用自然树木的阴影比用草帘子、烂布、麦秆、马粪纸之类的东西放在养殖床上面能更好地防护。

蚯蚓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15 ℃~27 ℃,在0 ℃以下及32 ℃以上时,活动就变得迟缓,蚯蚓就会停止吃食,交配的动作也变得缓慢,基本上不进行生殖过程。养殖床的温度一般在10 ℃以下27 ℃以上时,蚯蚓就难于孵化。蚯蚓生长环境中最适宜湿度为60%~70%。

三、饲料的供给

在供给蚯蚓动物的粪便、谷物、堆肥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以后,大多能很快生长成熟。选出的饲料,要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成分,这些是蚯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蚯蚓较喜欢吃甜食。

1. 喂料次数。

蚯蚓吃完第一次给的饲料时,一定要尽快给第二次饲料(因为蚯蚓在缺乏饲料的情况下,易外逃)。蚯蚓在吃完饲料后,可以饲料表面的变化作为给蚯蚓添加饲料的时间和数量的依据。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饲料里加上木屑和稻草,随着蚯蚓吃食,就会把这些添加物推到表面上来。从被推到表面上来的木屑和稻草的量,就可以判断蚯蚓周围饲料量的多少。

2. 蚯蚓的生长促进剂。

为了提供多种类的饲料并调节营养平衡,最好及时补充生长促进剂,如血粉、鱼粉、动物的肉和骨头粉末、活性污泥、工业废料等。

蚯蚓没有牙齿,它可以把饲料和沙子一起吞进肚内,用沙子来咀嚼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四、几种养殖的方法

1. 油瓶培养法。

我校生物小组师生,经过多次实验、筛选后,获得一项较为适合学校没有专人养殖的蚯蚓培养方法。材料随手可得、简单易行,地点在室内外皆可,既防止蚯蚓外逃、保湿,又能减少敌害、通气等优点。用色拉油瓶改装的所谓油瓶培养器,现介绍如下(结构见下图)。

 

 

 

将色拉油瓶的瓶盖去掉,扣在瓶身上,用装满自来水的矿泉水瓶倒立插入去掉盖的色拉油瓶上,这时矿泉水瓶内的自来水一滴滴落入培养器内,能长期保湿。将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托盘上。当油瓶内水分多时,水会自油瓶身底部的小孔溢出进入托盘。反之,油瓶内过于干燥时,水会自托盘进入油瓶。

2.箱筐式养殖法。

这是较常见的养殖方法之一。箱、筐的制作材料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竹、柳条等。尺寸大小以1~2人能搬动为宜,养殖箱的规格多样。筐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的。箱子底和侧面最好要有排水孔或通气孔,侧面有拉手把柄,装入饲料深度不要超过20 cm,最好是15 cm左右。装量太多,通气不良;装量太少,易干燥,蚯蚓饲养量要减少。饲料表面要盖一层塑料薄膜或木板,一则可接露水,二则可减少水分的蒸发。箱孔的大小以直径0.7~1.5 cm为宜,孔面积占箱壁面积的15%~40%,最好为20%~35%,这些孔除排水通气,还可使箱温不致因发酵而过高,同时可使蚓粪逐步掉落,有利于蚓、粪分离,所以箱底最好铺一块塑料布,以便经常清扫掉落的蚓粪。生产量多时,箱子可层叠,这叫立体箱式养殖。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利于观察、通风和排水。为了防治蚯蚓逃跑,饲养室夜间最好要照明。如在室外养殖,要注意遮阳、加盖,以防雨雪和昆虫,底层箱要架高,注意防天敌伤害。这样层叠起来的养殖箱,一个月内不必洒水,饲料湿度仍保持在75%~80%左右。这种养殖法,省地面、省人力。用这种材料养殖蚯蚓的缺点之一是箱子受潮后易腐烂,因此除了提倡塑料品,其他材料制作的箱筐最好进行不致影响蚯蚓生长发育的防腐处理。

3.树(竹)阴下挖坑法。

 

在校园里,用以上三种方法操作简单,饲养效果很好,其繁殖率一般在800%以上。实验过程中,我们也用可乐瓶等作为容器来进行过养殖,但效果较差。

五、注意事项

1. 蚯蚓的食量较大,应给以较充分的食物,否则蚯蚓四处觅食易爬出养殖床。

2. 蚯蚓的采收时间与它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当蚯蚓达到性成熟、出现环带后,体重增加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且养殖蚯蚓的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变得瘦弱,如果单纯为了得到蚓体,此时即为采收时期。

3. 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把蚯蚓放回养殖地(或放归自然环境中)。

4. 细菌有助于蚯蚓的消化,但饲料里含水量过高时,细菌繁殖过快,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因此,饲料中水分不宜过大。

5. 夏天,垫料里如用鲜草容易产生热,对蚯蚓生长不利。所以,用鲜草时应过三天后再接入种蚓。

6. 当空气过于潮湿或刮强风时,蚯蚓可以感知下雨的前兆就会跑出来。如果怕蚯蚓爬出来,用电灯照明就可以防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