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象以尽意”。“

 zhouxiankai 2010-10-02

作者:张黎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换句话说,“意象”即“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

  “意象”一词最早源于《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意”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象”又是借助文字形状、线条等形式来明确的。言语的目的是以明白“象”。若已明确了“象”,则语言可以忘掉,如果得到了“意”则“象”也可忘却。既要“象”又能超越于“象”的心领神会。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主要的是用于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在中国传统诗论中,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不过,意象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诗歌散文的创作中,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音乐创作与欣赏,甚至包括具体的音乐演奏。

  钢琴演奏是具有高度艺术性、技术性、操作性为特征的表演艺术。演奏者的职能就是把作曲家乐谱中特定的音乐逻辑语言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心灵感悟,转变成声响传递给听众,使钢琴音乐成为一个具有牵动力量的链条,带动每一个聆听者的灵感。在其内心描绘出一幅具有创造性的想象世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这就是音乐表现力,即钢琴演奏的灵魂。音乐乃用音响塑造境界。想象境界,所求境界。境界对于音乐表现而言至关重要,而这种把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由外及内、由低升高、由实趋虚地多层次构架在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特征所达到的理想境界,必需建立在音乐意象的基础上。

  明代美学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琴赋》中写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有声之不如无声也审矣。尽言之不如尽意又审矣。然则谓手为无声。谓手为不能吟亦可。唯不能吟。故善听者独得其心而知其深也。”大量的事实证明琴声何以吟其心,何以通过手操琴声感人之心。

  先人在造字时已将“音”至“心”上,即“意”。音乐的意象,对创作而言,“音自心出”乃为意;对钢琴演奏者而言,却唯有“音自心人”,将音乐贯注心中,知其意义,明其意思。生其意境,悟其意象,方能“音自心出”而传其意蕴。

  艺术主体与客体对“形”、“神”的感悟

  音乐艺术是被心灵之火照亮的主体的精神结晶和客体的美的折射,尽管它所表现的往往是一段情绪。一种感觉,一个转眼即逝的瞬间,但演奏家往往不由自主地被它感染,受到震动,尽情于忘我的境界。这是因为它亲切,它真实,它美丽,它道出了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
  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必须具有高超的想象力,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形式,他通过各种不同的想象,将意象的、抽象的、具象的、图像的综合体,在演奏过程中转化为发掘内涵深度的最大可能性。音乐追求意境,意境存于幽邃之处,与心通,靠心(神游)与物(弦)结合“远以神行”。

  用心体验音乐比“象”本身更重要,一方面象是非“神”,非象是“神”。所以作为艺术表演的主体钢琴演奏者,面对的是作为艺术表演客体的作曲家的作品,可感知的是乐谱中音符的形态,而不可见的,可会而不可言的是含而不露深深蕴藏在形相之后的“神”;神貌、神韵、神情、神气、神采。这正是艺术主体的想象或感觉与艺术客体的内在品质的相结合。“形既生矣,神发如矣”,只有形神兼备,才能超于象外,得于自然之妙。这种境界只有凭着艺术直觉才能去感知它,领略它,直至与它同游而心旷神怡。
  
  音乐中的意象音乐
  
  印象派在音乐上追求最完美地去表现构成音乐本身的声音。“在表现手法上。印象主义音乐与绘画十分相似。它不依靠线条、旋律。而是通过和声与音乐唤起人们的感官印象,创造出一种意境”。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