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沐恩光 2010-10-03
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这次去买书,偶然地看到了这本叫《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书,我蛮好奇的,因为之前我对修女知道的并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兰修女这样的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舒服,以及封面上这个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让爸爸帮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爱中行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德兰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关爱,或者是说她很有爱心。但是我想象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或是介绍,但还从未有过像读这本书这样的感触。
  当然,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的神圣,伟大。但是这种感觉却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脑的。刚开始读,只是认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质帮助或经济资助。然而当我阅读到后面部分的时候,我被修女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背后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间屋子,两个屋子里都有着一群人,围着一锅汤,每个人都有一个勺柄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勺子。第一个屋子里的人只用勺子为自己,所以他们谁也喝不到汤,而第二个屋子里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将汤喂入别人的嘴里,并且他们都高兴地唱着歌。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当大家互相帮助,心存爱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会希望别人记住我帮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难,他可以来帮助我,或者也许那个人没有帮我,我会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帮他了。这可能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追求回报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我却没有在德兰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说明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帮助他人。
  其中还介绍了小德兰的故事,她是法国里修加尔默罗圣衣会的隐修修女,她虽然在行动上并没有过多的事迹,但是却写了许多东西,她写的这些东西也给德兰姆姆很大的影响。她们都爱上帝,爱耶酥,而且都不畏惧死亡,认为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完美的开始,因为那样才可以真正见到上帝,与上帝对话。
  德兰修女对这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否则,在她去世的时候,怎么可能使整个世界都哭了呢。正是因为她作为上帝的使者把爱带给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更需要关爱的穷人和被遗弃的人。这也是人们最受感动的地方,她爱那些穷人,并不是给他们金钱,或者给他们大量的物质资助。而是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得到了关爱,让他们有家庭的温暖。德兰修女和她的追随者放弃了一生本能得到的幸福,来为这些穷人们服务。在印度的时候,一开始,德兰修女只想到去关心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会使那些穷人觉得自己是在施舍他们,所以那些穷人大多都不理睬她,有的说了一两句话就走了。这时,德兰修女发现这样是不行的,她也必须像那些穷人一样,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吃和他们一样的饭,并且也不能再住在修道院里,她必须要走出修道院的高墙。那个时候她已经是校长了,而她当时的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她失去修女的身份,但她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犹豫。这说明,这些名称在德兰姆姆的心中并没有去救助穷人那么重要的。所以也说明她的这些行动都是发自她内心的,因为她在小的时候,这种想法就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并不是因为一种很偶然的想法而决定付出一生,去帮助穷人的,而在她小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常常将穷人带到家里来,给他们一些吃的和用的,并且说那些穷人是自己的远房亲戚,其实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才这样说的。德兰修女小时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认为她从小就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德兰姆姆对穷人的尊重,和对他们的看法,也使我十分的感动。有一次,她在街上发现了4个无家可归的人,其中有一个人病得十分严重,药物对他已经没有用了,德兰姆姆只有用心去照顾他,德兰姆姆摸着他的头发,握着他的手,让那人的心灵受到了感动,这时,那人竟然笑了,而且笑得非常美丽,非常安详,握着德兰姆姆的手说了声“谢谢”,就闭上眼睛死去了。德兰姆姆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了如何看待生死,这个人在临终前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而是用微笑回应了德兰姆姆,其实这也是因为德兰姆姆用心对待了这个临终的人,使他真正的感动了。我想,也许这个人在以前,曾经抱怨过,但是他在这个时候已经很满足了,也许他一辈子都从未想过在自己临终前能有这样的人来陪伴自己到生命的最后,也许正是德兰姆姆的这种行为让他的心得到了关爱,有了一种家的温暖。
  德兰姆姆的这种行为也常常使她会发现穷人的可爱,在她眼中,穷人是那么的可爱,并且她发现那些残疾人只是身体上有残疾,而他们的心灵是完整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点的不赞同,那些残疾人身体上有残疾,但他们的心灵也不一定是完整的,但心灵上的残缺并不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有一大部分是其他正常人给予的,那些正常人对待他们的态度会使那些残疾人的心灵也受到打击。然而如果那些残疾人在德兰姆姆的照顾下,我想,他们一定都不会有这样的心灵残疾。所以,我想,德兰姆姆之所以可以发现那些穷人或残疾人的可爱之处也是因为她自己的行为感化了那些人心中一些仇恨吧。
  但是,我也并不能否认那些穷人们的可爱和可敬。有一次,德兰修女为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送了一袋大米,听说已经断炊很多天了。但是令修女,和我惊奇的是,那个家庭饿女主人刚刚拿到米,就将米分成了两份,拎着其中一份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后来,德兰姆姆问她去了哪里,她说:“他们也在挨饿。”原来,她将自己刚得到的一些米的一半分给了她那些挨饿的邻居。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仿佛颤了一下。想一想我们自己,也许我们在有的吃有的穿的时候,也并不愿意将手中的零食的一半分给我们周围的人。因为在这个时候,会有许多的问题出现。比如,我也许会想:他也有钱,为什么他不去买呢,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吃的分给他呢?或者,那个人很穷,希望我可以分他一点吃的,我又会想:他为什么自己不去挣钱呢?我辛辛苦苦挣的钱,买的吃的,又为什么要分给他呢?还有,有时候,可怜的人很多,如果给了一个,可能会招惹更多的人也来要吃的,从而助长他们的依赖性,就像寄居蟹一样。但是,虽然这样的问题很多,但仿佛在德兰姆姆心中,这些都并不是问题。而在那个穷人的心里,这更不是问题,因为她深切地体会到挨饿的痛苦,并也希望她身边的人也能摆脱这样的痛苦,这也表现了她内心的伟大,当自己遇到困难得到解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人。德兰姆姆也是这样看到了穷人的可爱之处。
  我觉得人哪怕是身体上有残疾,或者生活上比较穷,但是,心理健康还是最重要的。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身体很健康,或者他很有钱,但是如果他每天仇视这个世界,每天心情郁闷,那么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假如一个人身体上有残疾,或生活很贫困,如果他的心胸很开阔,即使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但是他懂得如何让自己开心,懂得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懂得如何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快乐。这样就是好的,因为生活是有机会改变的,即使现在不一定富裕,但是谁能预料到将来呢。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或宽阔的心胸,也许生活上的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使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所以,有一颗好的心灵比那些家产都更重要。
  然而,在我们的学校里,却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一次,我们有一个同学从香港回来,从那里带了一些好玩的东西,送给我们宿舍里每个人作为礼物,正好其中有一个同学过生日,那份礼物理所当然就成了一份生日礼物。然而那个过生日的同学居然还问:“那么我过生日,是不是应该多给我一份礼物?”
  还有一次,我在宿舍里分薯片,我给每个同学抓一点出来,当然分给每个人的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肯定有的多,有的少。当我分到最后一个同学时,另外一个同学边咀嚼着嘴中的食物边惊叫起来:“你怎么分她那么多,只给我这么一点!”
  其实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同学们都是很追求物质上的平等的人,他们不愿意吃一点亏,他们觉得别人可以不付出努力得到的东西,那么他也应该同样不用付出努力就得到。然而,有些时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点小事上就这么“追求平等”,我想如果他不能克服这种心态,那么他在遇到一些更大的挫折,会更加痛苦的。所以,我认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应该要求自己做到比别人好,甚至最好,但是那些不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就不要要求那么苛刻,也许这是自己的一种运气,并且这些东西的决定权在于别人,那么,既然自己不能决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强求呢?例如,每个人生下来长得都不一样,有些人好看,有些人不好看,难道那些不好看的人也要强求自己长得像别人一样好看么?而且,我觉得那些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拿在手里才是舒服的,毕竟那些是自己用汗水换得的,可是如果别人送的,即使再好,当别人问起的时候,你还是会说:这是别人送的。有些人可能会很羡慕。有些人却不会当是什么,因为你这次有别人送,下次就不一定会有人总是送你。还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东西好啊!
  这也是说明那些穷人懂得分享这些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东西。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让我看到了穷人的本质。有一个记者带了140个面包到加尔各答的哈拉桥下的一个贫民窟去救助穷人,那些穷人看到面包都疯一样的冲过来,那个记者一开始还为自身的安全担忧,然而使他惊奇的是那些穷人每个人都只拿了一个面包,就很快地离开了,为的是让其他人也得到这些救济的事物。
  这个故事同样向我们表现了穷人们的可爱,他们并没有去抢更多的面包想着自己日后的事物,而是只拿了自己需要的一个面包,也同时让更多的和自己一样的人有食物吃。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很有意思,是讲“圣雄”甘地的。他有一次赶火车,在上火车时一只鞋被车门夹在了门外,结果掉在了地上,他急忙拖下另一只鞋,向第一只鞋子的方向扔过去。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那里,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双鞋或许对他很有用呢。”
  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甘地这个人,但是从这个故事我就能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做事也很为他人着想,而且他知道如何利用好一件东西,如何好的发挥这件事物的作用,因为假如他没有扔掉另一只鞋,首先他自己同样要买一双新的鞋,而那只落在地上的鞋,如果被别人捡了也无法再使用。
  这也让我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人,他们得不到或者失去了某种东西,就也不让别人去得到,即使这件事物对自己已经毫无用处,当别人向他讨要时,他也不会给那个人,他也许会想:你凭什么可以白白得到这件东西呢?
  德兰修女对临终的人更是爱护和照顾,她并不认为帮助这些即将离去的生命是没有用的。而是认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都需要被关爱,也都渴望得到爱,所以她用心去爱那些即将离世的人。而且还办了一所临终关怀院,她带着那些修女们每天到街上去寻找快要离去的人,来带回她们的关怀院,修女们用心照顾这些即将离去的人,尽管他们在自己家里得不到家人们的关爱,但是,修女们给予他们的正是这种家的感觉,家的温暖。我也认为这样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觉得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关爱,一定会含笑而去。而且,人死后是要去见上帝的,而如果他在临走之前得到了关爱,那么他带给上帝的也一定是对这整个世界的爱,但他如果在临走时,很悲痛,或痛苦,也许他见到上帝时会说出一些对这个世界的不满。
  现在,有很多人看到得了绝症的亲人,就对他们不管不理,因为觉得他们已经没救了,不需要再把心思放在他们身上,而不再管他们,甚至,将他们赶出家门,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得病的亲人也许只是身体上的疾病不能治愈,但是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得病,而如果将他们抛弃了,换来的可能是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为什么不将他留下来照顾他呢?既然他是快要离开的人了,那么为什么不让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过得更加幸福呢!而且我认为,心灵比药物更能治愈人的病。
  德兰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这说明修女对待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她爱她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我们也应该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即使他们平日里对自己有多么不对,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能力可以完成他们的心愿,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帮助别人。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非常困难,他们是弱者,需要帮助,也许我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他人完成一件他们自己很难完成的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帮助他们呢?那更何况是快要死去的人了,我想,如果一个人真的有爱心,他一定不会在意这个生命是一个什么的生命。而且,对于一个快要死去的人,为什么我们不愿帮他们完成他们自己仅有的一点愿望,因为帮助了他们,可能就等于完成了他们一生的愿望。但也许会有人这样想:如果我帮了一个快死去的人,那么,他用什么来回报我呢?我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好处呢?
  我真不希望会有人这样想,因为如果他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一定不是真心帮助人,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而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我想这样的人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有别人用和他同样的想法来“帮助”他的。
  有很多人都问过德兰修女一个问题,就是德兰修女每天这样帮助人,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她帮助,她如何能够帮助的了这么多的人呢?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常常想这个问题,而且我一开始还时常认为德兰姆姆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那时想,毕竟德兰姆姆的力量是很单薄的,她拯救不了那么多的人。但是,我忘了,德兰姆姆身体的力量虽然是不足的,可她的那颗心是那样的开阔,她的那种意志是那样的坚定。
  德兰姆姆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是令我难忘的,她的回答是“对一个人是有意义的。”是啊,我们总是去看事情的结果,而忘记了去分析事情的结构,这件事情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忘了去看这个重要的问题。想一想,如果没有一个一个去救助,怎么会有最后大家看到的那个结果。什么事物不都是从0开始,从1做起的么?哪有一顿饭吃成的一个大胖子?
  有的时候,我看到那么一厚本作业题,就开始泄气了,心想,这要做到什么时候呀!但是,再一想,只要每天坚持做一点,最后就一定能做完。
  德兰修女和其他的救助者不同,她是完完整整的将自己的一生全部付出给了穷人,这就是她的工作,她的一切想法和思想都是为穷人准备的,她甚至不为自己着想一点点。德兰姆姆一开始为了救助穷人,必须要学习医术,在美国的一所圣家医院学习,在那里学完功课至少要两年的时间,而德兰修女等不了那么久,她自创了一种“速成学习法”,就是减少睡眠时间,一天学习16个小时,最后,半年不到就学完了两年的知识。
  这非常让我敬佩,因为谁都知道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们现在努力的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过上轻松快乐的日子,而这个目的就可以鼓励着我们努力坚持学习,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耐不下心来学习,毕竟学习是有些无聊的,但至少我们是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学。可德兰修女这样努力的学习,是为了去救助那些病人,就等于说她的学习并不是直接为自己的(也许在她心中为穷人就是为自己),而这时,是她的选择是她的毅力鼓励着她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了这么多的东西。
  德兰修女在不愿意有医院,她愿意把病房设在临终关怀院里,她不愿意有太多的职业医生,她只需要两三个做医生的义工愿意免费值班就够了,并且她不希望用任何治疗仪器,因为如果有了这些东西,病人就会被分类,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普通医院的问题:一旦有了医疗设备,人们一定会将医疗对象转向那些还有救的病人,而那些没有医疗必要的病人了,就又被遗弃了。德兰修女就是怕这样的问题再出现,就没有安放任何医疗设备。
  这个做法也让我很震惊,我震惊的不是因为德兰修女的这个做法本身,让我震惊的是她是如何有这种想法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如何能更好的拯救那些穷人、病人,这时,我们就会想到放一些仪器在关怀院里,并认为这是对病人最好不过的了,而到这里,我们就一定会停止向下思考,所以我们也就不会再有像德兰姆姆那样的忧虑。但是,德兰姆姆为什么会有这种忧虑呢?我想,这也许就是她的思想方式比我们更加严谨,更加周到,我想,每当她想到一个问题或决定要做什么的时候,她不仅会想如何做这件事,她还会慎重的考虑到这么做,事情的结果。所以她便会发现这样做对那些人的不利。这一点让我很敬佩,因为我就常常因为没有将事情计划好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并且,这也说明姆姆不论做什么,她首先想到的是会给那些穷人带来好处或者坏处,当然她会更主要的想到对他们心灵带来什么。
  德兰修女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是和那个时代的风格有着很好的映衬,虽然我对那个时代并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那是个充满战争血腥的时代。战争是因为很多原因而爆发的,但我觉得那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缺少爱,他们不爱其他人,也就得不到别人的爱,从而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性。他们都很自私,希望可以统领整个世界,大家为了土地战斗,而却忘记了那些土地上的人们,也会导致这些人心灵充满仇恨。而德兰修女做的,是和他们大大的相反,德兰修女用那无私的心,爱每一个,也让每一个人心中充满爱。
  但是,德兰修女有许多的思想也使我不太理解,例如有一次她在将要离开修道院时,对神父说了一席话。她是这样说的:“神父,如果这是上帝的工作,就一定会成功。如果只是我的工作,那么就不会成功。”我不明白为什么德兰修女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这是她的宗教信念。
  “一切为不幸者做的,就是为耶酥做的,若不是为耶酥而做,则毫无价值可言。”这也是德兰修女曾经说过的。我想,德兰修女也是依靠着这种信念做了这么多的善事,并且把自己的一生都付出给那些穷人。她还常说她是把那些穷人看成了受难的耶酥。也许这样也证明了耶酥的神圣和伟大。
  修女还说:“人如果不能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酥,就不可能把这种服务进行到底。当我们服务穷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耶酥。”这么说,这样的付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基督徒可以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他们在那些穷人身上看到耶酥的影子,所以他们付出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像他们这样付出的,这也一定是发自德兰修女内心的。
  在当时,对于德兰修女有很多支持她做法的人,也有一些反对她的人,或一些客观因素,但在她心中,爱是最伟大的,所以我想,这也是帮助她走到最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她知道爱人很重要,所以别人对她的爱她也会看得很重。
  在书的最后,我看到了世界对德兰修女的一些评价,其中就有说她超越了宗教。我去年暑假的时候,看了一本讲宗教的书,叫《宗教的历史》,我当时认为,宗教是不可逾越的,当我看这本书时,也有过这样的问题。让我觉得伟大的是,德兰修女没有一点狭隘的宗教观念,她从来没有因为他们是信仰其他宗教所以排斥他们,她只是用心去爱护他们,让他们得到爱。德兰修女确实超越了宗教,我认为,她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她帮助那些即将去世的人行他们自己宗教的仪式,但她一点也不去干涉他们的宗教。而且她超越了种族,她在加尔各答帮助穷人时,使有些姓氏高贵的女子也来帮助服侍那些没有姓氏的所谓“贱民”的穷人。这其实在印度是不允许的。但是,却因为德兰修女的所作所为而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有一个初到加尔各答的人问当地的一个印度教徒:什么是基督教?印度教徒回答:付出。
  我想,德兰修女的行为已经可以让一个印度教徒对基督教做出这样的回答,只能说那些人被德兰修女真正感动了。
  有一次在看书的时候,读到德兰修女救助那些即将死去的人的地方时,就又想起了去年写的那篇《妞妞》的书评,现在,越发觉得妞妞的一生是幸福的,德兰修女在临终关怀院做的就是让病人得到爱,而妞妞的父母也让妞妞的余生过得充满爱,也很幸福快乐。我想,一个人的余生如果在爱中度过,那么他是很幸福的,他感受到的都是人世间美的东西。而一些人却在自己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去寻找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谁说妞妞不幸,我觉得认为妞妞不幸的这些人才是最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死亡,他们畏惧死亡。
  看完这本书,我有了这么多的想法,但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也像她那样也去爱每一个人呢?现在,有很多爱心人士每年收养一些孩子,或者是贡那些山区的孩子上学,但是我想,如果像德兰修女那样用心去服侍那些穷人,应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现在有很多穷人或乞丐已经“变质”了,他们为了乞求到钱,不惜用各种欺骗的方式,并且还组织成团伙一起欺骗。我认为不是人们不去爱他们,是他们间接地阻止了我们的爱,在他们心中,爱的概念已经被摧毁了。想想,他们真的很可怜。但我想即使我们不能去爱那些人,就也不要再去伤害他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