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舞的两种模式(国标舞)

 绿茶清清 2010-10-04

练国标舞的过程,可以大体归类成两个组成要素和两种模式。

练舞的两个组成要素:第一双人舞一定要有一男一女,两人就是彼此的舞伴。我们把这个成为练国标舞的主体。第二是两个人通过学习和比赛,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

练舞的两种模式区别的主要特点,就是对这两种要素的取舍。

第一种模式,是业余舞者的模式,通常是男生或女生,偶然在一些场合接触到这个舞,然后对这个舞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就有了学习和跳好它的冲动,就去参加学习班或找小课老师。业余舞者有些是从交谊舞转学国标的舞者,大多都是先有了舞伴,然后再去参加国标舞的学习深造。就是说,他们通常是先有了主体,再有技术,而且无论在练习和比赛或是平时相处,他们都是先注重主体,再注重技术。

第二种模式是院校的模式。学校招了一个班的学生,通常先不管他们的男女配对,而是从基本功和体能练习学起,第一学期基本上都是这些基本的东西,一个人练习就可以了。到了第二学期,才开始两个人的配合练习。这种时候两个人跳的都是基本元素。到了第三学期,才是比赛组合和比较固定的两人搭配。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舞伴关系是相对松散的,而且因为学舞的女生比男生多,通常在比赛或学校考试的时候,要一个男生分别带两个或三个女生,跳完了第一组再跳第二组,所以,同学们对舞伴的概念比较不在乎。就是说,这种模式重视的是技术,而不是主体。

虽然如此,但有些有志向的学生,从第一学期起就会有意识的寻找自己适合的舞伴,为以后更好的进军舞坛做第一步的准备。而学校对学生舞伴配对,是鼓励他们自由组合,希望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且,也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有固定的舞伴。就是说,学校只是碍于教学形式上才不得以采用第二种模式,因为老师也是舞蹈的过来人,深知舞伴这个主体的重要性,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还是希望学生能从开始学习就能有固定的舞伴。

因为从学校这样的氛围下出来,所以专业院校的学生,对固定舞伴的概念不是很强调,而是先从技术去衡量,技术相匹配就做伴,一方水平高一方水平低点,通常没有耐性去等,而是另找技术更匹配的舞伴。特别在一些比赛后,这种拆档散伙的现象更频繁。国际上也流行这样的做法,就算是顶尖的选手,在重要的比赛后,成绩不好,觉得两个人再跳没多大发展空间了,就各自去找跟适合自己更匹配的舞伴,以提高或保持自己的排名。

其实,每个练舞的人,心里都明白,练舞的技术,除了个人技术外,还有一个两人配合的问题。各人技术还好办,自己练就行,两个人的磨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配合默契的,就算是世界冠军麦罗,换舞伴后马上就屈居第二,并不是因为他的新舞伴技术不好,他的新伴丹纽特也是黑池排前几名的选手,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人的磨合还不够,看上去还是不够协调。

所以细分下来,第二种要素其实除了分男生和女生个人的技术,还有两个人配合的技术。而两人的配合技术,也是基于第一种要素,即练舞的主体的--两个人的舞伴关系上。只不过学院学生和国际选手,他们的技术比较的过硬,配合起来,需要磨合的时间不会太长,所以,这方面的矛盾才比较的影响不太大。但其实他们心里都会有一个比较,究竟两人继续练下去还是另花时间去磨合,两个成本哪个更大?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业余选手,本来就没多少时间去练习,如果频繁更换舞伴,更是难以练出成绩。所以业余选手对于换舞伴,更是要慎重。而且,成年人不比少男少女,成人更注重情感上的稳定。因为国标舞,除了技术外,或多或少,两个人因为长期的练舞,总有感情的成分在里面。

总的来说,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作为练舞主体的舞伴关系,明显比技术重要。不合适的舞伴关系,可以暂时维持;合适的舞伴关系,就应该坚持下去,才能在技术上更稳定地发展。两个人的矛盾是每对选手之间都有的,关键是怎样去处理矛盾。如果因为技术上的见解不同而争吵闹别扭,就会伤害到两个人的关系,伤害到主体。所以,最成功的练舞方式和练舞历程,应该是不吵架,而能由始至终都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为解决问题而去讨论争论,而不是恶言相对。

所以,我们练舞的每个人,先问问你自己的心,你是看重主体,还是看重技术呢?一定要取舍,你宁愿选哪一个?

心是自己的,自己欺骗自己的心,没有必要,而跟舞伴对话,也应该先问问自己的心,这是不是我的心里话。跟舞伴去说,违背自己的心的话,同样没有必要。两个人的相处方式,最好是坦诚相对,特别是舞伴之间,这样才能相处得更和谐更长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