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特点初探

 昵称2671990 2010-10-04

 



    思路在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形成文章结构的基础,狭窄而落套的思路,会使文章的结构板滞僵化;开阔而有创见的思路,则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新颖独特。经济应用文虽有特定的格式,但也要有创新性、针对性,因此,思路的锻炼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包括已普遍达成共识的、作为经济写作基础的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更应包括未被人们高度重视的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即要求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这两种思维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创造性成果的产生,都包含有两种思维的运用,两种思维相辅相承,才能更好地反映并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试就经济写作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作一些探讨,它体现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

   一、规约性下的自主性

  经济写作的启动具有规约性。经济写作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但它是要受客观条件约束的(有的是受命于制文机关,有的要服从于客观规律),都要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为指导,要忠实地体现制文机关的意图,如作为国家行政管理重要工具的公文写作,假如不受这些制约,可以随心所欲,任意掺杂个人的想法和看法,以及混入个人的情绪,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主体的思维就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写作主体的思维虽不可以背离自己赖以发生的客观基础、社会环境,以主观去随意剪裁、编织客观,去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但其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尊重并突出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特性,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将上级的指示精神、当前的客观形势、别人的管理经验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新观念、新措施、新办法。特别是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如实际工作中,一些文件的产生就是来自于写作主体、工作人员事前对领导的参谋和建议。这种有上有下、上下结合而产生出来的文章,对于防止主观性、片面性,使经济写作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实际、富于针对性是十分必要的。而那种完全由写作指挥者交待写作任务时采取“定调子、设框子、搭架子”的方法,是不利于发挥撰文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只会造成写作主体对领导的依赖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客观条件的约束,经济应用文就失去了其权威性;而没有写作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经济写作也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收发室”。两者统一,才会使思维更符合客观实际。

   二、定向性下的多向性

  经济写作的目的具有定向性。经济写作的目的、主题一经确定,写作主体的思维就要服从于既定的目标。这是一种静态思维,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它从一开始就要求必须排除歧义性,以唯一的可行方法追求结果的准确无误。如写作中常用的“三段式”写法,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因其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而被人们广泛运用,但若将此简单化、程式化,就只能是一种被动的、“被设计了”的思维。

  因为,众所周知,社会事物是异常复杂的,它除了同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其自身的内在变化规律也是包罗万象的。因此,我们还必须要有多向性、动态型的思维方式,当一种方法、一个方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应能主动地否定这一方法、方面,而向另一方法、方面跨越。如向正向、侧向、反向等多种方向进行想象和联系,而不应满足于己有的思维成果,力求向新的方面、领域探索,追求结果的丰富性,这样才能进入到较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如调查报告的写作,面对复杂的写作对象,应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个疑问,以便抓准实质的问题;能随不同情况“换元”思考,产生新的思路分析问题;当问题遇阻时,能转向思维、侧向思维,以寻找新的思路解决问题。

  失去明确的方向,经济写作就找不到出路;但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走向错误的路线,它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两种思维结合,更能使思维趋于完善。

   三、有序性下的跳跃性

  经济写作的过程具有有序性。其纵向集中的逻辑思维方式,往往表现出机械的线性的形态,主要以由简人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直线思路进行思考。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有充分的根据,都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律和规则。这种习惯性思维的特点,虽然便于人们掌握其规律、形式,能较迅速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但易使思维陷于僵化,给人们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不大,往往带有“例行公事”的特点。

  由于现实生活是新鲜多彩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思考问题就不可能遵循某一种固定的思路和方法,除线性思维方式之外,还可以有面上的、立体的、发散的、联想的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呈现出跳跃性。其深层内涵就因为客观事物是有内在联系的,若两件事物在深层次里,或结构上、或内涵上、或功能上有某一点少而精的共同性,思维就可以出现“龙门一跃”。这是思维过程的质变方式,它表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相交某一点,即思维经过一次跃迁,进而“豁然贯通”。如经济新闻写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们由一些细小的事物,引发联想,触类旁通,从而感知到事物的整体和实质,感知到事物背后的重大的新闻价值,于是追踪采访,写成了一篇篇以小见大、主题鲜明、事实充分的新闻力作。

  没有一定的规则、程序,经济写作的跳跃性思维就会成为具有冒险性的无序思维;而没有了自由度和灵活性,经济写作的有序性思维就会变成形而上学的僵化的思维。两者互相补充,方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平实性下的新颖性

  经济写作的表现形式具有平实性,这体现在语言、表达及结构形式上。语言是思维的体现,特定的思维决定了语言的选择及运用。由于经济写作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其语言表达很强调平实、准确、简炼。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叙述是平辅直叙的、说明是平实简朴的、议论是简要概括的,而且较少运用抒情、描写。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固定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其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

  但经济写作要体现出写作主体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出思维本质的新颖性,其外在形式也应具有新颖性,而不能平板、落套,它可以反过来更好地反映创造性思维的内容,从而加强新观点、新设想、新规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思维表达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善于使用新的概念、范畴、符号、模式、图样等形式来表现创造性思维成果。如经济写作中形象的语言,特别是群众中生动丰富的词语,一些新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及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可增强文章的新颖性,必要时还可进行拆词、仿词的变动。同时,表达形式也可灵活运用,如经济写作中少不了的数字,为避免枯燥乏味,在一些不是很讲究数字的精确性的地方或作为精确数字的补充说明方式,也可运用化小法、转换法、替代法等,以使数字更生动具体,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及新颖性。在结构形式上也可不拘一格,灵活设计,让形式服从于内容。如可借鉴新闻写作中的多种结构形式来很好地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

  失去平实性的风格,经济写作就显得华而不实,没有实用价值;而不注意表达形式的新颖性,经济写作就味同嚼蜡,毫无新意。两者协调,创新思维成果才能表现得更充分。

  掌握经济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对于我们在经济写作中正确地理解并准确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对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必要。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