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五十五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五十五 


[原文] 


[55]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古文正解] 

   在物为道,在修为德。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襁褓乳眠,诸尤莫近;与物天接,众危不侵;弱柔勃发,精之至也;号动不损,和之至也;悦爱不咳,性之真也。 
   故,道贵无,德贵虚。虚则静,静则柔,柔则和,和则正,正则常,常乃道,道乃恒久也。 
   万千一道。错而失之者,道亦失之;同而得之者,道亦得之:在体为葆,在性为真;在生为养,在志为怡;在知为明,在事为能。在身为完,在外为全;在一世为长保,在身后为永寿。善矣哉!是谓得道。  
   


[今文正解] 
    存在于物则为道,用以修行则为德。 
    含德深厚的境界,就好比是新生的婴儿:襁褓中安享母乳睡眠,一切忧患不能靠近他;与外物以天性相对待,各种害兽不去侵袭他;骨弱筋柔却肌体蓬勃,精力充沛到极点;不停号哭动作却不会损伤健康,机能合和到极点;人见人爱而他却不知道发出笑声,性情可谓纯真无比。 
    所以,道之贵在虚无,德之贵在虚容。虚容则清静,清静则柔弱,柔弱则合和,合和则端正,端正则恒常,恒常则合乎大道,大道则是长久。 
    万千事物都归属于一个大道。违背大道而与之相失,道也会使他有莫大损失;顺同大道而与之相得,道也会使他有莫大获益:生机可葆养,性情可纯真;生存可安养,志趣可愉悦;知识可洞明,做事可技能。自身可完善,对外可周全。活着则安定一生,死后则万世不忘。至好不过啊!这就叫“得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