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九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九
 
[原文]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也;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古文正解]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
   道恒无物而生不可息,动不可止。生动之中,不过和以中正。是以反者为动:有余损之,不足补之。棱出者磨,木秀者折,花盛则谢,独富则破。其失众之力也,和之基也,故为挫。
   夫物长人生,唯厚己而厌与。功成徒居则为害,名遂空恃则为忌,尊爵厚禄则为嫉,而况骄乎?碍于人撄于心,故曰自遗其咎。
   道隐无名。生万物而不失,以其无物;作天下而不去,以其不居。无私无争,无为无执。功成名遂,莫若身退,天之道。

[今文正解]

    柔弱无为是道所取用,因此上善若水;反向发展是道所运动,因此要功成身退。为什么呢?
    完满是不可以追求执著的。大道永远没有物象,而它的生作运动瞬息不停。这天地万物的生息运动过程中,不过是以中正和合状态作为常正。因此,反向发展是道的生动所在:把有余的损害掉,把不足的补充上。
    把持盈满不如放弃,打磨锐利不可长保,棱角突出首先遭到磨损,树木高大首先折损,花开满枝也意味着凋谢的开始。而金玉满堂,独自富足,谁能够永远守的住?坏人会觊觎,子孙会败坏,迟早破落。这些挫败,就在于他们失去了群体的力量,没有了和谐的根基。
    物的生长人的生活,都是极力的丰厚自己,厌恶施与。这不是天性所在,却是生存的社会状态。大功告成了还要徒自居功,只会妨害其他而遭到排斥;名份得到了空自依恃,只能是他人心里的多余而遭到否定;爵禄丰厚本身就是他人所嫉妒,何况还要骄横跋扈呢?妨碍他人生存搅扰他人内心,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埋下祸根。
    大道隐藏无所名号。生万物却不曾消失,因为它没有物象;作万物却不曾被舍去,因为它一无所居。无私无争,也就无为无执。功成名遂,莫过于归退,才是合乎大道,才能够获得长久不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