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有的变化突然,有的变化缓慢.孩子的穿戴,交往,说话方式,走路姿势等一些细节的变化已告诉我们,他们在变.这些变化,基于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提倡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学习相应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从容面对孩子,感受他们脱离幼稚,走过躁动,步入成年的全过程,体会孩子成长给家庭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今天要带您一起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四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 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 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 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 家长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 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总之,您要成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让孩子烦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异性朋友接触的孩子,会很小心,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纸条,一次不期而遇的单独接触被家长发现,使得对方受到伤害,会加紧通风报信和联络,结果,两个人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终于弄假成真.家长在这里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其次,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担,而家长只会施压,不会减压,孩子就会对家长逆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宽容,无休止的批评唠叨,使得孩子去寻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谈恋爱的缘由.再有,亲情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亲情,孩子很容易到异性身上寻找亲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闹离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里缺乏安全感.家长常年奔波在外,无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别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独,也会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二,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 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 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 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 什么是人生观 什么是幸福 我要的幸福在哪里 ……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应该说孩子需要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是从物质上更多的满足到精神上的引领,他们都需要.这样,孩子们才能逐步摆脱幼稚,建立现实的,客观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充满幻想,无拘束,无责任,无忧虑,超现实的青少年时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认为关心照顾孩子就是帮助,而不知道过度的关心,照顾,使得孩子动手能力差,在同学间显得很笨拙.很多家长认为批评就是帮助,结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长. 家长很愿意帮助孩子.孩子却不是什么人的帮助都接受,这里包括家长.孩子获得帮助有前提条件,必须是他信任的人.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懂得自己学科知识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帮助.在人生观上,他们需要有才华,信服的人的帮助.在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他们也要是自己喜欢,需要的人. 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孩子的年龄越大,拒绝家长帮助的越多.经验告诉他们,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 家长要选择时机.当您不能够给孩子帮助的时候,请您请教老师,或者求助于专家,这样孩子容易接受. 下面是两位初二同学写给家长的信,希望你们读后有所悟: ● 实验中学政教处阳光驿站主办 家长版 2008年5月总第8期 心语 星空 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了,我现在正收起悲伤,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生活上,您也尽管放心,儿子现已是个大男孩了.在学校里很好,咱们从农村出来,有比较强的自理能力,与同学处得很好,您教导的那些为人处事之道,我都记在心中.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谈笑,那个时刻,我们之间的距离多近啊!偶尔,我也会感觉到"代沟"的存在,但是,爸妈,我始终把你们当做我最亲爱的人.你们知不知道,有时候我夸耀着说:"爸爸,妈妈以后我成才了,赚了钱,一定带你们到夏威夷转一转."我是多么希望这一天早点儿到来啊!但我知道: 秋实还需冬寒…… 化蝶还需破茧…… 收获还需耕种…… 自然规律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相信儿子,儿子在一年以后的夏天,定会交份定您满意的答卷! 千言万语归于一言,您们是我至亲至爱,最值得骄傲,感恩,感谢的人! 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母亲节快乐! 您的儿子 WT 初二(11)班 亲爱的爸爸,妈妈: 相信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坐在我现在的位置. 这是您为我开得第四次家长会了,前三次不管是好与坏,您都来为我开了.这次我又让您失望了.我的成绩您是已经知道了.我至今还想着上次回家发生的那一幕:"考得怎样 "你们用期待的眼光等着我的回答,我却只有三个字:"没考好!"听后您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我知道你,你是没有失败就没有辉煌,没有这次的失利就没有下次的第一!没关系,期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初二."爷爷,奶奶的话也都是安慰鼓励的话!我真想哭!爸妈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不能落泪! 那天下午看到前十名的同学,满面春光的领取奖品,看看自己却是满身伤口,身心疲惫.此时是你们的那番话,让我收起悲伤,重拾自信. "再苦也就是这几年!""咱农村人除了去上学寻求自己的出路外,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你们经常鼓励我的话.这次考试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现在我知道,我面前有一扇门,门上有三把锁,钥匙需自己打造,它们就是乐观,坚强,追求.环顾一下,自己跌倒的地方往往都是通往成功的大门.或许,眉头一紧,成功便失之交臂;或许,咬紧牙关,成功便向自己靠近. 于是我审视了自己的心态."你的心态,好吗 "每个清晨我这样问自己.痛苦的应当忘记,深刻的留做教训.考试失败了,人生不可以失败,我在深思之后微笑,我选择了乐观,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追求!跌倒了,自己舔净伤口,我就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二次,我会走得更稳. 对父母说说心理话 在学校里,我们就只有学习,虽然有其他因素的烦忧,但是学习毕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也知道,所以也不用您们多做担心,你们如果越加收紧束缚在我们身上的丝线,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的学习,而且因为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受到管束多了以后就会对你们所强调的一些事产生较为叛逆的做法;你们越不叫我做,我偏做,气死你们. 其实,你们不用过多地提醒我们需要干什么.因为我们都明白,也都知道该做什么.你们唠叨得太多,只让我们觉得烦人,受不了……这样不仅浪费你们的宝贵时间,也使事情得到相反的结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每个孩子都有自知之明,适当的提醒才有利于我们发展,希望你们多多采纳我们的建议,做个明智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