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围城》

 落叶追风 2010-10-07

再读《围城》

                      冬之鸣泉

      记得我第一次读《围城》是从好友那借了的,当时就深深的被钱钟书先生那而幽默诙谐又犀利辛辣的辞笔所吸引。前一段日子,在西安的一天小街又看到了此书,于是买了下来。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先生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追求终极目标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在仅仅成为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人适合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对于这句核心句的理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矛盾的结合的真实写照。这正如书里的主人公方鸿渐一样,他善良而软弱,聪明而虚浮,虚无大志,一事无成,爱情上有爱不果敢,为个人辗转奔波,荒唐百出,浑浑噩噩。眼下我已经大三了,回想往事,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如同广大学子一样怀揣着一颗大学的心,为考上大学而追求,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日没夜的季节。终于,等到了那么一天,我走进了“大学”这座城。然而没有了父母的束缚,没有了老师的督促,一个走向思想自由的我惶惶间度过了两年。耐不住城里的生活时,想着怎样才能出去,或许出去了就会有更好的前途。其实,那只是自己的一种虚妄的奢求,“大学城”外并不比里面好多少。有时间处于城里我亦曾想过,大学读不读其实也无所谓,只要把握住现在即好。当我明白了这一切的一切时,便不再虚无的去急于走出城去,享受现有的资源,追求可以追求的目标。然而,城外的多少莘莘学子还在为走进城里而奉献上他们的青春。也许,这就是城的“魅力”,虚无的“魅力”。

      析解《围城》者众多,但唯一不变的是,当析解完这一切时,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生活在继续,生命在活跃,把握现有,切莫虚妄,这才是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