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

 昵称1705697 2010-10-08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策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

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学习兴趣

二、点拨

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

总结延伸

 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

教学反思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板书设计:

                12、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读轻声,读翘舌音,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习作3》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 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 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 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 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 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 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 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 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誊写。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3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是前鼻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要注意把中间一写长一些。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永远比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的内涵。(明确: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永远比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2):写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第一、二段,初步了解鼎湖山泉水的特点,背诵第二段。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点拨新授,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这一段。

  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讨论交流: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

  2、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4、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2、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

    (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

   4、尝试背诵。

    (1)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会读吗?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2)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

      出示那像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完成题检测题的情况,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杰作  看其形

             凉丝丝的

       谈感受   乐  池

             沉  醉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的意思。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20、《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2)是谁遭到了厄运?(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板书: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诺贝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残废

     指名读课文。

     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

   课文片断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b、评价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