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波罗登月工程》当然是假的――既然撒了谎,没辙,还能咋办? - wanshi的日志 - ...

 沙僧 2010-10-08

《阿波罗登月工程》当然是假的――既然撒了谎,没辙,还能咋办?

默认分类 2010-10-02 05:55:35 阅读442 评论3   字号: 订阅

《阿波罗登月工程》当然是假的――既然撒了谎,没辙,还能咋办?哈哈~~~
[ 最好的坏蛋 ] 于2010-10-01 21:52:5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据称(之所以说据称,是因为这个工程根本就是假的)――50年前,美国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美国说: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哈哈,注意,上面的话,基本上是根据质疑者的意见修改了写出来的!

【美国说: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哈哈,照着NASA的说法,那么美国对月球应该是已经了如指掌了!但“登月”却从未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带来任何影响。

●40年前的火箭、通讯、控制、计算机技术水平都能连续数次让人往返月球、地球。现在却不能够了,据称还要十年才能做到载人登月。。。哈哈~~~
●吹牛说“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但是几乎没有听到哪家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个人以参与计划而自豪的或得意洋洋的――这事情有啥好保密的?无他!一切都是谎言呗!子虚乌有!
●登月谎言与公众利益关系不大,并没有直接的、真正的损害美国或世界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各方对揭穿此谎言并无特别的法律动力,故此美国对此笑眯眯的置若罔闻!

  1、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 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 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2、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
  美国直到1967年 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 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 18个月,怎么可能到 1969年 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3、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月面白天可达到 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 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4、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 46小时才可能得到。
  5、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由于重力加速度不同这种速度应该与地球上不同。
  6、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 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有10%(约 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

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或许,美国政府在登月中确实存在一定(或者巨大的)欺骗行为而让阿姆斯朗不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