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最好把建筑当作一种认识生活进而欣赏生活的经验,不要把它当作一种职业,这是享受建筑的不二法门。 2.建筑是一种心灵习惯,不是一种职业。 3.上学,抱着通识的心情去学专业才是正确的态度,这样说,并不是要你不重视专业,而是自专业的学习中,注意通识的精神。何谓通识精神?就是置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原则、原理。我们知道,不论是哪一种专业,要学好,都要把人群与事理放在心中,都要把握事物的逻辑关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都要能使他人理解这种关系,接受此一事理。这也就是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那个" 理"。 4.其实在任何行业中,雄辩与说服都是很重要的,只是为专业判断的需要,他必须使用图面或其他的工具来加强其效果而已!牢记学画图的目的是表达,你就受用不尽。不要以为透视图就是表达,或电脑动画就是表达。那只是辅助的工具。重要的是如何充分沟通观念,如何使决策者或社会大众信服而采用。你学习这些,你就不只是学建筑,你学的是在社会上争取机会的能力。 6.在上世纪现代主义流行的时候,明晰(clarity)是沟通的基本准则.建筑被视为一种视觉艺术,它所传达的意思要很明确地表现出来,才能产生共识与共鸣。可是自上世纪后现代来临,明晰为含糊(ambiguity)所取代。建筑不用眼睛看,而变成一种观念了。眼睛人人都有,观念却不相同。因此由视觉接受并欣赏的艺术是可以大众化的,由观念接受的艺术只能有这种脑筋与思维的少数人欣赏。小众艺术或分众艺术的时代来临,而建筑却矗立在大众的眼前。 7.群众运动与政治家一样,对人世的态度要走中道。在创意中蕴涵着不偏不倚的普世精神。 8.一件艺术品只考虑雅,会排斥大众,是他们无缘近雅,只考虑俗,一味地只顾吸引大众,则会使他们沦为庸俗。 9.建筑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满足大众的期待中,提升大众的精神生活品质。那么我们就要深究,大众的期待是什么?怎样去寻找有格调的大众需求?我觉得建筑的学者们在学术研究课题上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展是很可惜的,也令我十分不解。 10.要在建筑师这行业里成功,必须具备很多条件。首要的条件就是结交朋友的天性与推销自己的能力。道理是很简单的。建筑是一种以创造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行业。要怎样让他人知道你是有创造力,又值得信赖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建筑师必须同时具备艺术家与商人的性格。可惜的是这两种性格极少在同一人身上出现。 11.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建筑师,会在比图中花上极大的心力,多方面思考,希望得到评审者的青睐。可是在评审的过程极少有机会深入了解设计的内涵,只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以表现的技术、建筑的造型、个人的偏好作成选择。然后几个评审人员的意见平均得到比图结果。所以比图在建筑师的选拔上,只有程序上的正义,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也不能选出最优秀、最适当的作品。平凡的作品反而容易入选。 12.年轻的朋友,你听到这里是不是会感到沮丧呢?不用怕,你要相信机运和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全你的梦想。人生本来就是一出难以推测的戏剧,你要学着勇敢地做梦,但却豁达地接受一切遭遇。如有这样的态度,你会觉得建筑仍然是很好的行业,它使你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它使你知道怎么享受精神生活,悠游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