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调查报告及建议

 lin grace 2010-10-09

【摘 要】通过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用英语的授课状况、教学模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对此提出了四条相关建议,目的在于对《新课标》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状况作阶段性的总结,以期对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从20073月份开始,受都匀市教研室的委托,笔者参加了市教研室举行的英语“推门课”评比活动。从三月份到六月初,笔者随听课组深入市周边十多所中学的英语课堂,进行了听课活动,并与所在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这次活动本着对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主要包括几项内容: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三个月的听课、交流,笔者对《新课标》下都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本着发现问题的角度,笔者对这次听课的相关感受进行整理和沉淀,目的在于对《新课标》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状况作阶段性的总结,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理念现状
  在与英语老师访谈交流和听课中发现,70%以上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以课本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中心,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试教学倾向严重。听课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时间讲解语言点,教师过度侧重对知识点讲解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课堂上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时间很少,老师常用机械操练取代学生的真实交际。即使给学生时间操练对话,大多数老师开展的教学互动都不具备真实的交际意义,而仅是一种变相的机械强化,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真正研究过新课程标准的老师很少,他们对新课标的了解主要来自听讲座、参加培训或其他渠道。许多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入,而忽视学生的语言输出,从而产生英语教学中输入与产出的不平衡,造成语言教学事倍功半现象。
  2.使用英语授课情况
  只有少部分老师通过增加课堂上英语的使用量和频率营造英语课堂氛围。大多数老师把课堂教学失败归为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授课活动,归为学生素质低、英语底子差。75%以上的老师用中文授课,或中英文混合使用,语音语调欠标准,语音面貌比较严峻。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传统形式的粉笔加黑板,最多使用一些简单教具,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机械,有些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教师忽略学生的消极反应,导致老师和学生达不到互动的效果。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源在于:首先,目前农村初、高中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很多老师学历较低,自身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其次,班级学生容量大,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另外,还有部分老师习惯于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课堂气氛的作用。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的单向教学模式,学习惰性普遍,课堂氛围因此难以活跃。
  3.教学模式的变化
  目前,正在强调要在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重讲轻练,忽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但无视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生搬硬套教学参考书。部分老师布置任务时指令不清,学生无所适从,导致任务教学不能真正实施。新教材对教师要求较高,而多数教师在专业能力上不达标。大多数教师不太明确任务型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有的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做练习,认为任务型教学只适用于条件好的学校,学生基础好、素质高才能实施。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开展任务型教学是浪费时间,因为其结果只是训练学生简单的口语能力,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知识。以上这些错误的理解,造成了教师仍然坚守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
  4.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大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淡漠。多数老师上课时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也不重视语言文化意识的传授。大多课堂上,学生就像被教师操纵的机器,被动接受教育。多数教师采取翻译法和听说法,进行程序化的技能训练,其教学目标是讲授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应试能力。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所提高,但在具体语境中却难以表达自己,语言文化缺失现象仍然普遍。很多老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甚至一些老师不知道上英语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同时,由于教师坚持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要任务,教师根据教材和参考书按相对固定的程序实施教学,以此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的教育被遗忘。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不少农村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两方面的知识上本身就有所欠缺。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建议从以下四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1.进行观念革命,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动”中学。因此,农村英语老师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标》的理论精华,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中心呢?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在科学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其个性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应当记住:“Teach me,I know. Show me,I remember. Involve me,I learn.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维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通过各种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扬合作精神;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量给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互信的师生交流渠道,定期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融洽关系。
  2.以任务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个要求,同时鼓励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强调从“学”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在此模式下,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用英语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和参与,获得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学”和其过程,并以任务为驱动,以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特点。这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体现了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基本理念。
  3.注重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给学生以“渔”,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明确学习策略是宏观的,而学习方法是具体的。有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才会有效。例如,学生学会了运用自我测试的学习方法来巩固学习成果,那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文化交流。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只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才可能促成最大效果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提高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其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语言文化教育:(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2)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吸收英语文化,促进其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师应灵活机动地将语言和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学生语言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改变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力量
  旧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英语教学需要。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使评价内涵得到更新。广大教师应意识到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过程性评价就是行为评估,重视创造与思考能力的开发,靠长期的学习和实际运用来完成。教师要尝试运用过程性评价,如何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但实际上,农村现在基层的英语教师在数量上还很缺乏。另外,不少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英语教师并非本专业出身,其教学能力偏低,不够专业。提高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师资水平迫在眉睫。如果不能真正解决农村的师资问题,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将是一句空话。由于在职教师们平时进修、到外地交流的机会很少,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很难提高,常常是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给教师们多创造外出进修的机会,聘请相关专家对他们实施现代教学技法的培训,使他们能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方面,笔者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应倾听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要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问题,多考虑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实际及其相关的问题和矛盾,否则,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目前而言,很少有基层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新课改,因为这样做意味着较大的风险。要想真正让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使英语新课改成功,任重而道远。
  虽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是,通过这次调研活动笔者也发现不少让人感到欣慰的亮点,比如,不少教师能坚持用英语上课,有的教师能用简笔画授课,授课技能大胆创新(如开展学生复述课文、演讲、课堂竞赛等),教学步骤清晰,课堂上有一些互动,教师们都比较敬业等,这是新课改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的、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英语课程标准.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