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瀑布:冬天也疯狂!
![]() 为了感受美国的圣诞节,行走40国选择在寒冬来到了北美,在加拿大的寒风里看到冬天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依然气势恢宏,震人心魄。再冷再冻也值得了! 说实话,这次对能否进入加拿大看瀑布一直挺忐忑的,因为我只拿了美国的签证。通常有美国签证进入加拿大并不麻烦。但是,我在美国旅行的途中,听说有一批中国游客在加拿大跑掉了,加拿大可能要限制中国游客入境。为保险,我和网上招来的驴友在纽约加拿大领馆办入加手续时,还专门找了一个熟路子的台湾人帮忙。 尽管有人帮忙,办的还是不太顺利,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在周旋。领事馆先是说这些天不再给中国人发证了,在我已经没有信心的时候,那个能说会道的台湾小伙子居然找了领事馆上面的人,人家答应见我们几个中国人,经过仔仔细细的盘问,确认我们不会像前几天的中国人逃跑后,最后终于给了我们签证。 租来的一部美国纽约州的面包车把我们送到边境时,天已经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了。在边防的小房子里,又盘问,检查,等待了很久,才过关。匆匆赶到多伦多市区找到旅店住下。只觉得那个晚上很冷。 第二天上街,寒冬里的多伦多干冷干冷的,街上看不到行人。 不过,来到唐人街,我却觉得温暖了很多,满街都是中国字,仿佛回到了国内。尤其是在这里喝的早茶,香港厨师做的点心很正宗,跟广州吃的没什么两样。 也许是在美国旅行的时间比较长,在多伦多看到中国的电视剧海报,很亲切。 这里是多伦多的市中心,冬天的街道冷冷清清。 记得这里好像是多伦多大学,虽然空场上没有落雪,但是寒风像刀子一样刺骨。我出来时买不到棉衣,在香港买的这个连体衣是很薄的夹层衫,根本不挡风。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是加拿大的象征,是多伦多城市风景线的重要标志,它建于 1976 年,塔上有四层的观景台。 得奖设计的 360 度旋转餐厅 (360 Restaurant) 位于离地面 351 米高的一层,餐厅的地板旋转一周需时 72 分钟,用餐的顾客无须移步便可将多伦多 360 度全景尽收眼底。 中午,我们驱车出城,沿安大略湖行走,冷了,饿了,就在湖附近的一个温暖的餐厅里吃自助餐。 终于来到了尼亚加拉瀑布城,在山坡上,有一个观光塔,可以空中看两国边境和大瀑布。 电梯升到空中,我走出玻璃门外看风景,没想到,空中的寒风一把吹翻了我的帽子,好在它挂在了铁丝网上,没有飘出去,我一把抓了回来。 在空中可以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地形看得一清二楚。左边的尖岛是美国的土地,镜头前的陆地是加拿大。 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年至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 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人民自由往来,和平共处。 “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他们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此瀑布是世界7大奇景之一,其宏伟的气势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尼亚加拉河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仅长56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水势澎湃,声震如雷。 尼亚加拉瀑布由3个瀑布组成,“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状如马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纱”在宽阔的“美国瀑布”旁边,尽管只细细一缕,却自成一支。 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 现在,尼亚加拉瀑布周围建了很多游乐设施,美国一侧可乘电梯深入地下隧道,钻到大瀑布下,倾听瀑布雷鸣般的响声。要看大瀑布,美国居民或游客只能到加拿大境内,才能完整观赏瀑布。 来到岸边,行走40国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瀑布的威力。 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宽350米的山羊岛(Coat Island),分成两部分,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目前每年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高达1400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