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子核和可观测宇宙的形状大小-中国最大的学术博客平台-学问社区

 量天第一人 2010-10-10
 

原子核和可观测宇宙的形状大小

——向诺贝尔奖获得者献礼

作者:周坚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柳长路611  20101010  13237720248@163.com

核心提示:十一黄金周又遇诺贝尔奖陆续公布时。回顾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届得主发现,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确定原子核的形状和大小。然而,历时48年后的200938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周坚,基于他于2008629日发现的周坚红移定律的应用创立《解析宇宙学》(著作权登记号是2009-A-020687),并精确确定可观测宇宙的形状和大小。

 

诺贝尔奖章

 

现在我们知道,原子核的半径大约10-1410-15m,大量实验证明,核密度几乎是一个常数,把原子核看作球体,原子核的球半径就是R=1.2A1/3fmfm是飞米,1fm=10-15m),这就是196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所确定的原子核形状和大小。

反观宇宙,它无非就是原子核物质的集合体罢了,从观测的角度来看,它也一定有形状和大小,但它到底是什么形状呢?它到底有多大呢?这些宇宙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我们人类,然而直到1998年的两个研究小组研究高红移Ia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今天看来已经出现了转机。

2006年,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就是家住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柳长路611号的周坚,在看到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后,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在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今天是否还能继续沿用哈勃定律呢?

有疑问就会有行动,琢磨琢磨一下又有何妨。这不就在2008629日琢磨完成《精确膨胀宇宙学》个人专著,从此正式发现周坚红移定律。

所谓周坚红移定律就是描述光(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距离随宇宙学红移变化的自然规律,即光(电磁辐射)的传播距离r与宇宙学红移z成正比,与宇宙学红移加1的和成反比,其中有一个为α的比例常数,称之为宇宙学红移常数(周坚常数),其数学表达式是r=z/α(z+1),其中,r是单位为Mpc的光(电磁辐射)的传播距离,z是宇宙学红移,α是宇宙学红移常数(周坚常数),即α=0.000236830508 /Mpc,而在宇宙学红移很小很小的情况下,周坚红移定律就演变为r=z/α=cz/H0,这就是哈勃定律的形式,但这里所指的红移是由(电磁辐射)传播特殊行为引起的宇宙学红移而不是由光源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红移。

琢磨的脚步还在继续,看!200938日又琢磨完成《解析宇宙学》个人专著,同时发明宇宙测量尺、宇宙仪和宇宙空间展示仪,并精确确定可观测宇宙的形状和大小。

所谓可观测宇宙就是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宇宙极限范围,它是以观测者自己为球心的一个球半径有限的宇宙球形体,依据周坚红移定律,这个宇宙球形体的极限球半径就是4222.4289859155 Mpc137.7198086257亿光年),这也是光(电磁辐射)传播的极限距离,如此一来,相对该观测者所不能观测到的可观测宇宙以外的宇宙部分自然就是不可观测宇宙了。由此可见,从观测的角度出发,宇宙就是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可观测宇宙和所不能观测到的不可观测宇宙这两大部分组成,这种宇宙观测情景与在浓雾中观察世界的情景完全类似。

哈哈……,现在我们知道宇宙的形状和大小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是无限的,但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它始终是以观测者自己为球心的一个球半径有限的宇宙球形体,通常称之为可观测宇宙,它的极限球半径4222.4289859155 Mpc137.7198086257亿光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