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的生活凑近了看都是一部史诗

 西行游者 2010-10-10

国庆节期间,发生了一个不起眼的新闻:孙伟铭的父亲孙林去世,癌症。时间是9月30日,但记者得到消息的时候,已是10月2日了,赶过去采访,家属闭门谢客。

这个老人可能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都没有想到自己某一天会成为一个“不幸”的公众人物,直到儿子醉驾肇事的那一瞬间。那一瞬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让老人生命中最后的历程,陡然变成一部跌宕的剧情片,是感人,是作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小人物的瞬间,改变的是几个人几个家庭的命运,大人物的瞬间,改变的就是整个世界。

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有个关于拿破仑滑铁卢之败的总结:“在1815年6月18日上午的一个瞬间,顶多一秒钟,格鲁希一秒钟的决定,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整个世界的命运,在这一秒钟一个很有可能完全不同的十九世纪稍纵即逝。”他把这次惊人的失败归结为,平庸谨慎的格鲁希元帅在最关键的一个瞬间,只知死板地执行拿破仑的命令,而不敢相机行事向其增援,导致拿破仑兵力不足而失败。

作为“小说型”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向来不掩饰自己对于戏剧性的偏好。当然,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偏好,也是很多人内心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过平凡的生活,却都向往英雄史诗般的传奇。

但其实,抛开那一个个戏剧性的瞬间,每个人的生活,凑近了看,也都具有史诗的特质。

梁启超早在上世纪之初就提出新的历史研究法,主张抛弃帝王将相的历史,开写普通人的传记。这不仅是治史态度的一大转变,它背后揭示的是,随着“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世界图景”的轰然瓦解,普通人再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众声喧哗的合奏,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知识界的重视。

著名出版人张立宪编辑的《读库》曾收录的一篇文章——《一站一坐一生》,就是对这一观念的完美诠释。作者通过对一套意外收藏到的老相册的追本溯源,讲述了一个早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人的一生。那个人,从1907年到1968年,每年坚持郑重其事地照一张照片,并在照片上亲笔题写当年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连续62年的影像,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人生命的轨迹及其对生命本身的敬重。

那个年代,那个老人为是否能每年拍一张照片操心,今天,我们为该不该向心仪已久的女孩表白操心,为夫妻感情转淡今年要不要生孩子操心,为年终奖发了先去买车还是先去买房操心,为买股票会不会涨买彩票能不能中操心,为这个月能不能晋职下个月要不要给母亲过一个华丽丽的60大寿操心。

操心,是人之在世的常规状态。这一个个普通而朴素的操心,凑近了看,都是日常生活的惊涛骇浪,构成了一个普通公民小型的生活史诗,也承载着一个家国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期特刊,选择9个普通人,讲述其国庆故事的原因。

他们是我们选择的社会标本,他们身上,烙着2010国庆节的印记,也烙着我们这个国家特殊的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