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女,愿你心理如鲜花亮丽

 农夫看事 2010-10-10

少女,愿你心理如鲜花亮丽
http://www.scol.com.cn
  《半岛都市报》10月4日报道,21岁的女孩范阳由于跟同事的关系处理不好,辞职回家后觉得压力大,在一个月时间里竟割腕三次。类似的少女轻生事件时常见诸媒体。

  在成都读职高的15岁少女萱萱,家庭条件并不好。然而开学不到20天,她就花掉了700多元钱。母亲骂她乱花钱,9月17日,她一气之下,竟喝农药自杀。(成都晚报)19日晚,18岁的贵州少女因父亲的几句谩骂与教诲,负气出门,选择了跳河自杀。

  这样的故事何时是尽头?如鲜花一样亮丽的年龄,为什么不能有鲜花一样亮丽的心理?为什么父母、领导或同事的几句批评指责,就可以让她们负气出走甚至结束生命?

  有心理专家说,父母教育要讲究方式,不要直接指责孩子,而要多用“我”,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专家的话的确有他的道理。然而对于像上面宣萱这样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来说,母亲整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累,身心本身很疲惫,开学已经为孩女儿交了大笔学费,现在得知女儿10多天时间,竟然花掉了700元钱。哪有时间和心思去研究孩子的心理感受?大多数父母会说“你怎么不懂事”、“你怎么乱花钱”之类直接指责孩子的话,甚至更为严重的谩骂。父母指责孩子,方式可能不当,但心情可以理解的。

  当然,像上述三位做法如此极端的少女毕竟是少数,但是经不起批评却是当代孩子比较普遍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因为人们普遍存有“女孩子脸皮薄,经不起重话”的心理和独生子女都比较容易被过分宠爱外,学校教育也是有一定责任的。近年来,教育界更强调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幸福教育”……,各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大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被赞美的愉快。就连成绩单上的教师评语,本身应该是对孩子的优缺点客观评价的,但如今也尽是些赞美孩子的话语,对孩子的缺点,评语中处理得很艺术的。这样就使得孩子承受批评的神经越来越退化、脆弱,以至于有的少女只能活在被赞美中。

  要改变这种现象,家长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学教也不能过分重鼓励轻批评,要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培养孩子对待挫折对待批评的承受能力,让孩子们真正阳光,让少女不仅年龄如鲜花,心理更如鲜花般亮丽。

作者:邵农夫
编辑:盛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