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属今山西省)人。此君是风水界不可多得的牛人,《太平广记》卷十三记载他“周识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徽,善测人鬼之情况”。这些记载颇有些传奇色彩,把他描绘成了半人半神的“阴阳人”;在民间,也流传有不少关于他相术方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出神入化,更增强了他的神秘性。郭璞撰写的《葬书》(或称《葬经》)。把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分离出来,对风水一词作了具体的解释,全面论述了风水术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奠定了风水术的基础。于是,人们又称郭璞为风水鼻祖,属于宗师级别的人物。
在郭璞还没有名气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在那里安葬,这块地离水很近,一到夏天雨水增多就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郭璞没有理会,仍旧坚持自己的判断。说也奇怪,几年之后,沙土上覆,大水不但没有涨上来,反而自行退去,墓周围几十里都成为桑田。这件事情使郭璞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自己在风水届的地位。许多远方之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 这里面就有当时的晋元帝。晋元帝也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灵验,就微报私访,前去观察郭璞选的墓穴。一次,在一山角上,晋元帝看见一个村夫,正在葬龙角,于是就过去对村夫说:“你怎么葬龙角呀?按照咱们的刑律,这是要满门抄斩的。”墓主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就可见到天子。” 晋元帝心想好大胆子,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而已。”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晋元帝暗自佩服,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好让他为自己选择一处吉穴,以在地下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后来郭璞给他相墓与否不得而知,不过倒是给一个叫张裕的官员选过祖坟。 这个张裕可不是酿造葡萄酒的张裕,如果郭璞能为这位近代民族企业家相墓,那简直是神了,可惜这位是与郭璞同时代的一位官员。据《南史•张裕传》记载,张裕的曾祖父去世时,曾请郭璞前去选地葬坟,郭璞给他选了两处佳穴,让他自己挑选:“现在有两个墓穴供你挑选,如果你把先人葬在第一个墓穴,那么你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如果葬在第二个墓穴,你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也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不知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呢?”张裕听后想也没有想,就直接选择了第二个墓穴,后来他的后代果然人丁兴旺。 当时扬州有个大官顾球的姐姐病了四十年,请郭璞占卜。郭璞给她求了一卦,得“大过”之“升”,就按照卦辞内容解释:“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妖邪。法由斩祀杀是蛇,非己之咎先人瑕。”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说,顾球的先人曾杀过一条灵蛇,导致“冢墓枯杨无英华”,使后人生病。顾球于是抓紧查询家谱,果真如郭璞所言,便赶紧祭拜灵蛇,姐姐的病很快就好了。 郭璞有个好朋友叫桓彝,郭璞说:“桓彝啊,你每次来都可以径直进房,无须回避,只是不能在我的厕所里找我,否则,我和你都将大祸临头。”桓彝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一次大醉后走进了郭璞家的厕所,只见他“裸身被发,衔刀设醊”也不知是在作法还是在修炼法术。郭璞看到桓彝后大惊失色,说:“我俩都要完蛋了。”不久,王敦谋反,命令郭璞占卜,结果是不吉,王敦心想,还没造反就遭晦气,一怒之下就将郭璞杀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