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汇VS雨润:品牌是这样生成的...

 whw0168 2010-10-11

双汇VS雨润:品牌是这样生成的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6-22 16:07  共 27人浏览[] [] []
  一、案例介绍
  摘要:本案例讲述了肉类行业的两大知名企业双汇和雨润如何根据各自的资源和所处环境 选择相应的品牌战略模式,虽然两家企业选择了差异较大的两种品牌战略模式,但两家企业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说明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品牌战略还是产品品牌战略,适合自身的就是最好的。
  新中国成立以前,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肉食文化,一直依赖着自宰自销、手工作坊的“麦晨杀猪,清晨卖肉”等传统的个体方式,从来就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加工方式。直到1958年前后,新中国接受和引进了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才在全国务主要区域的核心城市建立了规模化、工业化的屠宰加工厂。但计划经济时代的肉类消费凭票供应,所以肉类加工厂一直在温暖的“襁褓”中舒服地过日子。1984年,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各肉类加工厂皆被强行“断奶”,扔进了市场。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前十大的北京肉联、广州肉联、哈尔滨肉联等企业皆纷纷衰落,肉类加工产业整体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哀鸿遍野。
  在这种背景下,双汇集团和雨润集团却坚定不移地在既定的战略下默默耕耘,从而创造了中国肉类行业由本土品牌雄霸市场的局面,并大力推动了中国肉类产业的长足发展。
  王者之道:不同战略相同结果
  战略左右着企业业绩的短期增长,也决定着企业的最终成败。
  双汇采取了企业品牌的经营战略,使高温、低温、速冻、中式、冷鲜等各大类肉制品在企业品牌——双汇的强大担保和品牌背书作用下,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而雨润在重点发展低温肉制品的同时,采取的是产品品牌战略,分别推出了高温肉制品、中式肉制品、冷鲜肉等多个品类产品。
  两大品牌各就其位,分别取得了各细分目标群体的青睐,抢占了肉类制品的各细分市场。
  从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双汇各种肉类制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销售量、销售额等都比第二品牌高出数十个百分点而遥遥领先,双汇已经成为中国肉类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品牌。200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的排序中,双汇的品牌价值高达77.12亿元。目前雨润的综合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位居老二,其中在低温肉制品单一品类市场的占有率、销售量、销售额从1998年以来一直是第一位,低温肉制品单一品类领域里的王者地位无人能撼。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主办并发布的2004年“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中,雨润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21.76亿元。
  双汇经历了1997年高温肉制品的最残酷竞争,靠采取主副品牌战略——“双汇王中王”一举扭转了局面,把春都斩于马下,登上了肉类制品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产值综合指标第一的王者宝座。其企业销售额、产值每年以10亿元——20亿元的规模递增,2003年——2004年更出现了年增40亿元的高速发展盛况。2004年,双汇销售额高达160.5亿元,首超五粮液,不但雄踞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还登上了全球肉类工业前三强之列。
  2000年以前,雨润主要集中在低温肉制品品牌——雨润的打造上,年增长一直在2亿元—4亿元。此后,双汇等高温制品为主导的厂家看到雨润在低温市场取得的快速增长,纷纷加速对低温市场的争夺战。雨润则乘机推出多个产品品牌,分别进入了高温、中式、速冻和冷鲜肉市场,2000年后每年增长都在10亿元以上,2004年的销售额更达到了79亿元。
  实际中,如果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的比较指标来看,雨润较之于双汇更加出色。
  品牌战略: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全球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就是差异化。”
  事实上,双汇采取企业品牌战略是有历史渊源的。双汇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漯河肉联厂,从建厂到1984年连续26年亏损。经济体制改革断掉了长期的政府补贴,双汇犹如襁褓中的婴儿一下子被“断奶”。此后,双汇的境况一直不乐观:市场遭春都打压,而可用于宣传推广的资金也有限,再加上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让老百姓形成了只认规模和实力强大的企业名牌意识,因此集中资金打造企业品牌战略就成为双汇惟一的出路。于是,无论是高温、低温、中式肉制品还是速冻制品、冷鲜肉、冻分割肉全部打上了企业品牌双汇的logo,就连内部供应的PVDC、纸箱、骨素和香精也全部有双汇的标签。
  1997年,因自然灾害玉米减产,造成生猪收购价格和成本大幅飙升,来自山东的肉类巨头金锣则祭起价格战大旗,春都、郑荣在这场恶战中兵败如山倒。此时,双汇却成功地推出了副品牌——“双汇王中王”,并以添加大瘦肉块作为产品卖点、以热播的“狮子王”为吉祥物、以双汇这个企业品牌为强大品质背书,在价格恶战中异军突起,连续多年热销全国,“双汇王中王”成为中国高档火腿肠的代名词,双汇更成为这场大战中的胜利者,将春都和郑荣衰退的大量市场收归囊中。
  1998年,双汇为了加快低温肉制品市场的开发,与意大利著名食品企业——圣福特公司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向中国市场引进意大利著名品牌——马可波罗,生产低温火腿。产品投放市场后就以卓越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极大好感,成为东北区域市场的著名品牌。随后,双汇利用该品牌进行产品延伸,又成功地推出了高温产品。马可波罗品牌的引进,提升了企业品牌双汇的品质感、档次感和价值感,但双汇这个企业品牌始终占据着传播的主导地位。
  雨润的品牌战略选择和其设立时期的行业背景紧密相关。当时双汇、春都和金锣三大巨头整个垄断了高温肉类制品80%以上的份额,如果雨润也跟随选择企业品牌战略,在高温肉制品市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的话,恐怕无异于以卵击石。后来就连1997年以前的龙头老大春都也惨遭市场淘汰的命运,这足以说明高温肉制品市场竞争的惨烈。
  1994年,就在双汇、春都和金锣对低温肉制品市场前景不太看好、犹豫不决之际,雨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明智地选择了低温肉制品这个最具增长潜力的崭新品类,并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低温肉制品的打造上,从而成功的在铜墙铁壁般、以高温为主导的肉制品市场中撕开了一个缺口。等双汇、金锣等缓过神来已大大落后一步,雨润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占领了低温肉制品的领导品牌位置。
  尽管1998年以后双汇、得利斯、美国荷美尔等企业在低温肉制品市场上发起了一轮轮猛烈攻势,但雨润这个中国低温肉制品第一品牌的形象已经深深根植在中国老百姓的内心世界。
  进入新世纪,雨润低温肉制品实现了单点突破,但其整体市场规模有限,而且消费者对其他类别的肉类制品需求依然非常强劲。为了取得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雨润在确保低温肉制品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了多品牌战略,先后上马了高温肉制品、冷鲜肉、中式制品、速冻制品等。不同品类使用不同的品牌,雨润以多个品牌抢占了更多的细分市场份额,增强了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同时还能够规避某一个品牌的危机对其他品牌的不利影响。
  雨润针对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生鲜肉产品、速冻食品、中式传统肉制品和焙烤肉制品这六大类别分别设立了雨润、旺润、福润、雪润、福润得和法香六大品牌。这六大品牌统系着11个系列,计1000多种产品,并且每年还有200多种新品上市,由此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品牌家族。其中,雨润品牌下有脆皮牛肉肠、澳洲烤肉、腊肉、牛肉方腿等产品;旺润品牌下有鱼肉火腿肠、鸡肉火腿肠等产品;福润品牌下是生鲜肉系列产品,如冷鲜肉、冷冻肉等;雪润品牌下有水饺、汉堡、汤圆等产品;福润得品牌下有回卤干、梅菜扣肉等产品;法香品牌下是面包、面点系列,主要有法式面包、面点等。
  上述这些品牌的品类分别面对多种不同的市场地区和销售对象,并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组合,于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建立了其风格鲜明的品牌形象。
  品牌管理:持续成功的无上法门
  战略品牌管理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也是企业持续成功的无上法门之一。从整个体系来看,双汇和雨润都面临着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双汇作为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品牌管理上仍然保留了强烈的国有企业色彩。品牌管理的职责分散在技术中心、营销公司和宣传部门,而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更缺乏专业的品牌管理人员,这样给品牌资产带来的危害极大:一是品牌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品牌双汇的核心价值、品牌个性、品牌价值和承诺始终缺位;二是品牌识别的使用和管理显得混乱,如双汇品牌新旧logo存在着混合使用、“双汇王中王”产品标识混乱的现象;三是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人员对品牌的战略和推广负责,新推出的品牌如富乐、笨厨等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含混不清。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正在使消费者对双汇企业品牌的识别产生混淆,更使其品牌推广资金的投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雨润在品牌核心价值与识别体系的规划上较之于双汇略有提升。但由于品牌推广费用的限制,使品牌的传播和沟通更多地限于渠道推动。缺少高端广告拉动的雨润显得品牌沟通的声音小、力量弱,难以占领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位置。当企业规模上到一定的层次,品牌的档次感和品质感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缺少了高端媒体的高档形象拉升,仅靠终端的形象展示和推广,必定会使品牌长期的、整体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二、案例使用说明
  1、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案例比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两种品牌战略模式各自的优劣势和适用条件,
  并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品牌战略模式。
  2、案例思考与讨论
  双汇和雨润分别采用了何种品牌战略模式?这两种品牌战略各有何优劣势?
  双汇和雨润所面临的环境和各自资源条件有何不同?为何两家公司采用了不同的品牌战略但都取得了成功?
  ⑶ 你认为双汇和雨润在品牌管理上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
  3、分析本案例所运用的营销理论和方法
   品牌战略模式选择及比较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竞争战略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