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培养神童还是揠苗助长?

 海右观澜 2010-10-12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多地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校,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这一奇特的教育现象,即通常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能培养出神童吗?

众多家长希望孩子快快成才的心理,促使将心中希翼转嫁到孩子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上面来。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鼓动下,促使众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如选择有开展英语、奥数、珠脑心算、拼音、写字等学习内容的幼儿园;选择能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的幼儿园;特别喜欢能4、5岁教授幼儿算加减法;5、6岁教授写汉字,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的幼儿园。这些都是家长优先选择的幼儿园对象。他们误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只要早教就早会,就能培养神童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不能等,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经过训练的孩子,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训练的孩子,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结果,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人感觉到孩子们个个像被激素催熟的果子,提早开花,结果。

催熟是令人担忧的,这样的“神童”,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与揠苗助长无异?

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

美国多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而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2000之众列为冠军,多出亚军印度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但是想像力却大大缺乏。科学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拔苗助长三大弊端:

(1)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迫使孩子付出的努力大,牺牲了孩子个性多方面发展机会。据统计,中国孩子在学校是307分钟,而外国孩子仅217分钟;中国孩子在家里是4个多小时,而外国孩子不到1小时,可以说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特强,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

(2)过于超前的催熟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长大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相反过早刻意加速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科学证明,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基础,对以后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作了证明。

(3)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运用强制性方法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必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催熟训练教育成果而欣喜得意之时,是否真的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竟然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竟然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幼儿,是天真无瑕的;玩耍,就是孩子的天性;儿童,让世界更精彩。孩子们心中的好多个为什么?成人世界又何必硬塞给儿童一些成人的答案呢?一扇窄窄的所谓知识殿堂之门打开了,而另一扇洋溢着童话色彩的门却悄悄关上了。结果有些孩子还未进入小学,眼睛就近视;竟然有不少孩子不堪学业重负,产生厌学情绪……

三、啥样的土壤催生,幼儿教育小学化?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童年期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发展对于孩子未来生存的重要性。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将本应日后接受的学业,过早地转嫁到幼儿时期。诸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考状元要从娃娃抓起”等各式各样舆论媒体的鼓噪下,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了小学的学习。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识得很多字,背得很多古诗,讲几句英语时,在羡慕之余,把心中这股攀比之气便使到了孩子身上,本来呀呀学语的孩子,不懂母语的时候,却要先学英语,先背唐诗宋词!

申报入园的小孩越来越多,考级便成为不少幼儿园筛选的工具,要求带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出示孩子的考级证书,以方便择优录取。面对入园难,入名园更难的困境,社会上各类幼儿培训机构风生水起。三四岁的孩子就上起了各类辅导班和培训课,五六岁就要参加等级考试。身处巨大压力下的幼童们“被培训”“被遴选”早成为常态。
孩子成长的路,不是按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延伸,而是由社会和家长预先铺设好的轨道。这样读、写、算之类的小学化课程及其技能训练,挤占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势必压抑孩子快乐的成长,能不步履蹒跚、跌倒爬走。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家长希望孩子提前掌握下一阶段的知识,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一开始套上了应试教育枷锁,产生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适应市场,迎合家长错误需求,便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引导下,家长揠苗助长;在以钱为纲指导下,幼儿园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学前班使用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无论是示范性幼儿园,还是非示范性幼儿园;幼儿教育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普遍存在着小学化教育的现象。当然,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幼儿教育中,这种现象更普遍突出些。因此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相似特征,并且似乎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趋势化重症,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

面对着幼儿教育小学化普遍性与趋势化,面对着众多儿童欢乐的天性被成人强迫剥夺,国内有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强烈呼吁。让社会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最根本的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我国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仍然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很难真正改观。

四、我们要为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做些啥?

现代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共同事实,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国家教育部《纲要》明确规定: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首先要坚持《纲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克服幼儿教学小学化。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必须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项社会性的综合性工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的所有教育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不允许的,要坚决杜绝。

 2)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特点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 )、运算阶段(1115 )。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教学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纲要》中也提出了前书写前运算的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正确体会“前运算,前书写”中的“前”字所包含的意义,不是生搬硬拽地提前进行“填鸭式”教学。

3)开展家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与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应该定期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掌握科学的方法,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杜绝工作,是一项艰巨、迫在眉睫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舆论导向、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够还原学前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