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最后的鹰猎部落:哈萨克狩猎大赛(组图)

 <如约而至> 2010-10-12
实拍最后的鹰猎部落:哈萨克狩猎大赛(组图)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部150公里的Chengelsy Gorge举行了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狩猎大赛,猎手们带着自己的助手——猎鹰,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参加为期两天的比赛。这其中,不乏出色的女猎手。
 
在亚洲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每个哈萨克人都是狩猎高手。他们打猎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金雕。
 
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在中国元代,强悍的哈萨克猎人就驯养金雕来捕杀野狼
 
金雕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
 
早在4000年前,哈萨克的族祖先就有养鹰驯鹰的习惯,公元前500年传到了亚洲其他地方。今天,哈萨克斯坦依然被誉为“猎鹰故乡”。
 
每当岁寒积雪、野兽觅食的时节,草原上就有了不少架鹰出猎的人们。他们骑着追风马,左手持缰绳右手戴护臂,一只目光炯炯、雄姿勃勃的猎鹰挺立于皮护臂上,一旦发现猎物就俯冲下去,像离弦之箭锐不可当。
捕鹰训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哈萨克人用网、套等工具将山鹰捕获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蒙住鹰头,使它看不见东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木棍,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就这样连续数昼夜,鹰被弄得神魂颠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这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使其苏醒,然后给它饮点盐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
 
约半月之后,鹰逐渐得以驯化,再开始喂食。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吃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