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彩设计不等于彩色设计

 彼此坦然自若 2010-10-13
昨天,《建筑技艺》杂志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筑龙网主办了一个关于色彩的沙龙,我很荣幸能和建筑师同行们畅谈色彩,分享心得。通过这次沙龙,我最大的感慨是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还存在太多误区,使得很多话题的讨论不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最大的误区是,“色彩设计”等于“彩色设计”。

      人们一谈到色彩,眼前就浮现出鲜艳的彩色,自然而然想到彩虹、鲜花、儿童玩具等等高纯度色彩的事物。有专家说,建筑师都不“好色”。几年前还听到过更激进的说法,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领域的色彩设计是个伪命题。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名建筑师,我在真正进入到色彩领域之前,也曾有过类似的看法。除了理论上完全透明的物体,光环境下的任何物体都有色彩。但只有当色很鲜艳时,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他的色彩就像空气一样存在着,被我们熟视无睹。通常,人的记忆色会比环境中真实的色彩更鲜艳,纯度更高。比如说到香蕉,人们头脑中反应的是很纯、很艳的黄。所以谈论“色彩”时,人们更多地想到高纯度的“彩色”。

      其实,色彩是个庞大的体系,并有其内在的规律。人肉眼可识别的色彩数量众多,NCS(瑞典自然色彩体系)就收有1950个色样。深的、浅的、灰的、艳的,无所不包。从分类上看,包括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又分为反射色、透射色(如杯中茶水的颜色是透过光的颜色

     上世纪二十年代,伊顿就在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色彩学的基础课。但由于现代主义设计一直是世界设计的主流,人们只记住了结果——黑白灰,却忘了现代主义设计使用“黑、白、灰”的缘由。为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降低造价、为大众设计,为了拥抱工业革命(中性色隐喻机器),现代主义设计反对装饰,推崇中性色。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设计,手段之一便是使用鲜艳绚丽的色彩。因此,建筑师们对建筑中使用色彩更增加了误解,中性色和高纯度色的运用似乎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

      当代社会经济、技术已远远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兴起时的水准,不用“黑白灰”也能达到经济的目的。当代发达的工业产品设计使得机器也早已不是中性色了,我们建筑师为何还要抱着这个没有内容的形式躯壳呢?

      黑白灰和艳色不是建筑唯一、唯二的选择,色彩设计和规划将赋予建筑、城市更多的东西。
 
Rey Sky Design  QQ:11191903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