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际策略

 守望者WW 2010-10-14

一、职场交流:学会真诚吵架

一团和气会让员工自我压抑———

伴随着两位当事人的双双离职,前阵子沸沸扬扬的“秘书门”事件已然落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这场“架”吵得十分不明智,职场矛盾不是一个“吵”字就能解决。仔细想想,你敢在职场上吵架吗?你又会“吵架”吗?

[场景一]同事间唇枪舌剑

“嘭”,又是一拳砸在桌上,比先前的一声更加剧烈。不过,这回换成张雨反击,他一步冲到同事安森的面前,照他刚才砸过的地方狠狠地落下一拳。“少跟我说这些,企划书上的统计数据写的明明白白,不按样本作评估隐患有多大你知道吗!”“废话!但是你也不用用脑子,评估的参数那么低,符合实际情况吗……”

[专家拆招]小“吵”打破沟通鸿沟

同事之间,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吵架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吵架,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一方的强硬态度,会第一时间充分引起另一方的重视和思量,避免了由于沉默和妥协造成的沟通失效,配合迟钝。同时由于彼此平等的工作关系,方式上可以表现得激烈一些,但切不可触及对方身体,由“吵架”变成“打架”。

[场景二]上下级相互交锋

张林严肃地走到经理室的办公桌前,站定后将一份文案推送到经理马克的面前,“我前天补充提加的方案开会都通过了,为什么没有写进最终的报告里去,请您解释一下!”“后来我又考虑了一下,并不合适。”“不合适就可以随意删减吗?那开会岂不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专家拆招]一味指责抱怨不可取

上下级之间,并不是绝对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员工和老板的意见产生分歧,或者认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吵架”来表达出自身强烈的主张或是不满。但是在言辞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而是要说明情况,探讨原因。这样其实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与配合。

[场景三]对下属严厉批评

“扣你的奖金是按规定办事,没有停职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为什么一群人做错事只惩罚一个人!”

“那我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解释清楚!”沈鸿义愤填膺地开始详细诉说整件事情的始末,身为主管的冉杰并没有打断他的陈述,眉头紧锁地仔细聆听……

[专家拆招]给下属一个说话的机会

作为主管,不应将下属的牢骚和异议当作对自身权威的挑战,而应当给予他们“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在他们释放自己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和重新分析。同时语言上要注意留有余地和空间,不要一言独断,允许下属的解释和辩驳。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的首席情绪与行为管理顾问文稚嘉女士指出,中国人讲求凡事“一团和气”,即使是看不顺眼,也不会轻易发生正面冲突。长久以来,“吵架”一直被认为是下下策,很多人面对上司,不敢吵架;面对同事,不愿吵架;面对下属,不屑吵架。职场氛围在这种过分的自我压制和人工合成的太平盛世中,逐渐开始失真。

与其过分压抑自己,造成沟通上的堵塞和彼此之间的不信任,还不如学会真诚而率性地“吵架”。文女士表示,“在不恶意攻击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前提下,适当而直接地表达出对他人意见的异议,或者是对他人做法的批评,这样的吵架是可以被理解并光明磊落地存在的”。

专家提示职场“吵架”要诀

1.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吵架来解决。人际交往的蜚短流长、利益纷争的不甘示弱,这样的吵架会连“身段”一同吵丢。

2.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吵架。激烈的言词和激动的情绪,不是每个人都能正常承受的东西。例如,“新人”如果在入职不久就“被吵”,那么很可能会伤害他的职业自尊心,影响他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和评估。

3.吵架要建立在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初次合作的两个人,还是应当尽量用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盲目的吵架会导致无端的猜疑,甚至造成关系的永久破裂。

4.吵架要目的明确,不能偏题。只有发生了具体的问题时才可以吵架,不能将吵架视为日常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所谓“对事不对人”,切不可“没事找不痛快”。

5.吵架要注意语言方式。吵架应当就事论事,当事人可以直抒胸臆,但不可言词污秽,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更不能越吵越远,最后变成“揭底口水大战”。

6.正视吵架的意义。吵架不是攻击性、压倒性地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比试嗓门的高低而使他人臣服。

7.冷静对待吵架的结果。当“战事”平息之后,吵架的双方应当抽离出激动的情绪,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或者指责,找出自身缺失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幽默是调节心理的有效武器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9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一半。测验则证明了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1)智商经多次心理测验证实,幽默感测试成绩较高的人,往往智商测验成绩也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测试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明显缺乏应变能力。

(2)人际关系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而缺乏幽默感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也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工作业绩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幽默技巧的人,总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据统计,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最勤奋的人,而是善于理解他人和颇有幽默感的人。

(4)对待困难的表现幽默能使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豁达。所以,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轻松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而缺乏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难以解脱,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显而易见,人们具有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

释放心襟,开阔心胸。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好心情。

主动交际,缓解压力。交往是人的本能行为,主动扩大交际面,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交际方式大众化,与人为善,主动帮助他人,从中获得人生乐趣。

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一是必要时先“幽自己一默”,即自嘲,开自己的玩笑;二是发挥想像力,把两个不同事物或想法连贯起来,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与形体语言的搭配和组合。

幽默就是力量。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尴尬的局面,很好地调节生活,甚至改变人生,使生活充满欢乐。

三、11种策略击败社交恐惧

几乎所有人都曾在某个时刻被突来的社交恐惧所打垮,那些神采奕奕的政界明星,也有手心出汗言不达意的时候,但明星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克服了一瞬间的羞怯和动摇,再次进入了如鱼得水的境界,在众目睽睽之下。

你也可以如此。

恐惧经常是来自“输不起”的心态,取决于人性深处自恋的程度。人不是因为年长而应付裕如,而是因为学了一系列变“客场”为“主场”的技巧,学了管理情绪的能力,才有了顾盼生辉的魔力。往深处说,在一个陌生的场景里,人人都有恐惧,只是,一部分人预防恐惧走光的技巧比较高超而已。

职场新人秀:“初入豪门”恐惧症

出场人物:薛珊,24岁硕士毕业后加盟某外企企划部,七个月后在公司的年终Party上遭遇平生第一次“社交滑铁卢”。

主诉症状:知道德方大老板及七位董事都将飞来上海参加Party,请教资深同事,却没有人肯对你讲她们将在Party上如何装扮(怕撞衫吧)。于是决定打扮得清新些,用阿桑娜短袖衫配麻质长裤,结果到那里一看,最无光彩的就是我和另三位新人,衣香鬓影的场景搅得我们头昏脑涨,结果,我们只有躲在角落里拼命灌饮料,以及去洗手间透透气,来逃避“金色大厅”里无所不在的压力。

为何office中的满满自信,到这里都变成了阴郁的自卑?

心理医师指点:第一次参与跨国公司的Party于新人而言,总有“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忐忑,这不奇怪,尤其是你抱有“讨好上司”或成为“明星人物”的目的而来。

尝试如下原则:

1.放下“我一定得给总裁留下深刻印象”的包袱,过份强调目的、紧张会使表现走形;

2.懂得所有社交场合保持镇定、放松的技巧都是训练、预演和悉心准备的结果,不妨准备一些“自来熟”的话题,与面善的陌生人搭讪。

3.不要与上司在Party上谈工作,见到“大人物”也不要以工作话题讨好他,因为,此时此刻的“尊卑立判”对你有何益处?可准备一些符合Party规则的话题,如法国电影、红酒趣闻、高尔夫体验和对最新款敞蓬跑车的认识。

4.40%盛装和95%的盛装都令新人镇不住阵脚,穿一条长裤赴会或过份珠光宝气都会自曝甚短。当经验还不足以使你镇定自若时,10%的盛装度刚刚好,它们包括简练贴身的小黑裙,和祖传的珍珠项链,仿古董式样的琥珀吊坠也能衬出你的清新明媚。千万别落入与人比拼钻石大小的俗套。

相亲恐惧症

出场人物:白芷若,26岁,某外资牙医诊所医师,性格内向,一年前经朋友介绍参加各种相亲Party,包括电视秀、8人圆桌快速相亲、自驾交友等。

主诉症状:从小读书顺利,找工作也顺利,从未遭受过“被选择”的恐惧。总担心相亲过程中,如果没有人选我,该多么没面子,而过份热切的男士我又心存恐惧,总担心被人家穷追不舍会不会坠入“性骚扰”的陷阱;但若由我来瞄准目标,主动出击,男士会不会以为我是过分西化,性观念特别随便的女孩?

心理医师指点:从23岁到30岁,职业女性对社交Party的恐惧在下降,而对相亲聚会的恐惧程度则在上升。尤其是26岁仍没有拥有过一段深入的情感关系的女性,她们容易坠入患得患失的陷阱;她们习惯将各种最坏的相亲结果都考虑到,结果被自己的想象力吓坏。也可以这么说,人越年长,越可能从“他恋”转为“自恋”,而自恋的深度,与开始一段轻松恋情的难度成正比。怎样轻装上阵,进入相亲场景呢?

1.解释你姓名的寓意,帮助别人记住你。

2.秀出你的长处,尤其是手工艺作品,会为你争取很多印象分;书法、绘画、小提琴和钢琴等才艺展示,可以展现你的神定气闲之美,顺便也秀了你的家教。

3.如果不上电视秀,就别带亲友团。如果你是一个经常“想象失败”的人,要这许多人见证你的失意干嘛?

4.你可以追男士,不过不要那么直接,比如你是牙医,可以怂恿他来做洁牙治疗,“这会使你的笑容更迷人。”这样的邀请是种聪明的诱饵,诱他说出心仪之辞——如果他也对你并无讨厌的话。

“边缘性社交恐惧症”

出场人物:夏洛特,29,某国际品牌手机软件设计师

主诉症状:出席聚会时,我多半的时间是坐在清洁的抽水马桶上,捧着漫画书,听到外面的言笑晏晏,体验内心挣扎。

就因为我在一次聚会上说,“爵士乐”在美国新奥尔良,被作为红灯区的背景音乐。那个聚会上的铁杆儿爵士爱好者就把我批驳得体无完肤,最后,他们之中始终一言不发的一位男士大声说:女人懂什么爵士精神。你们与一个不懂装懂的外行抗辩,也太愚蠢了吧。

争论到此为止,我恨不能有个地缝钻入,后来我找到了这个地缝,那就是可以看漫画放松的WC,温情脉脉的WC。

心理医师指点:

因为在谈话中犯了“白痴级错误”而引发社交恐惧的人士,不在少数。容易因表错一个观点而被挫败感缠绕的人,多半存在自我评价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她希望自己引领大部分话题,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另一方面,她又禁止自己犯任何错误,一受到争辩就倾向于对自己全盘否定。总之,她的自我评价,完全建立在他人的好恶之上,由此,她的心,总在自卑又自大的漩涡里煎熬。

夏洛特是“边缘性社交恐惧症”的典型例子,向左一步,会自我封闭,而向右一步,则与正常人无异。心理医生建议如下:

1.不妨向周围的社交高手学几招藏拙技巧。譬如:如何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熟知的领域中来,而不着痕迹?

2.充分利用“主场优势”。刚恢复社交活动时,应尽量在自己熟知的圈子里开Party。周围的场景,一切的准备细节都了然于胸,这有利于镇定情绪。

3.太过慌张时,尝试使用腹式呼吸。跟从你的瑜伽教练学习腹式呼吸,并用按压穴位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将给你的社交生活带来更为从容的姿态。

四、如何度过交际危险期

在交际过程中,随着进间的推移,交际范围和相互了解的增加,人们的态度,行为方式和感觉都会有所变化。交际带来新鲜的快乐和甜蜜,同样也会引起矛盾冲突,潜伏着危险。我们不妨把交际过程的开始阶段称为交际“蜜月”期,在这期间,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并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发展双方的友谊。更有甚者还会“一见钟情”。交际“蜜月”期的长短与交际中个人的社会成熟度、年龄、文化程度、经历及性格有关,也与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有关。个人和交际对象的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经历越简单,那么交际“蜜月”期成正比。

那么交际危险有些什么表现可以使我们能够加以识别呢?首先从交际中的个人来说,就是个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已感到很熟悉了,并已了解和看到环境和个人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不愿再去主动注意与了解环境情况和交际对象的思想要求,开始有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这时,交际中的个人对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怀有某种无所谓的批判情绪,甚至想逃避的敌视情绪。不论处于交际的什么时间,只要你有这些表现和感觉,你大概已处于交际的危险期之中了。

其次是交际对象态度的变化。在交际“蜜月”期,大家对你会有一种友好的关照和信任,有什么话可以不回避你,工作上尊重你的意见,即使不同意也会耐心地解释,每天见面时总要打个招呼。但过了三四个月或六七个月后则不再这样,首先是对你的询问少了,甚至每天见面了也不太乐意打招呼。许多事不再当着你的面商量或交谈,而是回避。有时你会发现你出去一会再返加你上班的地方时发现大家正聚在一说话,见你来了则忽然停下来,然后慢慢散开。如果出现一种情况那就说明你的交际过程已处于相当危险状态。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从一个或两个人口里听到这样一类话:你才来不久,在有些地方应该注意下。或是:大家对你有些事有点看法,说你做得不太好等等提醒告诫的话。

再次就是在交际中出现问题、矛盾和冲突。这时你认为有人不喜欢你,并知道是哪些人,同样你也不喜欢他们。在言谈、工作上别着劲,采取不合作态度,甚至发生口角和冲突。这是表示处于交际危险期最明显的现象。

如保度过交际危险期,我认为不外有以下几点:

一是泰然处之。既然危险期来了,就让它来好了,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过程和阶段,大家都一样。要做到镇定自若,在这个期间要保持与大家的正常交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害怕扭捏。与人交往要热情,尽可能帮助他人。

二是公正待人。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搞感情倾斜。即使看到不同人之间的区别,在态度上也要始终一贯,对上司不要刻意讨好,做到亢不卑。对你愿接受和不愿接受的人不能表现得“爱憎分明”,尽量做到平衡。不能参与原有的派别之争,要甘于当一个局外人,搞“全方位外交”。

三是避免冲突。直接对抗和公开冲突对交际中个人的形象损害最大,一定要避免,即使别人找上门来跟你“决斗”,你也要忍辱负重陪笑脸,并迅速转身走开。罗斯福曾对手下的人说过:“我很少发火,我从不在敌人布下的陷井上往下跳。”

四是埋头工作。不要向组织或个人提出什么要求,埋头工作,做出成绩来以站稳脚跟。这时你可能开始对你应当用更大的精力去尽快完成这些你不太乐意干的工作。有位特别能干的大姐曾对我说过:“越是你不愿做的事,你越要用力去做,早点做完,你就不用做了,也得了解脱。”同时也不要对他人的工我提出大的或小的意见或建议,专注于你自己的事,有什么好注意不要说出来,而要干出来。

五是私下交际。在别我不在意、不注意的情况下随便地谈谈工作遇到一些情况和工作进展。只谈工作,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听完对方的意见,然后说:“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是该这样。我该去办事了。”然后走开。

当你被大家所接受、欣赏,时常有我叫你的名字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的时候,当你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主动权,交际过程变得自如而快乐时,就说明你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交际危险期。

五、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有些青年学生经常为自己不善言谈和交际、性格内向而苦恼。有的是多年养成的性格。那么能改变这种性格,培养起善于于交际的能力吗?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话其实并不完全对。“难移”,并不等于不能移。人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人交际的频繁和社会实践的增加、知识面的拓宽,个人的观念、意识以及性格都会有大的变化。只要你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则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要确立信心,摆正位子,寻找自我,正确估价自己,不可盛气凌人,也不可妄自菲薄,不可没有自尊心,也不能被自卑感压倒。应该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改变内向性格、学会交际的办法还要扩大自身的信息量,多读书,多看报,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扩大事识面开拓视野,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打球、书法、下棋等,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增加交往,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性格。

在性格塑造方面,可以作以下努力:首先,要使自己让人喜爱,并希望成为其他人的好朋友。

(1)遇上烦恼时不妨假设正处在快乐逍遥的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可养成乐天的性格。

(2)尽量利用空闲时间作自己喜爱作的事,参加不同的活动,这样可以扩大交际圈子,增长见识。

(3)将日常感受、愿望和梦想写在一本“秘密日记”内,这不但有助于解除烦恼,还有助于学习如何表露内心感受。

(4)对自己不奢求十全十美。另外还要注意本身的幽默感。

其次,在着手于他人建立友谊前,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他人能不能令您感到愉快。

(1)要持友善态度。

(2)接纳他人的性格和观点,不可强求改变他人。

(3)注重个人风格,不可一味向朋友作出奉献,朋友相交要以互助为原则。

(4)向朋友叙说你的感觉和想法,但因注意彼此相交的深浅程度,以免出现尴尬局面。

(5)要明白真正的朋友有这样一些特点:不会贬低你来抬高自己;会保守你的秘密;不会恶言中伤你,不会介意你的衣着如何;不会断然断交。

(6)要有乐于变化的心态,时时准备变化、变革,要有伸缩、创造性,要有民主、平等的性格和守法、守诺的精神;要使人个技能不断提高和善于自处。现代人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前途与生活,最根本是靠自己的技能。这是当今具有时代感的特征。

另外,在社会交际中运用语言交谈的同时,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非语言因素。何为非语言因素呢?是我们交谈和交际过程的动作、表情、环境等,这些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际。

六、不良人际交往的三种模式

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退缩。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与人交往是个实际体验的过程。如果您有以上这些问题,不妨找心理治疗师,从医患交往开始,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